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正和岛
正和岛,国内第一家专注企业家人群的高端网络社交平台,最低信任成本的人脉金矿。正和岛官方微信聚焦企业家的想法、干法、活法与玩法,每天有独家、新鲜猛料。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界面新闻  ·  2025年春节假期国内出游5.01亿人次,同 ... ·  昨天  
界面新闻  ·  DeepSeek百万年薪招聘上热搜,实习生可 ... ·  昨天  
王路在隐身  ·  腊八蒜的恋爱、别离与死亡(附详尽prompt) ·  4 天前  
差评  ·  OpenAI推出o3-mini并反思,SU7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正和岛

王志纲:新疆是个好地方

正和岛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24-10-06 15:27

正文

作 者:王志纲 智纲智库创始人

来 源:智纲智库(ID: wzggzswx


“我们新疆好地方啊,天山南北好牧场,戈壁沙滩变良田,积雪融化灌农庄……”每当提起新疆,就不得不让人想起那首脍炙人口的《新疆好》,半个多世纪以来,这首歌谣在大江南北传唱,成了很多人心中对新疆的第一印象。

这些年来,因为职业的原因,我几乎走遍了全中国乃至世界,踏足愈广,愈发觉那句“我们新疆好地方”诚然不虚。浩瀚沙漠、苍茫戈壁、巍峨雪山、湛蓝湖泊、广袤草原、葱郁绿洲、丝路古道、别样风情…… 如果说内地的景致大多美的清新隽永,那么新疆则美得惊心动魄。

喀纳斯的秋天

且不谈自然风光,就以新疆歌舞为例,如果说内蒙的歌曲像一望无涯的绿色草原,西藏的歌曲像天边白雪皑皑的雪山,那么新疆的民歌就像是一片灿烂的花海,缤纷万象、异彩纷呈。在这里,雪山大漠似立体的图画,长河漠风如流动的音乐,各族人民都是热情奔放的歌舞者。

即使是外地初到新疆旅游的游客,也难免被这种魅力所感染,抛开心中郁结的愁绪,享受手舞足蹈间的快乐。放在全中国甚至是全世界来看,新疆歌舞都堪称艺术的瑰宝。多姿多彩的民族歌舞与辽阔苍凉、景观奇特、美食诱人、瓜果飘香的独特风情,一同构成了新疆最动人魂魄的魅力。

关于新疆的解读,可以说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新疆,有人陶醉于新疆风光之壮美,有人浸淫于新疆文化之厚重,有人投身于新疆发展之机遇,这既是新疆魅力所在,也是新疆的难解之处。

航拍新疆喀什古城

作为战略咨询行业的从业者,多年来我深度参与各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也了解更多台前与幕后的故事,因此我希望能够超脱开传统游客、学者和“淘金客”的视角,以更宏观的视野来解读新疆发展的密码。

带着这种强烈的愿望,今年夏天我特地率队前往新疆,前后8天时间,陆续走过乌鲁木齐、昌吉、博州、喀什、和田等地,领略新疆风物的同时,也对新疆逐渐形成更加丰富、立体的感受。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谈谈我对于新疆的思考。

我和新疆有个约会

我与新疆结缘甚早。对我来说,新疆一直都是浪漫的代名词。

依稀记得,在我七八岁的时候,作为中学领导的父亲带我去看他们学校学生的演出,印象最深的就是歌舞《我们新疆好地方》。“我们新疆好地方,天山南北好风光”,每次我一听到这个旋律,都会情不自禁的哼出来,眼前浮现的便是扎着粗长辫子的维族姑娘,载歌载舞的欢快景象。

到了我十多岁,第一次父亲带我去音乐会,印象最深的曲子就是《新疆之春》,那明快、豪迈、奔放的西部音乐,是当时生长在贵州大山里的我从未感受过的奇妙。

到了上大学时,坐着轰鸣吵闹的绿皮火车驶向无边无际的大漠深处,我的心里默念的是贺敬之的《西去列车的窗口》:

