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E药经理人
我们致力于成为医药行业意见领袖平台,我们记录和观察医药重大商业事件,展现这个行业的复杂和冲突,提供最前线的思想火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懒人医考  ·  25报名审核材料清单汇总,下载 ·  昨天  
贝壳社  ·  复星医药:能否踏上复兴征途? ·  昨天  
蒲公英Ouryao  ·  二次注册检验问题与原因探析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E药经理人

海正董事长白骅退休后想干什么?接任者会是谁?

E药经理人  · 公众号  · 医学  · 2018-11-09 21:16

正文

  • 白骅卸任海正药业董事长,一个时代的结束!他接下来想过怎样的生活?“新掌门人”会是谁?他能带海正药业重回“光荣年代”吗?


昨日晚间,海正药业发布公告,公司董事长白骅向董事会提交的书面辞职申请,白骅先生因年龄和身体原因,辞去公司第七届董事会董事长、董事及提名委员会委员、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职务,同时不再担任公司法定代表人。白骅先生辞职后,将不在公司担任任何职务。


在中国制药界,海正是个传奇,白骅是个人物。这位如今过了古稀之年的长者,从 21岁开始进入海正药业的前身海门化工厂,34岁出任厂长之后一路疾行,开始了艰苦、强势的一系列企业改革与市场开拓。白骅是海正药业的“灵魂”,白骅的辞职也意味着海正一个时代结束,新的时代即将到来。



对于退休后的想要的生活,白骅曾在接受E药经理人专访时曾说:“在自己的家乡弄一块小地种菜去,锻炼身体,多好,空气新鲜。”


现在,白骅终于可以卸下重担,去过他想要的田园生活了。


不过,在海正药业在近几年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以及新董事长人选未定的情况下辞职,让外界对白骅此次的辞职抱有些许好奇和疑问。


1

 失去耐心的市场!


2015年至2017年,海正药业营业收入虽然不断在上涨,营业收入规模也在2017年突破100亿元人民币,但是海正的盈利能力却与之形成了鲜明对比,2015年及2017年两年仅实现1356.67万元、1356.62万元净利润,而2016年更是出现了9442.81万元的净利润亏损。虽然到2018年前3季度,海正药业实现了3274.94万元的净利润,是2017年全年净利润的2.4倍,但是这似乎也不能扭转海正药业处于问题之中的事实。


海正药业的股价从2015年高点至今已经拦腰斩断。而市场中更有人将海正药业与恒瑞医药相对比,认为海正药业和恒瑞医药在2010年起便发生了命运转折。


彼时,海正药业在9月市值达到250亿元,而当年海正医药的营业收入为45亿元,净利润为3.32亿元,同比增长25%。此前两年,海正药业的净利润都是30%以上的增速。同年9月,恒瑞医药市值仅241亿元,不及海正药业,而在2009年,恒瑞医药的利润增长仅个位数。


但之后数年时间,二者的“命运”轮换,恒瑞的利润和收入上翻,2010年当年,恒瑞医药实现收入37.44亿元,利润7.12亿元,22.36%,而恒瑞现如今已经跃升成为中国A股市值第一医药股,市值规模冲破2000亿元。但海正药业则一路向下,市值规模甚至还不及当年,仅仅118.57亿元。


白骅曾言,只有沉住气,才能成大器;他也曾说,办企业要经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稳得住神经,经得起考验。


其实,在很早之前,这位纵横中国药界数十年的企业家就知道未来必然是研发创新的天下,所以其在2012年前后就提出了转型,也一步步的向自己的目标迈进。白骅向来信奉的是少说多做,在转型的战略上,其按照战略,逐步落地,但是资本市场向来不太喜欢看到一家企业落地战略时,不断的投入,稀释掉净利,使得企业没有好看的数字,所以随着战线的拉长,投资人、二级市场越发失去耐心,最终用脚投票。

2

 路对,只是慢了点!


