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机构范围。广州地区公立医疗机构以及自愿参与的军队及武警驻穗医疗机构、医保定点社会办医疗机构和医保定点零售药店。
(二)药品范围。
执行国家试点及扩围中选的
25
个通用名药品
。
采购周期
与广东省落实国家试点扩围采购联盟
(以下简称省联盟)执行国家试点扩围
周期同步
。国家试点扩围中选企业
不超过2家
的品种,采购周期原则上为
1年
;中选企业为
3家的
品种,采购周期原则上为2年。采购周期视实际情况可延长一年。
采购周期内采购合同每年一签。2020年合同周期为
合同签订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
。
2020年合同周期(以下简称首年)约定采购量按以下规则确定:国家试点扩围中选企业为1家的,约定采购量为首年约定采购量计算基数的
50%
;中选企业为2家的,约定采购量为首年约定采购量计算基数的
60%
;实际中选企业为3家的,约定采购量为首年约定采购量计算基数的
70%
。
次年约定采购量按该采购品种(指定规格)
首年折算量
的一定比例确定:国家试点扩围中选企业为1家的,约定采购量为首年折算量的
50%
;中选企业为2家的,约定采购量为首年折算量的
60%
;中选企业为3家的,约定采购量为首年折算量的70%。
次年约定采购量原则上不少于该品种首年约定采购量
。首年折算量是指根据首年合同月数和实际采购量,换算为12个月的采购量。
医疗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在广州平台报送首年约定采购量计算基数。
医保经办机构按以下规则与相关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协商确定采购方式和价格:
(一)对承诺能够按
国家试点扩围中选价格
(供应地区选择省联盟)在我市供应,且保证供应量及药品质量的
国家试点扩围中选药品
(供应地区选择省联盟)和
国家试点中选药品
,取前述价格为挂网价格。医疗机构按照约定采购量,自主与其签订带量采购合同。
如国家试点中选药品和选择供应省联盟的国家试点扩围中选药品同时无法满足前述要求,则与符合国家试点扩围《联盟地区药品集中采购文件》(采购文件编号:GY-YD2019-1)替补原则的
其他中选药品供应企业
协商约定。
不能承诺满足前述要求的国家试点扩围中选药品(供应地区选择省联盟)或国家试点中选药品,以
广东、广州、深圳
三个药品交易平台
价格最低值
(国家试点以及国家试点扩围中选价格除外)限价挂网。
(二)前述品种同通用名、剂型、规格的
其他药品
,按照
省联盟采购价格
限价挂网。
在满足临床用药需求下,医疗机构优先使用带量采购品种。广州平台定期提醒各医疗机构的药品采购情况。
在完成约定采购量前,医疗机构按不低于约定采购量计算比例下单采购带量采购品种。采购周期内,
完成约定采购量之后继续采购或新签订带量采购合同的医药机构,仍按约定采购量的价格采购
,各相关药品生产经营企业须及时保障供应。
约定采购量以外的剩余用量,医疗机构可按照广州医疗机构药品集团采购有关规定,
采购其他价格适宜的挂网品种
。
对于纳入试点扩围的25个通用名药品,
同品种药品通过一致性评价的生产企业达到3家以上的
,在确保供应的情况下,药品集中采购中
不再选用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
。
广州平台组织医疗机构、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按带量采购价格签订带量采购合同,明确各方权利义务。
药品生产企业是保障质量和供应第一责任人,要严格质量管理,自主选定有配送能力、信誉度好的经营企业配送药品,并按照采购合同建立生产企业应急储备、库存和产能报告制度,确保药品及时、保质保量配送到医疗机构,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医疗机构。
除不可抗力因素外,出现质量和供应问题的带量采购品种生产企业应承担药品替换产生的额外费用,否则将被视为失信行为,相关失信企业所有产品两年内不得参加广州市范围内所有公立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
医疗机构作为药款结算第一责任人,应按合同规定与企业及时结算,
从交货验收合格到付款不得超过30天
。
在医保基金总额预算基础上,医保经办机构按照不低于
带量采购金额的30%
提前预付医疗机构,在完成约定采购量后,应结合带量采购品种实际采购量继续予以预付。
医疗机构应按合同规定与企业及时结算,保证及时回款。各相关部门严查医疗机构不按时结算药款问题,将医疗机构回款情况和医保协议管理、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医疗机构等级评审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