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焊接之家
中国焊接协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焊割服务连锁机构,致力打造“中国焊割行业O2O一站式连锁服务平台”。充分发挥经销商本地化服务优势,强化经销商服务职能,升级“贸易型”经销商”为“服务型”经销商,欢迎广大有志之士前来加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丁香园临床用药指南  ·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这个顺序错了等于白用! ·  3 天前  
医药经济报  ·  徐景和在广东调研化妆品监管工作 ·  2 天前  
GSP办公室  ·  这种情况,可以共用上次的随货单吗? ·  2 天前  
药明康德  ·  渤健超5亿美元囊获潜在“first-in-c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焊接之家

刘新海:焊接完美主义者

焊接之家  · 公众号  ·  · 2018-11-28 11:53

正文

寻焊条 技从苦来

拜名师 艺求精深


1993年,刘新海从位于河南洛阳的中石油第一建设公司技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吐哈项目工地实习。急于学技术、长本事的他,想得到更多练习的机会,而想要练习,手里就必须得有焊条。


当时在工地,焊条是很紧缺的一种物资,市场上根本买不到。刘新海和工友们从北京出发去新疆时,每个人都要背上几十斤焊条。


有一天,刘新海在工地上行走的时候,感觉脚下硬硬的。踢出来一看,是一条废弃的焊条头!差不多是废焊条的一半长,还能用!他如获至宝。接着,他在工地上挖出了十几根这样的焊条头。


在工地上找到了焊条头,刘新海开始了苦练。但他觉得自己进步不够快,焊条头用完了,技术水平并没有实质性提升。他想找个技术精湛的老师傅,拜他为师。


一次,刘新海看到一个焊接产品,觉得它太完美了!他打听到,这是一位名叫梅同军的老师傅焊的。他想拜梅同军为师,没想到被一口回绝了。 虽然很失望,刘新海依旧一丝不苟地干活,捡到了焊条头就专心练习。


约莫一个月之后,梅同军找到刘新海,对他说:“你跟我干吧。” 原来,梅同军收徒弟的门槛很高,这一个月中,梅同军一直在暗中观察,认定了刘新海是块搞技术的料,这才答应收他做徒弟。


在施工现场,干了一会活儿,梅师傅会叫刘新海停下来席地而坐,给他讲操作技巧,指点迷津,传授技艺。 跟着师傅,刘新海更加刻苦地练习,技术突飞猛进。3个月后,他就可以独立上岗了。

克难关 一鸣惊人

谋创新 多点突破

1996年,刘新海在天津大港油田一个项目的球罐焊接工地施工。焊条的工艺性能不是很好,93%左右的超声波探伤和射线探伤焊接合格率,对这些老焊工来说已经是职业生涯中最低水平了。这让他们很是郁闷。

当时,刘新海是一名只有3年工龄的学徒工,在工地上默默无闻。他试了试焊条,觉得确实不好用。 刘新海想到,这对焊接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改进焊接操作方法。他使出浑身解数,焊接时不断变化角度,控制熔池的熔化状态,克服了焊条性能差带来的种种困难。 两台球罐焊接完,整个工地只有刘新海的超声波探伤和射线探伤焊接合格率达到了100%。


为了保证后续6台球罐的焊接质量,项目部紧急召开了现场质量分析和经验交流会。刘新海把自己的心得毫无保留地讲给大家。此后,项目部成立了返工小组,由刘新海负责前两台球罐中不合格焊道的返修任务。他圆满完成返修任务,而且在他的带领下,后6台球罐的整体焊接合格率也提高到99%以上。


这一次,刘新海在厂里一鸣惊人。之后,有的项目部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难题,找他;有的项目部碰上了返工的活儿,也会找他。

一次,在一个项目的前期施工中,管线焊接的质量达不到客户的要求。这里的活儿一停,后面的活儿就没法干了。项目部紧急把刘新海从别的工地调到这里。他到现场时,工人们已经停工,影响了后面的工序。 刘新海马上同客户交流。他潜心研究客户提出的标准,根据多年的施工经验,琢磨出了一套绣花式焊接方法—— 精心焊接每一道口,焊道高度一致、宽窄一样,看不出接头,焊纹均匀细密。焊道表面没有咬边、飞溅物,焊道盖面后无需修磨,表面必须光滑、美观,最后用钢丝轮把焊道清理干净。


这是一套比国家规定的焊接质量标准还要高的标准。按照这种标准,刘新海焊接出来的产品,不但一次合格率达100%,而且比进口管道自动焊设备焊得还要好。

一个星期过后,刘新海完成了前期全部焊接任务。客户用设备检测后,非常满意。随后,工地上的焊工按照这套施工方法操作,焊接质量大大提高,施工进度没受影响。客户还把后续的球罐主体安装等工程交给了项目部。


近年来,刘新海提出多项技术革新,并在全国各行业的球罐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他提出分段退焊成型工艺,节约了液化气,降低了焊工施工的环境温度,降低了焊工的劳动强度。他创新球罐打磨焊道表面工艺,淘汰了我国沿用多年的日本施工工艺,大大节约工程建设成本。

比技能 勇创佳绩

带弟子 桃李满园

虽然成名较早,但一直没机会参加技能大赛,成了刘新海心中的一个遗憾。 2004年,一较高低的机会终于来了。 当年,河南省首届职工技术运动会举办,赛场上可谓高手云集。

刘新海在一建公司的选拔赛中脱颖而出,取得了第二名的成绩。前5名选手集训两个月,每周都有模拟考试。第一名换来换去,只有刘新海的成绩非常稳定,每次都是第二名。名次不变不代表没有进步。第一次考试时,刘新海与第一名差了20多分。最后一次考试,他与第一名只差1分了。


对技艺的执着追求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让刘新海在河南省首届职工技术运动会中完成逆袭,成功登顶,取得第一名!

从2004年9月到2005年5月,刘新海密集参加了5项大赛。除了河南省首届职工技术运动会和集团公司电焊大赛,他在河南省首届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获得第一名,在全国工程建设系统第七届焊工技术比赛中获得团体冠军和个人A组第六名,在首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第一名。

这一系列比赛结束后,一建公司选派他到西安交通大学进修。刚入学的时候,他看不明白论文,抓不住重点。毕业时,他已经会写论文了。这些年来,他发表了14篇论文。

近年来,刘新海参与开发了焊接操作计算机模拟系统,用计算机模拟出焊接场景、焊缝外观成型和焊缝冷却过程。这个系统实现了焊接培训的节能化、高效化、绿色化,获2013年度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学技术奖科技创新成果二等奖。


如今,刘新海是一建公司焊接研究培训中心的高级技师。近年来,他培训了2000多名技术工人,所带学员多次在全国、省级大赛中获奖。2012年,他还奔赴伊拉克,为当地培训了80名焊工。



有你想要的精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