海正主营业务包含化学原料药(销售市场以海外为主)、制剂业务(涵盖抗肿瘤、抗感染、抗结核、保肝利胆等领域)、生物药业务以及医药商业业务。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正”)打着的最深的标签还是“领先的原料药生产企业”。


海正药业所面临的问题,应该是整个本土原料药企的问题,而非个案,当时海正的业务是出口原料药,而主要面向国内市场的医药企业在中国加入WTO后,就面临很大的困难。


早在2012年E药经理人专访董事长白骅时,他已经意识到,过去几十年海正一直赖以发展的生产型模式到了需要改变的时间,海正需要从一个“无名英雄”式的供应商角色转变为跨国药企心目中有着关键地位的合作伙伴,要从高端原料药的生产者转变为自主制剂品牌的制造者。


海正药业遭遇滑铁卢是从2011年开始。2011年,海正遭遇抗生素降价30%,品种、处方等都受到国家限制。2012年,海正抗肿瘤药因受国外肿瘤制剂客户技术改造影响下滑,抗感染药(抗生素)受国家政策影响利率下滑,抗寄生虫及兽药、内分泌药等受降价影响,净利润拦腰斩断。2013年,心血管药受原料药价格和销量的影响,销售额下滑7.65%。



而在国内市场频遭困局的情况下,白骅引导海正药业向国际化方向转变。海正药业在2012年与辉瑞成立合资公司海正辉瑞,但之后的合作一直问题不断,最终在去年11月,辉瑞正式方面退出,而高瓴资本入局。而高瓴资本入局后,海正辉瑞似乎迈开了步子和跨国药企合作,而就在今天,瀚晖制药(海正辉瑞新名称)宣布与诺华制药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诺华将旗下治疗成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吸入剂产品线在中国的推广权独家授予瀚晖制药,诺华仍然是该产品线的拥有者和生产者。


虽然横向对比,海正药业的表现不及恒瑞等企业,但与国内的原料药制造企业比,白骅为海正药业选择的向制剂转型以及国际化的路是对的,只不过这条路比较慢而已,所谓的下拐点可能并不存在,只是转型之路比较崎岖而已。 

3

 海正“新掌门人”猜想


虽然有话说“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但是卸任之后,大家总是关心那个新的变数。白骅是海正药业的“灵魂人物”,学化工专业的白骅入行达50年,从 21岁开始进入海正药业的前身海门化工厂,34岁出任厂长至如今卸任,白骅一步也未曾离开过海正。如今他卸任之后,谁能够接下他的班子,无疑是最大的疑问,但疑问之外仍然存在线索。


今年8月3日,海正辉瑞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正辉瑞)正式宣布更名为“瀚晖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瀚晖制药)。而就在今天,瀚晖制药宣布与诺华制药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诺华将旗下治疗成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的吸入剂产品线,包括昂润(马来酸茚达特罗吸入粉雾剂)、希润(格隆溴铵吸入粉雾剂用胶囊)、杰润(茚达特罗格隆溴铵吸入粉雾剂用胶囊)三款产品在中国的推广权独家授予瀚晖制药,诺华仍然是该产品线的拥有者和生产者。


高瓴资本入局之后瀚晖制药有如此多的业务调整,有网友大胆揣测,高瓴资本入局合资公司并不是纯粹的财务投资,目的很可能是入局董事会,高瓴资本全球搜罗医药行业牛人来运营,而国资委只监督不干涉运营。当然,这种猜想在国外很有可能实现,但在国内的可能性不大。


另一种猜想是由国资委空降新任“掌门人”。海正药业的大股东是浙江海正集团有限公司,持股33.22%;二股东是浙江省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持股8.96%。二股东是由浙江省政府投资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而大股东的实际控制人是台州市椒江区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而按照国资管理制度的惯例,白骅已处于退休年龄,但白骅在2016年4月底连任董事会董事长,任期为两年。此番辞职之后,也有声音认为也有可能由国资系统“空降”新任的董事长。


当然更为合理的猜想是,有可能从海正药业内部人选中升任新的董事长,而目前则由副董事长陈晓华担任海正药业的代董事长。


白骅虽然已经卸任海正药业董事长,但是他在海正药业内50年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白骅外表朴素,一位媒体同道曾经形容他总像个大队书记,衣着之间透露出一股淡淡的乡野气息。公开数据显示,白骅在海正药业的个人持股仅为1.8万股,而他选择了最简单朴素的“裸辞”的方式离开了海正。


尽管白骅静悄悄离开了海正,但是市场中不少人自发怀念这位医药领域的时代英雄,英雄谢幕,情怀依旧。

—————————————————————————————————————

白骅:只有沉住气才能成大器 


本文来自2012年3月《E药经理人》杂志


企业要经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稳得住神经,经得起考验


文| 谭勇 崔昕 李静芝


“无法形容!”