在九曲黄河的上游,

在西去列车的窗口……

是大西北一个平静的夏夜,

是高原上月在中天的时候。

一站站灯火扑来,像流萤飞走,

一重重山岭闪过,似浪涛奔流…



这首诗曾伴随我度过无数个前往西北火车上的不眠之夜,就是这样马雅可夫斯基式的苏联文艺风,构成了我们那个年代文艺青年的浪漫情怀。在那个青春作赋的年纪踏歌而行,穿行在崇山峻岭之中,行走在大江大河之畔,是何等的激情燃烧,豪情澎湃。

赛里木湖的白天鹅

1988年,我在新华社任记者时,也曾前往新疆采访,西域的风物让我心动神驰,在随后近三十年的策划生涯间,我也曾数次受客户之邀前往新疆,感受新疆之美的同时,也有幸站在第三方的视角,观察新疆发展的起落钩沉。

我人生中最传奇的一次喝酒经历就发生在新疆。2005年8月,我受邀去新疆天山考察项目,当时接待我的老板十分豪气,飞机刚刚降落到乌鲁木齐的地窝堡机场,旁边的直升机就已经备好了,腾空而起将我们一行人拉到天山脚下的南山牧场,飞机无缝接力,颇有种天高皇帝远的感觉。一进毡房,被称为“新疆茅台”的68度伊力特,像炮弹箱一样放了五箱。

一般人看见这架势可能已经被吓倒了,但是好戏还在后面。

主人自称不会喝酒,所以专门请了一个外号叫“天山酋长”的家伙来作陪,他是个土生土长的西北汉子,但是是哈萨克人与河南人的混血儿,四方脸,鹰钩鼻,满脸横肉,走起路来像蒙古人摔跤一样,酒量四斤伊力特,号称“醉了不醉,多了不多”。当时年轻气盛,那场酒喝得真是天昏地暗。最后眼看着不能力敌,只能依靠划拳智取才走出了帐篷。当我终于走出了毡房时,已是晚上十点,夕阳还挂在天边,稀疏地亮着几颗星星。人生难得几回搏的豪阔兴味油然而生,成了我此生最难忘的瞬间之一。

那些年和新疆企业家的接触,同样令我印象深刻。地处一隅的新疆,在过去几十年间的发展中,既与内地有很多共性,但也形成了鲜明的区域特征。尤其是在民营经济领域,更尤是涉及到边贸和一些资源垄断性的行业,呈现出俄罗斯化的倾向,中小企业不多,但大型企业往往又带有寡头的性质,这让新疆的市场化进程相对内地尤其是沿海区域而言,仍有不小的差距。

随后的2007年,我受乌鲁木齐市主要领导邀请,完成乌昌一体化的战略策划,对于新疆的发展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当时乌鲁木齐的书记专程到北京来请我,主要目的是提高乌鲁木齐在西北乃至中亚的城市首位度。我也真的想帮帮乌鲁木齐,就带队去专门去了。

但当我们把乌昌一体化的方案做完,作了汇报交给政府,剩下的就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可是等消息一等就是三个月、五个月、八个月都没消息。泥牛入海,我们以为这个事情可能就告吹了。没想到一年以后突然接到一份文件,是乌鲁木齐市委的文件,就是说经过常委会讨论,反复磋商,终于全盘接受了智纲智库关于乌昌一体化的战略方案。

我当时听了都哭笑不得,已经一年了,整个时局早已发生重大变化。在内地可能一个月的工作效率,在新疆却要用一年的时间来完成,这样鲜明的对比,或许也能从一个侧面能说明新疆过去发展中的症结。

最近一次与新疆的结缘还是 2013 年,受新疆温商实业集团的委托,工作室开始全面介入到新疆总部基地项目的策划、规划工作。那时的新疆尚不算平静,但越是暗流涌动,越有人火中取栗,这帮温州商人便是典范。

