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强度和优异的拉伸塑性是结构材料发展的不懈追求。然而,合金的抗拉强度提升至超高水平后(如>2.5 GPa),通常难以维持良好的应变硬化能力。
因此,此类超强合金的均匀延伸率往往难以突破5%应变。
近日,
西安交大金属材料强度全国重点实验室、微纳尺度材料行为研究中心(CAMP-Nano)吴戈教授-单智伟教授团队联合香港城市大学先进结构材料研究中心吕坚院士、西安交大刘畅教授、西安交大刘思达教授,
设计了一种创新纳米结构,即短程有序界面与超纳析出相的结合,来克服此难题。
其中,超纳(Supra-nano)概念为吴戈教授与吕坚院士在Nature 545, 80 (2017)中提出,意为结构特征尺寸小于10 nm。通过在材料中引入超纳结构单元,整体材料会展现出一些奇异性能。如,在多晶材料中,通过将晶界结构扩展为超纳非晶相,可克服晶界的软化效应,使材料的强度提升至近理论值(吴戈、吕坚等,Nature 545, 80 (2017);Nat. Commun. 10, 5099 (2019))。在非晶材料中,通过两种超纳非晶畴的复合结构设计,可使整体非晶合金具备均匀塑性流变行为,克服非晶合金的脆性问题(吴戈等,Nat. Commun. 14, 3670 (2023))。本研究中,超纳析出相(
S-L1
2
)大幅提高了FCC-BCC双相合金的应变硬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