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系统2认为是自己选择了人们的想法和行为,可实际上,这些选择都是在系统1的引导下完成的,系统1才是这个故事的真正主角。
然而,一些至关重要的任务却只有系统2才能执行,因为这些任务需要付出努力和控制自我,由此方可抑制系统1产生的直觉和冲动。
如果想让你的系统2全力运转,你可以做做下面的练习。
这个练习会让你在5秒钟之内达到认知能力的极限:
首先,编一串不同的4位数数字,并将这些数字写在一张索引卡上。然后,在桌上放一张空白的卡片。你即将要执行的任务叫做加1,以下是其具体做法:
其次,敲打出稳定的节奏(最好是有一个节拍器,并将其设定为一秒一拍)。移动空白卡纸,大声读出数字。然后等待两个节拍,说出一个新的数字(这个数字是将原来那个数字的每一位都加1得来的)。
例如:卡片上的数字是5294,新的数字就应该是6305。另外,跟上节奏很重要。
很少有人在加1任务中能胜任超过4位数的数字,但如果你想挑战一下自己,可以尝试一下加3的任务。
如果想知道大脑在快速运转时身体正在干些什么的话,你可以这样做:
在书桌上堆两摞书,将你的下巴放在其中一摞上,将一台摄像机放在另一摞上。
打开摄像机,在你做加1或加3任务时,盯着摄像机的镜头看。
然后,你可以通过摄像机真实的记录发现,你的瞳孔大小会随着你的努力程度而变化。
瞳孔大小的数据与受试者的体验非常吻合:
数字位数越多,瞳孔扩散得越大;任务的难度与付出的努力相符合;瞳孔扩散到最大的时候也正是付出努力最多的时候。
当我们给实验受试者的数字超过他们所能承受的范围时,他们的瞳孔就会停止扩散或是收缩。
“最省力法则”(系统1和系统2的高效分工)主张:
如果达成同一个目标的方法有多种,人们往往会选择最简单的那一种。在经济行为中,付出就是成本,学习技能是为了追求利益和成本的平衡。
因为懒惰是人类的本性。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某些认知任务较其他的更加困难、更需付出努力呢?
系统2一个非常重要的才能是它能够处理“多重任务”,它可以提取记忆去执行抑制习惯性反应的指令。
考虑以下的任务:数出这一页“的”字出现的次数。
这个任务你以前从来没有做过,做起来很难得心应手,但是你的系统2却可以应付得来。
着手这个练习并非易事,尽管在练习的过程中你会有所提高,但真正完成这项任务会很吃力。
现在,假设你在看完这一页时,接到了另一个指示:
数出下一页有多少个逗号。
这项任务更加困难,因为你还要克制住不久前形成的倾向,即将注意力集中在“的”字上。
近几十年来,认知心理学家们有很多重大发现,其中一项就是:
从一个任务转换到另一个任务上需要付出努力,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尤其如此。
完成加3任务和心算乘法之所以困难,也是因为两项任务都需要快速转换。
要完成加3任务,你必须同时在工作记忆中储存好几个数字,并且每个数字都要与一个特定的运行过程相联系:
得记住转换完的数字以便稍后说出来,一个数字正在转换中,还有一些数字正等着被转换。
当前关于工作记忆的测试要求个人在两个高要求的任务间不停地转换,在记住其中一个结果的同时,还要执行另一个任务。
能够很好完成这些测试的人大都能在一般智力测试中取得好成绩。
然而,是否能够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并不是一般智力的衡量标准。
时间制约是人们付出努力的另一个驱动因素。
执行加3任务时,你的匆忙一方面是因为节拍器,另一方面是因为记忆负荷。
你就好比是同时向空中抛出好几个球的马戏团演员,无法承担减速的后果。
记忆减退的速率催促你的步调,迫使你在完全忘记这些信息前不断进行更新和演练。
任何需要你同时记住许多想法的任务都是匆忙的。
除非你运气较好,有很大的工作记忆容量,否则你就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工作。
慢思考最耗费脑力的思考形式就是那些催你思考的形式。
你肯定已注意到,在执行加3任务时,你的大脑会不同寻常地高速运作。
即使你靠脑力劳动谋生,在日常工作中也极少有类似加3或是类似马上记住6位数这样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我们通常会分几个简单的步骤来执行任务,以避免大脑超负荷运行。
这样的话,我们可以将中间结果储存在长期记忆中或是记在纸上,而不是简单地堆积在工作记忆中。
我们不紧不慢地绕着远路向目标靠近,通过最省力法则来管理我们的思维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