2014年3月,跨度一年的“新疆总部基地项目”全球招商发布会在乌鲁木齐召开,王志纲老师通过视频方式发去贺电

我带领团队在完成新疆总部基地的项目策划之后,花了数天时间,走访伊犁、红其拉甫、霍尔果斯等地,看到的是天山绿洲青格达湖、开满鲜花的石河子、白雪飘飘的果子沟、湛蓝透碧的赛里木湖,接触的是传奇英雄锡伯族、热情好客哈萨克、能歌善舞维吾尔,种种西北风情不由让我感慨万千。

随后的近十年间,我虽然一直未曾踏足新疆,但关注从未减弱, 尤其是伴随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愈发如火如荼,新疆的战略地位也日渐重要。

而此次的新疆之行,除了领略新疆之美外,与当地的企业家和政府领导交流,我愈发深刻的感受到, 在内地的各行各业内卷到极致的当下,新疆正在迎来 1992 年深圳级别的大机遇,机遇之火在天山南北奔腾,“开发新边疆”的历史大幕正在重现,其中蕴藏着无数人改变命运的机遇,关键看如何把握了。

千秋丝路话新疆

想要真正地读懂新疆,首先要了解新疆的前世今生。

从中原大地极目西望,昆仑山、天山和阿尔泰山巍峨耸立,环抱着塔里木和准格尔盆地,其中天山山脉自东向西横穿新疆中部,分割出地理、人文风貌丰富多彩的南北两个世界,这就是“三山夹两盆”的新疆。

季羡林先生有一个观点十分精彩,他认为:“在世界上延续时间长、真正形成独立体系的文化只有四个——中国、印度、阿拉伯和西欧,而这四大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新疆地区”。

三山夹两盆

他的这一观点,可以说是一针见血地勾勒出新疆在古丝绸之路上所扮演的角色。深居亚欧大陆腹地的新疆,位于东西文化交流的要冲,是古代两河、地中海、北印度和中国中原四大文明的交汇地,历史上各民族的文化在此宛如行云流水,但都未形成占支配地位的文化主流;各种宗教、各种政治势力和意识形态也都曾在此找到过自己的市场,但结果或自动退出历史舞台,或“零落成泥碾做尘,只有香如故”消失在混杂的当地文化之中。

岁月沧桑,自然环境的变迁把古文明埋没在大漠之中;民族的融合使得文化的新陈代谢不断循环;宗教战争和民族信仰的交替,导致文化的更迭和中断。这使得今天的新疆很难有一部完整的、连贯的文化史。 但也正是因为这种原因,对于新疆的文化叙事,不仅不能建立在某一个单一民族的视角之上,而应当以文明生发与延续的角度进行审视和解读。

总结来说,新疆本土文化具有三种鲜明的特征: 多样性、断裂性和兼容性。

游牧射猎文化、城邦农业文化、商业文化并存;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儒教等各种意识形态交融;四大文明相互渗透。特殊的历史、文化和地理条件造成了其文化史的不连贯性,频繁的信仰改宗以及文化选择和文化变迁,给文化整合和持久的文化体系的确立造成了极大的困难,这就形成了它的文化的断裂性。

由于缺乏足够的文化沉淀和根深蒂固的单一文化根脉,真正意义上的新疆本土文化博大开放、兼容并蓄,不仅承袭了有史以来中国、印度、伊朗、阿拉伯、希腊、罗马等各种优秀文化因子,而且还海纳百川广泛吸收了当代人类社会的各种文明成果。这就是当代新疆本土文化兼容性的特点。

新疆现代本土文化,实质上是融合四大文明地区文化精华而成的一种多元复合型地域文化。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走廊。

如果说河西走廊是中原连接西域的通道,那么在更加宏观的时空角度来看,西域同样是中国连接亚洲大陆腹地的大走廊,再加之青藏高原的隆起,来自南亚的交流 (如印度) 往往也选择绕道新疆,更加强化了新疆的走廊属性。

