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满汉全席”,我第一想起来的不是眼花缭乱的菜式,而是一部十几年前的同名电视剧。这部剧围绕“满汉全席”这一美食经典的传奇来历,讲述了创始人张东官由布衣草民成为一代厨艺宗师的故事,堪称是一段梦想成真的人生传奇。他身藏两样绝活,一样在手上——他会一手耍杂技般的切菜功夫;一样在嘴上——他有一条能尝出百味配料的舌头,而且巧舌善辩,能背大段菜名名。
嘿!说到这儿了,还是绕不开吃这个话题,那我接着就给您介绍“满汉全席”,写写它的起源,说说它的六种宴席,还有那108道令人垂涎三尺的菜式。
满汉全席是清朝时期宫廷盛宴。既有宫廷菜肴之特色,又有地方风味之精华。突出满与汉族菜点特殊风味,实乃中华菜系文化的瑰宝和最高境界。满汉全席上菜一般起码一百零八种(南菜54道和北菜54道),分三天吃完,菜式有咸有甜,有荤有素,取材广泛,用料精细,山珍海味无所不包。全席食毕,可使您领略中华烹饪之博精,饮食文化之渊源,再说句夸张点儿的,尽享万物之灵之至尊。
满汉全席起兴于清代,可谓是集满族与汉族菜点之精华而形成的中华大宴。我查资料时看到,关于满汉全席的最早记载是在乾隆甲申年间李斗所著《扬州画舫录》中记有的一份满汉全席食单。
清入关以前,宫廷宴席非常简单。在一般宴会上,贝勒们都是铺上兽皮,席地而餐。菜肴一般是火锅配以炖肉,猪肉、牛羊肉加以兽肉。就算是皇帝出席的国宴,也不过设几十桌,用解食刀割肉为食。清入关后,情景就有了很大的变化啦。他们在原来满族传统饮食方式的基础上,吸取了中原南菜(主要是苏浙菜)和北菜(鲁菜)的特色,建立了较为丰富的宫廷饮食。
在《光禄寺则例》里有记载称,康熙以后,光禄寺承办的满席分六等:一等满席,一般用于帝、后死后的随筵。二等席,一般用于皇贵妃死后的随筵。三等席,一般用于贵妃、妃和嫔死后的随筵。四等席,主要用于元旦、万寿、冬至三大节贺筵宴,皇帝大婚、大军凯旋、公主或郡主成婚等各种筵宴及贵人死后的随筵等。五等席,主要用于筵宴朝鲜进贡的正、副使臣,西藏达赖喇嘛和班禅的贡使,除夕赐下嫁外藩之公主及蒙古王公、台吉等的馔宴。六等席,主要用于赐宴经筵讲书,衍圣公来朝,越南、琉球、缅甸等国来使。光禄寺承办的汉席,则分一二三等及上席、中席五类,主要用于临雍宴文武会试考官出闱宴,实录、会典等书开馆编纂日及告成日赐宴等。
当初,宫廷内满汉席是分开的。康熙年间,曾两次举办几千人参加的“千叟宴”,声势浩大,都是分满汉两次入宴。
接下来给您说说六种宴席:
1.蒙古亲藩宴
此宴是清朝皇帝为招待与皇室联姻的蒙古亲族所设的御宴。一般设宴天正大光明殿,由满族一、二品大臣坐陪。这个宴受历代皇帝的重视,每年都会循例举行。而受宴的蒙古亲族更视此宴为大福,对皇帝在宴中所例赏的食物十分珍惜。
2.廷臣宴
廷臣宴于每年上元后一日即正月十六日举行,是时由皇帝亲点大学士,九卿中有功勋者参加,固兴宴者荣殊。宴时循宗室宴之礼。皆用高椅,赋诗饮酒,皇帝借此施恩来拢络属臣,而同时又是廷臣们功禄的一种像徵形式。
3.万寿宴
万寿宴是清朝帝王的寿诞宴,也是内廷的大宴之一。后妃王公,文武百官,无不以进寿献寿礼为荣。其间名食美馔不可胜数,衣物首饰,装潢陈设,乐舞宴饮一应俱全。
4.千叟宴
千叟宴始于康熙,盛于乾隆时期,是清宫中的规模最大、宴者最多的盛大御宴。康熙五十二年在阳春园第一次举行千人大宴,玄烨帝席赋《千叟宴》诗一首,固得宴名。乾隆五十年于乾清宫举行千叟宴,与宴者三千人,即席用柏梁体选百联句。嘉庆元年正月再举千叟宴于宁寿宫皇极殿,与宴者三千五十六人,即席赋诗三壬余首。后人称谓千叟宴是“恩隆礼洽,为万古未有之举”。
5.九白宴
九白宴始于康熙年间。康熙初定蒙古外萨克等四部落时,这些部落为表示投诚忠心,每年以九白为贡,即:白骆驼一匹、白马八匹。以此为信。蒙古部落献贡后,皇帝高御宴招待使臣,谓之九白宴。
6.节令宴
节令宴系指清宫内廷按固定的年节时令而设的筵宴,如:元日宴、端午宴、乞巧宴、中秋宴、除夕宴等,皆按节次定规,循例而行。满族虽有其固有的食俗,但入主中原后,在满汉文化的交融中和统治的需要下,大量接受了汉族的食俗,故腊八粥、元宵、粽子、月饼等食品在清宫中一应俱全。
好啦,就先给您介绍这么多。最后节选一部分食单让您瞅一瞅。
新闻联播都替北京人说话了!
北京地铁将更换报站方法,注意了!
我是东城人 我是西城人
我是朝阳人 我是海淀人
我是宣武人 我是崇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