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毒舌电影
坚持原创,只说真话——信毒Sir,有好戏
51好读  ›  专栏  ›  毒舌电影

难得不撕逼的国产综艺怎能不挺

毒舌电影  · 公众号  · 电影  · 2016-10-18 22:51

正文

有一个已经更新三季的国产综艺,这几天又刷第四季了。


长得很不像Sir会爱看的东西……




对,孟非担纲的《四大名助》


但Sir发现,身边看它的呢,也不仅是大妈级观众。


据说年轻人也能get到一种看奇葩、而且是生活里真实奇葩的快感。




节目组网罗的奇葩,各式各样啥都有。


买房上瘾:自找压力,买了10套房,贷款还天价房贷的——




追星上瘾:嫌弃老公长得不如偶像,把结婚照换成了偶像海报的——




整容上瘾:前前后后花费六七十万整容二十次的——




这些人,乍看很超现实。


但仔细一想,好像也合理。


种种奇葩行为,和社会变得太快有着紧密联系。


买房的、追星的、整容的分分钟折射出大众深层心理。


但你要以为《四大名助》是要帮奇葩嘉宾你就错了。


它想帮的,是这些奇葩嘉宾的亲人朋友,因为跟奇葩做亲戚啊,实在是操碎了心——


妈妈担忧女儿房贷太多,影响个人问题。


男朋友还说,养你可以,养你的房子可养不起




追星妹觉得生孩子耽误追星,决定等偶像服兵役时再生,老公为此烦恼不已。


我们生小孩的这个时间,就是他去当兵的这两年




妈妈担心女儿做这么多整容手术,会影响身体健康。


身心健康的问题是主要的




嘉宾们诉说完后,再交由现场观众投票决定,这个烦恼究竟成不成立。




其实这些烦恼都真实而常见,也十分琐碎。


但老实说,生活里鸡毛蒜皮多了,那些鸡毛蒜皮不加工,看起来绝不会让人觉得有意思。


是个亲戚就来哭诉,也烦都烦死了。


作为一档语言类节目,它能把烦恼聊出趣味,这就是本事——


语言上的本事。


首先,《四大名助》的嘉宾,不会像其它调解类节目嘉宾一样,声泪俱下地控诉。


即便嘉宾在抱怨,但你让一个粗犷大叔说这种话,反差就很搞笑:


她就是小天使,你必须细声细气地和她说:

宝贝,你这个事做得真不好



而且孟非会带着三个小伙伴,瞅准了就插科打诨:


我想起我女儿小时候,在碗里边的饭她都不好好吃。

只要那个饭掉到外边,掉到桌上,她一颗一颗地捡起来都吃完。

我媳妇儿抱怨“你看她不好好吃饭你也不管”。

我听得实在烦得受不了了,过来把那个碗。

“咔”,一碗饭扣在桌上。

一会儿就吃完了。




也会时不时提起跟嘉宾相似的烦恼。


主持人:我儿子在北京也练跆拳道。

嘉宾:……姜老师我觉着,最懂我的就是你啊!



间或调侃嘉宾,从有趣的角度来启发观众思考。



经常自黑,把烦恼“可爱化”。



用有趣去调侃无趣,用短暂的相处来抚慰长久的痛处,有这么容易?


不容易的。


在Sir看来,《四大名助》找对了一个角度。


它不是扮导师,玩上帝视角,插手你的生活。


而是以一种陪伴的角度,制造信赖感。


即便烦恼投票成立,孟非也不会为嘉宾提供解决办法,而是说出他的看法。


比如我们常挂嘴里的重质不重量,但孟非却说——


就是她有十双很廉价的鞋,没什么可嘚瑟的。

人家就两双,都是名牌,穿出去熠熠生辉。

但是她在想,我的人生以数量取胜。

她很开心,做父母的,不就是让女儿开心吗?




对啊!看起来奇怪的事,有时不见得是错,反而可能是旁人衡量的角度,值得调整。


当然有些奇葩行为,的确对自己和别人造成了伤害。


但Sir从来不信,人家生活里折腾了好几年折腾不完的麻烦,你主持人两句话就解决了?


就算解决也是给你面子,装的吧。


其实这才是《四大名助》比其它调解类节目高明的地方:


我不装逼,我才不会告诉你该怎样生活。



Sir觉得,这才是尊重每个人。


没有傻乎乎寻求相同生活的正确性,才能发现不同生活的趣味。


所以大家才爱看:


《四大名助》节目一开播便创下了CSM35城1.02%的高收视率,位居周四晚间黄金档所有综艺节目收视与市场份额第一,打破了东方卫视新节目开播的历史最好成绩。(网易新闻)


可惜与此同时,那些粗暴地撒生活狗血的辣鸡节目,还是大把存在:


嘉宾一定是苦大仇深。




话题一定是你死我活。



不深挖人心人性,老谈恶恶恶、钱钱钱。




一个劲地拿负面抢眼球,感情出轨、财产纷争、子女不孝……把家丑和私事生撕活剥。


三观超过时,还非要输出一套很欠抽的标准价值。


打着拯救婚姻、挽救家庭的旗号,硬让嘉宾做选择,强行给人分黑白、定好坏……


当自己救世主呐?!



Sir敢打包票,节目上能解决的问题,都是伪命题。


节目下解决不了的,上节目也不可能解决。


更何况,这些像法庭公开断案一样的解决方式,往往还是在变相作恶——


Sir觉得,上过这种节目的嘉宾都好惨。


没有话语权的双方,一次次被节目组扣上“忠孝节义”的镣铐或“不孝不义”的黑帽。


所谓“好人”,从此更不自由;所谓“坏人”,从此也更无法翻身。


这种节目最不健康的地方也在于此。


因为有些问题看似是个人、家庭问题,连根拔出,看到的其实是社会——


房价让我们生了心病。




异地分离、打工潮,造就了很多家庭矛盾。




老无所养、福利系统的不完善,制造了不少两代人、三代人的权益冲突。




就业压力大、教育不普及,让很多年轻人无从选择,甚至铤而走险。




当然,Sir不是说,命苦就要怪社会。


物质和制度上从来没有完美的社会,只有不断进化的社会。


人生更不可能没有问题。整个人生,就是不断解决问题的一生(解决完了,人也就挂了……)。


所以扮演别人的救世主,真的好傻。




从这一点出发。


不管像《四大名助》,以自黑、自嘲来纾解嘉宾情绪。


还是《奇葩说》,以毒舌的多角度思维,来开拓多元化的价值观。


都是好的语言类综艺




它们纵然不乏缺点,但它们聊热门话题,切入生活的目的,不是给予,是启发,获得换位思考、宽容他人的生活思维。


然后,更懂得怎么与别人相处。


也更懂得怎么与那个……


会不断矛盾、不断焦虑、也偶尔彷徨无计的自己相处。


从这点看,也是我愿意有空追一追的原因。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想看《四大名助》的,爱奇艺就有。


编辑助理:王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