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Q&A170307
3月5日下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河南代表团举行的全团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在发言中建言,针对优秀高中生纷纷出国读书这一现象,他呼吁建设一些高水平、有特色的民办大学。
应该说,施一公代表所提出的这项建言反映了现实的问题,
全国各城市那些最优秀的高中校,每年都有相当比例的高中生出国读书。而且,对于经济条件稍微优越一些的城市中产家庭,也越来越多倾向于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国外读书。
优秀高中生出国读书,客观上造成我国优秀高校部分优秀生源的流失;同时也造成对高中教育,甚至一些高校的大学教育带来一些冲击。
从积极的角度来看,越来越多的优秀高中生出国读书,反映了我国社会越来越开放;也使越来越多出国读书的学子学成后回国就业,带来中国教育所缺乏的一些新思路、新方法和新观念,对于中国本土教育是一种很好的补充。
不过,越来越多的城市中产家庭热衷于将孩子送出国读书,也确实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一些沉疴。施一公代表呼吁建设一些高水平、有特色的民办大学,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多样化,
其实并无助于解决根本问题,甚至只不过是缘木求鱼。
建议建设高水平民办大学,在中国现实语境中,不过是高等教育版的“何不食肉糜”。
首先,中
国高校招生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太单一,早已不适合当前的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
高考改革搞了这么多年,折腾来折腾去,仍然还是
唯分数论
。对于高中生来说,必须适应高考的模式,没有上一本线,就只能在二本院校里选择填报志愿;没有上本科线就只能在高职院校挑选。实际上,高考科目所反映的学生智力是相当狭隘的。根据现代教育普遍接受的多元智力理论来衡量,高考充其量只涉及人类9种不同智力中的2到3种,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以及空间能力。
如果一个学生的天资恰好不在这三种考试涉及的能力范畴,他就只能扬短避长,既勉为其难,又难以取得好成绩。
其次,
中国高校的学生管理相当不合理。
因为种种原因,高校对学生的管理过于简单、苛刻、粗暴。学校行政部门为了防范各种风险,因此往往不合理地限制学生的校园生活,使学生在高校期间除了读书,很少有机会发展其他的能力。
特别是,中国高中校相比于欧美的高中校有着明显的不同,对于高中阶段青春期的学生来说,中国高中教育几乎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人格和社会性发展,将大量的时间、经历用于应付枯燥、单一高考;而欧美高中校的学生课业负担相对要轻松得多,因此有大量的时间用于发展人格和社会性。也就是说,
中国高中毕业生进入高校,相比于欧美高中生进入大学,社会性发展方面平均起码要滞后三年,
我们18岁的高中毕业生只相当于欧美15岁的高中生的社会性发展水平。
因此,
对学生的管理过于简单、苛刻、粗暴,不利于学生在高校就读期间弥补高中阶段欠缺的社会性发展因素。
以至于许多高校毕业即将踏进社会的,平均22岁的毕业生,其社会化发展水平甚至落后于美国18岁高中毕业生。
再者,中国高校普遍面临着“创收” 的难题,越是基层的高校,越是想方设法留住招录生源,
学生家长交学费,学校就负责发文凭。
这就导致大多数中国高校严进宽出,只要大体上能应付学校的要求,基本上没有学生不会按期毕业。这就导致许多中国高校,特别是基层的高校大多数学生在求学期间基本上是混日子,反正稍微应付一下就能毕业。
通过这种严进宽出的放水式颁发文凭,许多通过高校教育的毕业生完全没有达到相应的培养要求和目标,造成就业市场上徒有高校文凭却竞争不过中专生的怪现象。
客观地讲,
中国高等教育,甚至包括顶尖的高校,花费4年青春就读性价比确实不高。评价方式单一、教条;学生管理简单、苛刻、粗暴;文凭放水式发放这三个因素是造成中国高校就读性价比不高的部分主要原因。
除了上述三个因素之外,还有一个
根本就无解的核心因素
。中国高等教育的办学目的本质上就是
国家主义的工具化教育
,美其名曰什么什么接班人,而不是独立的“人”。
每一间高校无可避免都必须开设反现代普世文明的某些公共必修课,压制学生的独立思考,压制学生的质疑,压制学生的非主流见解,压制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压制学生的权利意识,压制学生的自由精神。
如果说,前面三个因素导致中国高校就读性价比不高,付出远远小于收获;那么最后一个核心因素则使中国高校在培养高精尖的工具人才的同时,大批量炮制与人类文明背道而驰的什么什么接班人,其性质堪称
毁人不倦
。对于那些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戕害的父母来说,
把孩子送到国外就读恐怕是唯一可以避免受此戕害的途径。
说实话,我个人对中国高校提高就读性价比不抱乐观的态度。
当一些大名鼎鼎的顶尖高校对某些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学位论文公然进行意识形态审查的社会语境下,对高等教育的所谓改革报以希望多少都显得有些尴尬
。
我由衷地希望中国高校能够有机会凤凰涅槃,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学。不过不是现在,不是可预期的未来,而是有那么一天。
会很远吗?
关联阅读
Q&A160112《
中山大学博雅学院院长甘阳为什么会被打?
》
Q&A151126《
给学生开展感恩教育真的好吗?
》
Q&A151015《
学校教育如何应对性少数派的学生?
》
2017-03-07
-------------------------------
(近期文章消失?可以去目录中的“来读禁书”中找找。)
推荐:坐谈风月是本师另一个专谈两性话题的公众号,全新改版,致力于支持那些非典型的伴侣。坐谈风月今天发布文章为《
婚前性经验是女性当仁不让的权利
》,欢迎移步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