 这四个字脱口而出时,你会发现,两个最了解彼此的人惟有用如此陌生的词汇去描述对方才显得他们之间某种与众不同的深刻。


 海正副总裁蔡时红在笔者面前谈到如何形容和自己共事35 年的老板白骅时,他不假思索地说出了这四个字。蔡时红应该立即意识到这个词的份量不是所有人都能够理解的,随后他好像开始了某种回忆和更具体的概括:人品伟大……冬天也是早上6点就到了公司……骂过很多人,但大家都不想离开他……


 与蔡时红之于白骅的“无法形容”相反,似乎整个中国制药界对于海正和白骅的理解都显得太容易“形容”。“外学印度,内学海正” 是海正模式在中国制药界的口碑。它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因为大胆而前瞻的决策,不遗余力地发展特色原料药,购买创新技术和产品,并以百人量级的队伍专攻国际注册门槛。8 年前海正即完成其发展史上的三部曲:阿霉素、阿佛菌素、他汀类药物让海正卓然不群。80 %的产品销售出口比重以及高速的增长将海正树成中国制药企业国际化的标杆。


带领这个生长于浙江台州,过早成名于江湖的制药骄子的监护人白骅,通常被媒体描述为一个典型的工作狂。但是,当你在海正公司年会现场听到他投入的演唱《爱拼才会赢》、《涛声依旧》时,你或许会对这个简单之极的人重新打量。


面对一家业内如此熟悉的公司。《医药经理人》能够做什么?我们当然不会去重复描述。让我们惊讶的是,整个制药界对海正的理解其实一直停留在5 年前,而最近这5 年,海正收获了什么?为未来做了什么?这个昔日的追随者如何成为领导者?海正自身经历了怎样的变革?通过这些问题与回答,我们自信满满,可以给读者一个全新的海正,一个有趣的白骅。

1

 做药不做量


这是笔者史上最早的一次人物专访,2012年2月24日早上7点30 分,白骅如约来到位于浙江富阳的海正制剂生产基地会议室接受《医药经理人》专访。他带着小跑进到会议室,一个半小时采访结束后,又带着小跑离开了会议室,冲进了旁边的招待室。除了接受《医药经理人》的专访,他还要与4家外国公司洽谈合作事宜,晚上还要飞到北京开会。人们看到的这个老板,总是在奔跑!


 整个采访过程他一直正襟危坐,保持微笑,他会自然地接上被记者打断的思路,坚持把他制定的企业战略目标表述完整清楚。只有在提到技术问题的时候,白骅会突然兴奋起来,手势增多,脸上的笑容也开始灿烂。学化工专业的白骅入行已经40 年。


富阳基地投资30 亿元,占地625亩,2009年建成投产,口服固体制剂年生产能力75 亿片。海正与辉瑞合资的生产线,以及200人基因药物研发团队均在此处。正在建设中的海正富阳基地已经吸引了全球前十大药厂中的九家登门造访。这也是海正近十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跨地域、里程碑式的大事,它宣布海正进入全新的全球化时期。会议室内,白骅用全部时间讲述了海正要在未来5 年逐步实现的五大转型。


其间,他首次详述了与辉瑞的整个谈判过程。据参与谈判的辉瑞方代表回忆,对白骅的印象十分深刻,他总是站在整个中国制药产业发展的立场,据理力争,维护企业和产业的利益,这一点让辉瑞感动并让步。