在这条通道上,各种商品和文化得以流通,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发展和交流。仅从农业角度来看,早在西汉丝绸之路上,中原就和中亚有了不少农作物上的交换。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诸多食物都是由汉帝国的商队从中亚带来的,比如大蒜、芫荽、黄瓜、苜蓿、甜瓜、豌豆、蚕豆等蔬菜,葡萄、石榴、胡萝卜、蒲桃等水果,就连小麦粉食制作技术也是由中亚传入中国的。

古丝绸之路线路图

新疆的另一个别名——丝路,讲的其实是更辽阔语境下的通道这一意涵。作为一片悠远的土地,自张骞“凿空”后,西域便迎来了最为辉煌的时刻。作为丝绸之路的要冲地带,新疆连接着东西方来来往往的人们和形形色色的文明,书写着文明融汇的历史。

我看到一句很让人动容的话, 对于中原来说,这里是边疆,对于西方来说,这里就是中国。 这句话点出了新疆的魂。历史上无数英杰都曾为此流血拼杀,乃至死生相搏。近代新疆的诸多风云,都围绕着统一这个核心命题而展开。历经两千多年历史长河的洗练,中华文明的基因已经深植于新疆的骨血之中。

西域被纳入到中原文化的视野,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西汉于公元前121年控制了河西走廊,掌握了通往西域的交通要道。随后为实现对匈奴的两面夹击,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大月氏,历经千难万险,前后两次,张骞终于完成凿空伟业,随后武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统管西域各行政事务。至此西域正式纳入了中原的版图。

随着汉室内乱,王莽篡汉,天下大乱,匈奴重新强盛,西域与中原断绝了来往,直到东汉建立,汉明帝为进一步打通西域道路,派大将军窦固率军北伐匈奴。随军中有一位意气飞扬的年轻人,正是班超。

得胜后的窦固班师回朝,班超则选择留在西域经略,重新将西域纳入到东汉政府的管辖之内,与张骞二次经营西域时,携带大量的人员和物资,同时与汉朝大军打击匈奴的声势不同,班超在西域纵横睥睨数十年,基本上依靠一己之力重建汉朝在西域的统治,并依靠西域各属国的联军讨伐西域各国中不臣者,通过不耗费国弩的形式,实现了西域的有效统治,班超可谓首开先河。

此后的历代中央政权,都致力于对西域的统辖和经营,设置行政管理部门、建烽燧、筑戍堡、修水利、开垦屯田、交流文化科技、商贸往来等。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力和发达的文化源源不断地输送至新疆。但由于治理半径太长,西域与中原几度离合,中原王朝一旦强盛,无不萌生一统西域的雄心,而随着王势衰微,西域又重回分裂, 真正终结这一历史周期律的,当属左宗棠。

1849年冬,一时扁舟经湖南辰州,泛沅江,溯湘水,向长沙行来,停泊在岳麓山下的湘江边,舟船中坐着的正是林则徐。鸦片战争后,林则徐被贬戍新疆,1845年底又奉旨起用,但长期心情的压抑和奔波,使林则徐旧疾复发,不得不奏准请假回乡调治。此次他在长沙暂停,是为了会晤相闻已久,却始终未曾谋面的左宗棠。

早在多年前,林则徐就听闻过左宗棠的才华,并通过胡林翼盛情邀请,左宗棠对林则徐同样心仪已久,但因家中琐事无法脱身。这次林则徐过长沙,是两人的第一次见面。

一位是盛名满天下的民族英雄,一位是未来中国历史舞台的风云人物,即使年龄相差近二十岁,依旧有着相似的襟怀和抱负。岳麓山下,湘水之上,滔滔江水声中;林、左二人畅谈天下大事。

长沙市潇湘大道上的以民族英雄林则徐和左宗棠为主题的巨型青铜雕塑《湘江夜话》(图源:新华社)

席间两人谈论最多的话题,莫过于西域边政。林则徐预见俄国将成为中国的边疆大患,谈及他对新疆地理的观察,俄国在边境的政治军事动态和自己的战守计划,并将有关材料全部交给左宗棠,并说:“吾老矣,空有御俄之志,终无成就之日。数年来留心人才,欲将此重任托付。” 并说:“将来东南洋夷,能御之者或有人;西定新疆,舍君莫属。以吾数年心血,献给足下,或许将来治疆用得着。”

