贝恩公司最新报告显示,随着电动汽车销量的持续上升,全球电池需求预计将在2023年至2030年间翻两番,达到4100吉瓦时。为此,主机厂必须完善电池战略,加快产业布局。
曾伟民
贝恩公司资深全球合伙人
前亚太区绩效提升业务主席
电池是主机厂最大的成本驱动因素,并且影响着产品性能。另一方面,电池化学成分、尤其是锂电池化学成分的变化迅速,对主机厂的产品规划产生了重要影响。
因此,全球主机厂都面临着同样的关键抉择:选择哪种类型的电池,以及是自主研发还是与其他公司合作开发电池
。
刘湘平
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
大中华区工业品、制造和汽车业务主席
本次报告总结了主机厂需密切关注的至2030年电动汽车电池五大趋势。
我们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锂电池仍将占据主导地位,锂电池技术将继续降低成本并提高性能。
固态钠离子电池将成为新兴技术中唯一有机会实现商业化的方向。
而电池回收需求也将大幅攀升。
2030年电动汽车电池市场中,主机厂需密切关注的五大趋势:
锂电池一直是全球电动汽车电池市场的主导技术,预计在不远的将来也将继续保持这一地位。相比之下,固态和高密度钠电池等新兴技术仍处于原型开发和试制阶段,预计在2030年之前市场份额将维持在个位数。
目前,磷酸铁锂(LFP)和镍锰钴(NMC)化学成分占据了电动汽车锂电池销量的90%以上。
在中国,由于电动汽车的强劲需求和成熟的供应链,加上M3P、磷酸锰铁锂(LFMP)等能量密度更高的新型锂电池的不断涌现,锂电池将占据更主导的地位。
在美国和欧盟,LFP的市场份额将有所上升,但受制于多方面的原因,份额仍将低于中国。首先,这些地区几乎不生产LFP,铁和磷的供应链也远不如中国成熟,因此需要从中国进口,削弱了LFP相对于NMC的成本优势。此外,LFP的回收利用经济性不如NMC,进一步削弱了LFP的成本优势。同时,许多公司正在研究无钴或低钴的新型NMC(如NMx、HLM高锂锰、高压中镍),这也将进一步降低NMC的成本。最后,在进口关税和地缘政治挑战的影响下,重视供应链韧性的西方主机厂不太会把LFP作为理想的电池化学成分。
锂电池技术体系将在正极化学成分、负极化学成分、电池形态和电池组结构方面发生重大转变。主机厂正密切关注多项创新技术:例如,通过电池底盘一体化(CTC)技术实现电池集成,将电池直接嵌入汽车结构;提升干式电极制造工艺可以减少能耗,从而降低制造成本;利用AI进一步赋能电池管理系统以延长电池寿命等。
到2030年,固态钠离子电池将成为唯一商业化的新兴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