海正与跨国药企的交手由来已久,从早年成为他们的原料药供应商,到最近5 年频繁合作,白骅一度感慨:多年来,我有这样一个感受,国际市场从来就是欺软怕硬,欺小避强。如果我们硬起来,大起来,强起来,对话就可以变得平等起来,竞争对手也可以变成合作伙伴。


今天,白骅看到了自己当初的预见:在近期宣布与辉瑞建立合资公司前,由礼来公司无偿提供技术转让的海正药业卷曲霉素项目于今年正式投产,这本身标志了海正从原料药到制剂转型的重大里程碑。两年间,海正还以千万美元参股了两家美国制剂销售和研发公司,同时成立海正美国公司自建销售渠道,从代理销售转向自营。4 年前,氟伐他丁胶囊作为海正自主品牌制剂进入欧盟市场。


作为海正五大转型中最能以结果量化评价的产业模式转型,即从原料药延伸产品链向制剂一体化转型,目前轮廓初现。从中,《医药经理人》读到的启示在于:第一,起点高,直接与全球一流制药企业合作。再往深处看,白骅极其重视营销渠道,与礼来的制剂合作是作为全球耐多药结核病项目直供世界卫生组织。第二,多条腿走路。2000 年海正就并购了浙江省医药工业公司,一直作为海正制剂销售的国内惟一平台,近5 年制剂销售成倍增长。第三,产品为王,白骅有一句话“做药不做量”,他从不做大路货。海正的产品皆有相当创新门槛,而其未来是在生物药领域的布局。

2

战略延续


8 年前,笔者曾专访过一次白骅,彼时他言语甚少,对任何问题只有一两句话的回答。他的不情愿和对采访结束的期待仿佛构成了另一个画外音:有什么快点问吧,我还有好多事情要做,接受采访是一件多么无聊的事情,我要去和外商谈判,要去工厂,要去看产品。


这个急性子在客人面前总是彬彬有礼,但谁都清楚他在企业内部是怎样的一个倔脾气。想想你面对的这个老板每天早上6点上班,没有废话,只有工作,叫人如何不心生敬畏。在白骅不多的管理发言中,“跑步抢位”频繁出现,他的解释是:“位”是方向,方向要求我们坚定信念,聚精会神。“步”是形势,形势要求我们说了算,定了干,以行动代替争论。“抢”是力度,力度要求我们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杀开一条血路。“跑”是速度,速度要求我们果敢决绝,只争朝夕。


 白骅坦言:海正不缺资金,不缺产品,也不愁市场,最急需解决的是如何发展的问题。这不仅仅是战术问题,更是个文化问题。在企业实践中,白骅奉行不争论原则:少说话,多干事,发展才是硬道理8 年时间,前后两次专访,白骅对企业竞争力的回答没有丝毫改变:从硬实力上说,就是产品技术优势、质量控制优势、低成本制造优势。从软实力上说,就是全球客户群、国际项目合作、公司团队文化。过去5年海正引进23位外籍人才、55位博士。其对研发投入的销售占比一直保持在8 %以上。


海正目前正在执行的五大战略转型包括:企业模式转型,从生产型向研发营销型转型,让海正成为“自主的海正”;产业模式转型,从原料药延伸产品链向制剂一体化转型,让海正成为“产业的海正”;技术转型,从化学药向基因药转型,让海正成为“新锐的海正”;市场转型,从仿制药逐步向创新药转型,让海正成为“领导的海正”;治理模式转型,从产品经营向产业与资本相结合转型,让海正成为“增值的海正”。通过 “五大转型”,海正希望最终实现全球化,即在全球化中成长,在全球化中运营,在全球化中投资,在全球化中管理。


翻开笔者8 年前的采访记录,五大转型与彼时白骅正执行的战略思路一脉相承。他当时提出的“四个转移、三个延伸”。最重要的是这些纸面上的战略意图如今已经陆续开花结果。

3

坚硬的心


 位于杭州郊县富阳的大明山海正药业(杭州)出口制剂生产基地,不远处便是风光旖旎的富春江。在大山深处,有白骅儿时采茶劳作的印记。行走在大山脚下的车间厂房,没有任何异样的气味,在车间排水池,能够看到成群的金鱼。白骅希望能够在大山里建起一座绿色工厂。这里与制药企业密集的其他地方相比,最大不同是在环保问题上说得清楚:如果这里出了环保问题一定是海正工厂的责任,因为这里只有海正一家工厂。而在其他地方这样简单的问题因为说不清楚则一直纠缠着海正。数年来,海正一直坚持环保投入占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的10 %以上,环保运行费用占生产成本的5 %~6 %。