两位伟人匆匆一遇,无意间埋下了许多历史定数。20余年后,林则徐早已作古,左宗棠已是朝廷重臣,此时来自亚浩罕汗国的阿古柏陡然崛起,一路猛进席卷南疆,又攻占乌市,即将再侵略北疆。已然垂垂老矣的左宗棠携带着林则徐留下来的资料,带棺上阵,克定新疆,6万湖湘子弟留下的不仅有漫山遍野的左公柳,更有完整的新疆土地,这方面的贡献,着实不可磨灭,站在现在的角度回看,近代两百年战乱史,中国能够几乎完整的保留新疆疆土,简直是不可思议,比之已经脱离中国的外蒙,新疆的主权更显得弥足珍贵。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行动,不仅改变了中国西北的政治格局,也对整个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既是一次成功的军事行动,也是一次重要的政治、外交和社会实践。这场战争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单纯的军事范畴。在国力衰微,列强环伺之时,左宗棠对新疆的收复和治理,不仅让中国被世界刮目相看,更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写至此处,另有一个小故事不得不提。此次新疆之行,我还专程前往博州的夏尔西里自然保护区考察。这片约278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中国最新的疆土,直到1999年,才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走进夏尔西里,仿佛踏入了一个未被尘世喧嚣侵扰的世外桃源。这里地势起伏,山川壮丽,随手拍出的照片就有电脑开机画面般的质感,但真正打动我的还不是自然风光,而是心中涌出的澎湃自豪感。

近代以降,中国国力衰微,一直备受屈辱,领土失落,夏尔西里这片土地便是在因清政府割地赔款而丧失,成为了高加索人的统治地盘。之后又多次辗转于沙俄、苏联、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直到1998年,哈萨克斯坦主动与中国建交,并将夏尔西里归还给中国,标志着的,走出沉沦的中国,重新回到世界强国的舞台之上。

最近听闻夏尔希里在9月初已经尝试向游客开放,在回归祖国沉寂26年之后,终于向世人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这里可以作为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站在这片中国最后的净土之上,你才能深刻地感受到,什么叫做我的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兴疆必先治疆

新疆的物产之阜盛,资源之丰饶,区位之关键,都决定了新疆的重要战略价值。但如何治疆,一直是横亘在历朝历代中央政府面前的难题。

新疆在古代称为西域,所谓西域三十六国,其实是个虚数,张骞将其描述为“城国”,整个国家的规模也就是一座城大小,各城国均是围绕绿洲建立。

在广袤的西域,适合文明衍化的地方并不多,为数不多的绿洲又被大漠阻隔,同时绿洲的规模往往不大,这就决定了西域很难产生统一的政权。一定需要外部力量的介入,来自北部的游牧地区,或者是来自更远地方的轴心文明所形成的帝国,如中华帝国、波斯帝国、俄罗斯帝国等,才能在当地形成稳定的政治秩序。

但是对帝国而言,西域本就遥远,再加上地广人稀,统治成本居高不下,如采用常规的财政、户籍和管理体制,必定入不敷出。所以帝国对于西域的统治往往采用羁靡模式,这样才能够最小化统治成本。羁靡的稳定性,取决于中原王朝的控制半径,也直观导致了西域与中原王朝之间的分分合合。

西汉设西域都护府

在交通条件获得极大改善的当下,全国一盘棋的基层治理模式已经不再是问题。但新疆的治理又面临着新的挑战,尤其是世纪之初以来,复杂的民族问题,再加上外部势力的煽动,导致新疆的维稳形势不容乐观。

