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果壳
果壳网(Guokr.com)是开放、多元的泛科技兴趣社区。
51好读  ›  专栏  ›  果壳

天都这么热了,为啥今天才入伏?

果壳  · 公众号  · 科学  · 2022-07-16 16:00

正文

讲个鬼故事:一年中最炎热的“三伏天”,今天才开始,而且今年有40天……


等一下…… 已经热到不行了,怎么才开始数伏呢?炎热的伏天又要到什么时候才结束啊?



数伏是中国传统历法里表示夏天最炎热一段时间的习俗。俗语说:“ 冷在三九,热在三伏。 ”伏天分为初伏、中伏、末伏,一共持续 30 天或 40 天。很不巧, 今年就有40天


伏天不仅天数不确定,就连数伏开始的日期每年都不一样。比如,去年是7月11日开始数伏,今年则是7月16日开始。


实际上,数伏开始的日期并不以公历或者农历的某个固定日期作为起始,而是通过 干支纪日法 推算出来的。但要准确数出伏天,还需要了解农历的夏至日,以及干支纪日法的顺序。


天干地支纪日法


夏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我们知道,农历是一种“ 阴阳合历 ”,而二十四节气就是其中“阳历”的部分——它是把太阳运行一年的时间平均分成24份来确定的,所以节气的时间点在公历上反而比较固定。

比如夏至,就发生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22日之间。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

夏至后不久,便是伏天。俗语说:“ 夏至三庚便数伏 。”其中的“庚”,指的就是天干中排第七的那个字。这句话的意思是, 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的第一天

而这一天哪天到来,就没有什么规律了,只能去查老黄历上的干支日期。



干支纪日法,是我国古代就一直在使用的一种历法里的 计数方法 ,即用 十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 十二地支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互相组合来表示日期。

我们把天干和地支同时往后数,天干轮完6轮过后,地支正好轮完5轮,所以组合在一起有 60 种(没错,就是10和12的最小公倍数)。这就是人们常说的“ 六十甲子 ”。

年、月、日的记法都可以用这种方式,比如今年的元旦,就可以表达为“ 辛丑年 庚子月 甲寅日

如今我们已经习惯使用公历历法,干支纪日法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只有在一些历史事件场合上还能回忆起它的身影,而常见的日历上能查到的恐怕只有用干支表示的年份了(因为在确定我们的生肖时,常常会用到它)。

不过现在比较方便的是,网络上的很多日历软件都能查到日期的干支顺序。比如像这样:


三伏今年有40天!


有了这些知识,我们就来数一数今年夏至过后的第三个庚日在哪天吧!


翻开日历,我们看到今年的夏至在6月21日。 “夏至过后的三个庚日”分别是:

  • 6月26日  庚戌日

  • 7月6日    庚申日

  • 7月16日  庚午日——这就是第三个庚日啦。


于是7月16日,就成了今年初伏的起始日。


初伏持续的时长规定为 10天,所以,今年的初伏就是7月16日—7月25日。



下一步,是确定末伏的时间—— 立秋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开始 。拿今年来说,立秋是8月7日,再往后找到第一个庚日,是8月15日庚子日,这一天就是末伏的第一天。末伏持续时长也为10天,到8月24日结束。


初伏和末伏之间的时间,都是中伏 。根据庚日来的早晚不同,留给中伏的时间一定是10天或者20天,不会是别的数值。因此整个三伏的时长才会有30天和40 天的区别。


我们经常因为伏天过于炎热而叫苦不迭,希望伏天少一点或者快点过去。然而有人统计过,伏天有40天的情况还要更多一些,占了71.37%,而有30天的情况只占28.63%。


比如从2015年开始,连续10年,伏天都是40天,真是“天不遂人愿”。



伏天热不热,还要看预报啦


但是仔细想想,天气是否酷热难当,会因为“庚日”来得迟或早而受到影响吗?当然不会。


为什么用庚日来规定伏天的时间和长度呢?有资料说,秦汉时盛行“五行相生相克”,认为最热的夏天日子属火,而庚属金,且火克金,所以到庚日,金必伏藏。


看来,像数伏、数九这样的传统,是古人根据长期经验总结出来的朴素规律,与实际的气候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辅助我们穿衣劳作,现在已经沉淀成了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至于是不是非得“夏至后三庚”才热,“戊日”或者“己日”就不能热了?那当然不可能啦。况且,中国如此地域辽阔,加上千年以来气候变化波动造成的影响,“误差”也早就超过三伏天的计算规则了。


想知道准确的天气,还是看天气预报更准确。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