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里面是什么?
景区周围的小哥告诉你,里面就是楼梯而已。
昨天(21日),一段视频在微博上热传,只见一个小哥拿着扩音器,站在黄鹤楼景区外游客的必经之地,不断重复着,“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你们登的楼就是一座空楼,里面只有字画,其他的全部都是楼梯,排队上九层高楼,上去什么也看不了......”
随后,周围的游客中爆发出一阵阵大笑,而这个小哥也被不少网友调侃为“好人一个”。
看完这段视频后,有去过黄鹤楼的网友表示,里面确实如小哥所说,“都是混凝土的仿古建筑,和横店没什么两样”,而且门票还要70元,不值得一看。
该说法得到了不少网友的赞同。
与这部分说法一致的是,长期以来,社交媒体上流传着一种说法,黄鹤楼属于那种不来后悔,来了后悔莫及的旅游景点,原因是,翻修后的建筑早已失去了建筑原本的风貌。
黄鹤楼是我国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有“天下绝景”之称,这座始建于三国时期的楼宇曾惹无数诗人驻足提笔,如那句著名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还有“绿萍鹦鹉认何洲,有酒便浇黄鹤楼。
”“黄鹤仙人不少留,洲名鹦鹉更堪愁。
”
至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黄鹤楼已具规模,使不少江夏名士“游必于是,宴必于是”。
在诗句中,虽然江面如诗如画,但面对着空空的黄鹤楼,诗人们往往愁绪满地。
另外,黄鹤楼的历史似乎也与忧愁屡有联系。
因有“国运昌则楼运盛”之说,黄鹤楼屡建屡废,仅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
清光绪十年(1884年),黄鹤楼又为一场大火焚毁。
至1985年,新建的黄鹤楼又屹立在长江之滨。
据楚天都市报报道,1983年,5位中央美术学院的教授、艺术家受邀为黄鹤楼创作了5组壁画,分别位于黄鹤楼1-5层。
第一阶段是创世纪时期,画面上出现洪荒时代大禹式的治水英雄和智慧聪敏的彩陶女;
第二阶段是青铜器时代;
第三阶段是浪漫楚文化时期。
湖北隋州出土的编钟及在楚乐声中翩翩起舞的楚女和行吟高亢“楚辞”的屈原式人物,是当时现实世界的一个缩影......
长江养育了丰采照人的楚文化,黄鹤楼则是观照这文化的一个“望台”。
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黄鹤楼的细节处也出现了斑驳,就连壁画的颜色也逐渐消逝。
去年,楼宇又完成了复建33年来的首次大规模内部修复,其中楹联、内廷柱子以及彩绘吊顶等部件修复历时2个多月。
为了修复楹联这一项,施工人员需要铲开脱壳部位、维修部位补灰、贴麻丝、刮两道地仗、打磨、刷染二到三遍、按周边现有色调做旧,前后处理工序达七道。
这座经历了各种风雨的建筑在不少民众的心中,镌刻着历史的印迹。
为了方便老人出行,楼内还装了电梯,可是从效果来看,这次翻新不尽如人意......
黄鹤楼并非特例,很多历史性建筑在经过多年翻修后,虽然仍旧不改当地标志性建筑的事实,但对一些人来说却失去了原本的韵味。
比如,有网友提到了西安的大雁塔、杭州的雷峰塔,“除了名字是老的,其他的都是新的。
”
以前,大雁塔是这样的↓
从这几张照片上可以看出大雁塔当时的样貌和周边环境,塔体有较多杂草,为了固定塔顶,还加了绳子栓牢,绳子还有“惊鸟”的作用,绳子随风摆动时发出的声音,可以赶走飞鸟,以防鸟在大雁塔上筑巢或做其他“破坏活动”。
2003年,大雁塔北广场开放,变成了如今的面貌。
而如今的雷峰塔,是在吴越时期老塔的原址上重新建造的。
塔基以下是老塔遗址,塔基以上是雷峰新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