更尤是2009年之后,暴恐事件的接连发生,使得大量汉族外迁。很多外地人更是谈疆色变,我记得2013年前后,我受邀前往新疆时,决定前往大巴扎看一下,带路的工作人员面有难色,几番犹豫之下,才带我过去,偌大的国际大巴扎门可罗雀,这个场景让我到今天仍旧难以忘怀,新疆宛如蒙尘的明珠,在人心不定的情况下,任何的发展都是枉然。

关于新疆的治理,最关键的症结,也是最让人讳莫如深的,就是民族和宗教问题。但其实只要对历史稍有理解者,便知道伊斯兰教并不是新疆人民天生就有的信仰,在公元1世纪到10世纪初的1000多年里,新疆处于多教并存的状态,祆教、摩尼教、景教、道教、藏传佛教等都在不同时期有一定范围内的传播,其中佛教尤为昌盛,伊斯兰教传入新疆的时间大约于北宋始,完成于明朝中叶,而且主要是以战争的形式。

如同伊斯兰教不是新疆天然的信仰一样,维吾尔民族的历史同样多元,维吾尔的称谓本意就是维护你我的团结,这个名称本身就有多民族的含义。

历史上的新疆,各民族如走马灯般轮流登场,其中称霸一时的塞种人、大月氏人、羌族人、匈奴人、突厥人、回鹘人等民族,都成为历史书中的名词,融入了后来的维吾尔族之中,在元朝统治时期,察合台汗国的蒙古人又和当地民族融为一体,再加上长期以来和汉族人的交融共生,现在维吾尔族是包括汉族在内的数十个民族的大融合,这是维吾尔族人口的历史客观构成。

因此,无论是从宗教还是民族角度来看,新疆天然就是中华文明密不可分的一份子。但近年来,一方面由于外部势力的煽动,一方面内部发展的不均衡,再加上少数别有用心者的野望,使得新疆的稳定局面被屡屡破坏。但回顾历史,无论是当年的班超,还是近代左宗棠、王震等,无不证明了一味的怀柔在处理边疆民族问题时只会左支右绌,只有建立在稳定之上的发展,才可持续。

睽违十年,我再度前往新疆,发现新疆的社会安定已经显露成效,当然也免不了有矫枉过正的现象存在,但总归小道理服从大道理,新疆的局面已经整体控制了下来。 所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新一任封疆大吏从广东调任至新疆,也足以说明,国家对于新疆的发展重心,逐渐从稳定为第一要务,转移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上来。 这也标志着新疆这个尘封多年的明珠,将释放前所未有的光华。

此次前往新疆,一路走来,我见到了很多令人振奋的现象:

十年前冷冷清清的国际大巴扎,如今已然人流如织;一个在西安打造出爆款实景演艺的导演团队,奔赴喀什古城,针对喀什春晚分舞台进行了全新的升级打造;还有一位从四川远道而来的农科院博士,在南疆这片沃土深耕现代农业产业;在和田,一位县委书记听到我来的消息,专程奔赴至机场,赶着乘机前的空档,和我交流当地产业的发展机遇;还有更多的年轻人,就像当年美国西部淘金的牛仔们般,奔赴新疆,追寻发展的热潮。此情此景,令人振奋,区域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归附,所谓近悦远来,无数个微小的抉择汇聚起来,方能成为改写区域格局的洪流。

王志纲老师一行在新疆街头体验当地特色美食

纵观整个中国,在内卷严重的当下,新疆凭借其广袤的产业前景和资源腹地,吸引着无数想要改变命运的人。在喀什我听到一种说法: “南有深圳,北有喀什”, 话虽有些夸张,但足以说明在新疆这片广袤的疆土之上,一场经济版图的史诗级变迁正在上演。越是这个关头,越要以高度的战略思维来审视新疆的变局。

陆权时代,新疆崛起

人类文明五百年的发展史,也可以总结为一部海权与陆权的消涨史。

马汉提出的海权论认为,如果能够控制海洋,就能控制世界的贸易和财富,从而控制全世界。麦金德提出的陆权论则认为亚欧大陆是一个巨大的世界岛,谁统治心脏地带,谁就能主宰世界岛,进而主宰全世界。