 在中国制药界,海正是个传奇,白骅是个人物。这位如今已过耳顺之年的长者,从21岁开始进入海正药业的前身海门化工厂,34 岁出任厂长之后一路疾行,开始了艰苦、强势的一系列企业改革与市场开拓。


 他外表朴素,一位媒体同道形容他总像个大队书记,衣着之间透露出一股淡淡的乡野气息。有时,为了跑项目他不得不将自己打扮一翻。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一次产品合作中,他上穿西装,下穿解放鞋,敲开对方办公室之后因为自己的衣着和当时企业的不知名而被拒之门外。他气得扭头就走。


这类“糊涂”的事情还包括把记者当做商业谈判代表;买房时被房产中介蒙骗,明明是二楼的房子却被骗说是三楼的好位置,结果每天晒不到太阳……某一方面的满不在乎所折射出的一定是这个人对工作的极度专注。一位印度籍高管这样形容白骅:他是一个有信念的人,是一个往前看的人,很清楚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会做什么。他精力旺盛,目光敏锐,善于用人。


在白骅给人的朴素印象之外,任何一个人都会惊讶:他是国内制药企业家中与中国最高领导人出访世界最多的一位,是在众多跨国药企领导人口中熟悉的“China Mr.Bai”,是制药界的长青树,是中国制药企业国际化的导师。


白骅身上的光环与日俱增,但他自己的内心一直不曾改变。时至今日,他对创新的解释仍然采用了这样朴素的表达:创新不是在麻布袋上贴“的确良”,而是要真正拿出实货。


在白骅身上,我们看到,管理无需任何精妙的语言,但你能够轻易看出他内心的坚硬、果敢。随和、不喜应酬、不善言辞对于一位企业家而言是多么无关紧要!

——————————————————————————————————

对话白骅


Q :您除了工作,还有什么兴趣爱好?

A :没有特别的爱好,主要没时间,一直跟打仗一样,今天五六场会,晚上还要赶北京。


Q :您最害怕的是什么?

A :最牵挂的就是企业的安全生产,然后就是个别媒体没有经过全面调查的偏颇报道。


Q :您最钦佩的是谁?

A :我最烦爱走捷径,说空话的人。你有本事,你骂我两句,也没关系,你没本事,屁都别想放。


Q :您自己的哪个特点让您自己最不满意?

A :年轻的时候脾气不好,有时候布置的工作没有完成,我就火冒三丈,事后感觉不够冷静,现在很少发火了。


Q :您最痛恨别人身上什么特点?

A :以公谋私,例如,把产品弄出去卖,吃人家的回扣。


Q :您认为自己的哪种美德被别人高估了?

A :海正的这种模式吧,它其实现在还没有成功,我不大喜欢接受采访,不太喜欢去大众场合表现自己。


Q :您最希望拥有哪种才华?

A :从现在的角度讲就是干事业,工厂办得比人家对路,这就是水平。


Q :您最珍惜的财产是什么?

A :我没有什么财产。


Q :您最喜欢男性身上什么样的品质?

A :男人就要大公无私,走正道。


Q :您有座右铭吗?

A :我从来不搞这个。


Q :你所设想的退休生活是怎样的?

A :在自己的家乡弄一块小地种菜去,锻炼身体,多好,空气新鲜。






《分水岭:2008到2018中国医药产业十年转型》
《制药强国的晨曦(上):中国制药第一军团的生死创业和命运大转折》
《转型:我在中国医药产业历史现场》

E药经理人十周年巨献系列丛书,集结10年产业发展样本精华,三本书带你看清整个行业大势,全套139元,订购请与郑老师联系:15901555949 或后台留言。


本文版权属于E药脸谱网(www.y-lp.com),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