两相竞逐之下,海权逐渐取代陆权,是这五百年间的“大道理”。也正是在这近几百年间,海洋经济一支独大,原本横亘在欧亚大陆间、以骆驼和马队为载体、延绵几千年的陆路贸易通道日渐被海上运输方式所替代,欧亚间原本的黄金贸易通道被废止,一些曾经繁华的大都市也逐渐淹没于尘烟中。

而随着当前中美竞争愈演愈烈,全球化的田园牧歌时代已经远去。政治、经济等复杂因素的叠加,导致海权与陆权的博弈将进一步深化,中国未来必定在陆权一翼持续加码,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中国将与亚欧大陆腹地更全面深入合作。要强调的, “一带一路”并不是对大航海以来的海洋文明的否定和取代,而是“扬弃”。 毕竟,一带一路的“一路”,就是海上丝绸之路。

所谓的“扬弃”,是说过去300年的现代化是海洋贸易、海权经济、海港城市一支独大的现代化,未来陆权的重要性将会被重新审视,形成陆海比翼齐飞的现代化新路径新版图,作为陆权战略的关键节点,新疆的地缘位置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凸显。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站在中原看新疆,你会觉得这里是中国的尽头,但如果站在欧亚大陆来看,新疆恰恰是世界进入中国的起点,是中国面向广阔内陆的巨大投射,更是联系中国与西起东欧平原,东至东西伯利亚高地,北邻北冰洋,南达伊朗高原的欧亚中心地区的关键枢纽。

自汉唐以来,无数名臣良将与文人商贾流连此地,开创了前往中亚腹地的丝绸之路。而今,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下,以中欧班列为骨,中吉乌铁路为血,新疆作为心脏,将充当内地连接欧亚大陆不可或缺的“超级枢纽”。

与新疆接壤的中亚,正是中国这一轮发展的重要节点。狭义的中亚可简单理解为中亚五国,即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 (后文简称哈国、吉国、塔国、乌国、土国) 由于中亚坐拥丰富的农牧业、矿产与油气资源,再加上其地处世界几大文明之间,乃商贸流通和宗教传播的交汇地,这片区域自古以来便不断招来周边帝国的垂涎,从大唐到契丹,从帖木儿到亚历山大二世,征服者们你方唱罢我登场。

从现在中亚五国普遍使用斯拉夫语族的西里尔字母就能看出,对中亚影响最深远的是俄国人——从19世纪末起,中亚事实上由俄国人统治。然而,在苏联解体敲响了俄国人四洋帝国野望丧钟的同时,中亚五国纷纷趁机独立。但由于中亚五国仍位于俄国后院,其经济与政治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人。随着俄乌战争旷日持久的拉锯,俄国对中亚的控制日渐衰退,并最终于2022年6月同意中吉乌铁路的修建。无论是对中亚五国还是中国,这条不经过俄罗斯的中欧班列西线都是绝佳的战略机会。

正如麦金德所言,中亚是“欧亚大陆的心脏,”中国若想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横贯亚欧非,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赢得先机,那连通中亚则是这盘大棋的起手式。旧瓶装新酒,丝绸之路的荣光将由铁路重现。

2024年6月6日,中吉乌三国代表在北京签署了关于共同实施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铁路项目的协议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起初,时任重庆市市长黄奇帆为了吸引惠普落地重庆,向海关总署申请了直达欧洲的“渝新欧”,点燃了中欧班列启动的引线。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重庆、成都、郑州、武汉、长沙、苏州、东莞、义乌八座城市化作第一批探路者,助推中欧班列朝欧洲疾驰狂奔。

截至2024年5月,作为连接欧亚大陆的旗舰工程,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过9万列,紧密连通沿线内地百余城与欧亚三十余城,将光伏组件、汽车配件、机械装备、电子产品、日用百货、农副产品、家具建材、电动汽车、锂电池等涉及传统制造业和高新科技领域的产品于中国与欧洲间往返输送。

然而从空间布局来看,不论是由内蒙古二连浩特口岸出境的中通道还是由内蒙古满洲里口岸出境的东通道,中欧班列都必将经过俄罗斯。唯有从新疆阿拉山口、霍尔果斯与吐尔尕特口岸出境的西通道,才有可能做到无需看俄罗斯脸色,直达欧洲。

在中欧班列西通道的路线中,由新疆喀什始发,经吐尔尕特口岸出境的中吉乌铁路无疑最具有战略意义: 第一,避开俄罗斯与印度的势力范围,允许中国对中亚辐射影响力,并分解分离主义滋生的土壤;第二,使南疆摆脱地缘上的封闭性,从而提升该地区的经济;第三,加强中亚与中国内陆的贸易联系。

中吉乌铁路于2024年6月6日正式签署协议,且计划于今年10月动工。虽然依然存在换轨的问题,但这条早在27年前就已布局的铁路,建成后不仅将是中国产品抵达欧洲的最短货运路线,为商贸往来节省约一周时间,还将改变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交通格局。 作为这条关键大动脉的起点,新疆未来的机遇不可估量。

中吉乌铁路以外,新疆还坐拥阿拉山口和霍尔果斯两座中欧班列通行量占全国四成以上的双口岸。除了搭载的货物品类达200余种,双口岸在近年实施了“数字口岸”和“无纸化通关”后,出入口查验效率大幅提升,现已成为不仅是新疆,而是整个中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

此次新疆之行前往博尔塔拉州,我特地要求一定要到阿拉山口岸看一看,那天正值暴雨,同行者劝阻到,山口风势大,雨势强,风雨中也看不到什么场景,我却执意要顶风前行前行。站在中哈两国的界碑前,感受到阿拉山口的浩浩山风,一股纵贯欧亚大陆的豪情不由在胸中涌现。 玄奘西行时留下的那句名言:“宁可西行一步死,绝不向东半步生”,仿佛穿越了千年岁月,在山口回荡。雄鸡西望,陆海并举,这不仅将改写区域的发展格局,更将改写一代人乃至一个国家的命运轨迹,这是新疆的机会,又何尝不是当下生活在内卷和躺平困境中很多年轻人的机会呢?

大美新疆,飞行天堂

谈到新疆,很多人的第一印象,莫过于美。“行至新疆,可抵岁月漫长”,新疆承载了现代都市人对诗和远方全部的想象。

无论是李白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还是岑参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无数文人骚客们就像画师一般,把新疆的雄伟壮丽描摹地淋漓尽致,才使得中华文明的版图不至于单调无趣,有了至刚至柔、刚柔并济的完整性。西北就像一张巨大画布,绘上去的是中华版图的辽阔,中华文明的沧桑。

前往新疆深度探访后,更让我感受到新疆多维度、全方位的美,行走在赛里木湖畔,湖水清澈蔚蓝,草甸一望无垠,映照着远方雪山的轮廓,活生生一幅唯美的北欧漫记;喀纳斯的风景一点不逊色于瑞士;海拔更高、气势更加宏伟,地势更加多样化的天山山脉,风景绝胜阿尔卑斯山;发源于天山山脉的安集海河,在通古特附近冲出的大峡谷,相对于被誉为世界七大奇景之一的科罗拉多大峡谷,无论是谷底曲折幽深的河流,还是千姿百态的峭壁石柱,都丝毫不差。森林、雪山、冰川、沙漠、湖泊、戈壁、峡谷、牧场、古城……可以说,新疆浓缩了全世界的美景,来到新疆相当于不出国门游遍全球。

昭苏县夏塔冰川峡谷风光

令人印象最深刻的一幕场景,是在和田的约特干古城。这座以白色为主色调的古城,再现了千年前丝绸之路上古于阗的繁华盛景,漫步城中,厚重的文化感扑面而来,夜间的沉浸式演艺的更是令人流连忘返,酒店民俗集群同样设计的颇有巧思,对照全国来看,这一旅游产品的水准都堪称极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