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直以来都不建议入行的人看产品方面的书籍,而是自己多时间思考分析,多参与项目事件。太多理论没用项目经历支撑是理解不了的,很多人会讲粤语的人,大都未必清楚粤语的语法。
但这次看到这本书,是极力的推荐,除了Chris Vander Mey 的《谷歌和亚马逊如何做产品》、曾鸣的《智能商业》以外,这是难得一见的好书。作者把自己对于亿级产品-网易云音乐点点滴滴的思考和方法,详细的记录下来,通常只能在公司内部分享才能听到的“干货”。而且给发展到“寒冬”的产品带来了更适合当前环境的实践框架。
以前经常会听诗沐老师的分享,这本书听说要上架一年多了吧,上架之后就赶紧买了。这篇读书笔记仅对书中要点做摘录,建议买书来自己读一边,品位详细的分析思路,启发自己的想法。
本书的
创业、求知、联想、善断
1.1.1 创业心态
1.1.2 求知
产品知识矩阵
产品知识矩阵
1.1.3 联想
产品经理工作本质是解决问题
洞察-归纳-联想
1.1.4 善断
1.2.1 亲力亲为
-
传统用研流程即使简化也至少一个月拿到结果,要快速最好产品自己做
-
互联网从业者大都是25-35岁城市白领,对中小学生、老人、蓝领、二次元、娱乐圈、城乡结合部的文化不了解,需要自己去体会
-
产品是 carry,用户研究员是辅助
-
用研属于公共资源,有时候竞争激烈、人员变动、架构调整等跟不上产品开发节奏
1.2.2 用研方法
1.2.3 用研三要素
用户是否典型的目标用户
-
经常使用音乐 App,一周至少两三天
-
独特的音乐喜好
-
对自己喜欢的风格、艺人有一定了解
信息是否真实
研究结论怎样运用到产品设计中
1.2.4 划分用户群
作用
包括
流程
a. 定性访谈,分析出划分用户群的因子
b. 利用因子划分用户群
1.2.4.1 共鸣
-
企鹅智酷曾经做过调研 5% 的用户有音乐评论的需求(而网易云音乐有半数活跃用户每天参与音乐评论)
-
音乐评论的共鸣心理:每个人都需要情感共鸣、每个人都有过去的经历
-
现在年轻人的内心深处越来越孤独(长期竞争压力大的产物)
-
洞察用户心理可以满足用户深层次的需求,用户会觉得产品懂他,会有情绪上的波动,成为知己,成为朋友
1.2.4.2 爱现
1.2.4.3 群体用户心理
为什么锤子手机创立时强调情怀
看到 iPhone 成为街机,总有人要与众不同。垂直手机选择了有经济示例】30岁左右、开始怀旧、陪罗永浩一起成长起来的男性白领人群。
爱现和共鸣都建立在群体之上。
要站在群体角度,思考一群人的特点,思考如果群体壮大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群体心理的体会:
群体极化
向心力越强,群体越紧密
适当允许不同群体间发生矛盾
留住群体中的意见领袖,做到以下事情有助于留住群体中的意见领袖。
-
通过数据分析及运营人员经验识别出意见领袖。
-
观察意见领袖的活跃、留存,设计预警机制。
-
与意见领袖点对点沟通,了解他们满意度。
-
不要树立价值观与产品不符的意见领袖。
-
让意见领袖参与社区产品运营,但不能让他们产生骄矜之心。
-
设计源源不断产生新的意见领袖的机制,当有人离开时能有其他人补上,这样群体、社区就不会产生大的动荡。
-
永远不要让任何一个群体的意见领袖的影响力超出或接近社区本身。
1.2.5 如何了解这么多用户
-
同理心
-
设身处地想,创造性想法往往不会直接来自用户
-
发展多方面的兴趣,多出门食人间烟火
-
玩 RPG 网游,段时间体验人生
多数产品经理在工作中像夹心面包,进退两难,这是产品经理自身的问题。
1.3.1 收集需求
-
尽可能多
-
不拒绝来自任何人的需求
-
渠道:产品内反馈、微博、知乎、微信群等
-
用思维导图管理需求(让同事清晰看到大目标到具体实施策略)
-
需求分为体验修补型、主打亮点型、长远布局型
-
长尾需求需要产品经理投入更多经理,尚未被挖掘的需求才是可能创新的所在
-
不要陷入根据需求反馈次数来判断是偶应该实现某个需求
-
既不能完全靠数据,也不能完全主观判断,这就是产品经理经年累月的经验和方法论
网易云音乐要不要做勋章系统?不要。Why?
Why 跑步要听歌?
-
需要背景音乐
-
忘记疲劳,突破体力极限
-
控制跑步节奏
How 老板提出了一个不靠谱的需求,如何说服他?
1.3.2 评估需求
每个需求也会与其他需求相关联,实现需求要做到扬长避短并使整个产品体系获利
网易云音乐要不要做场景电台?
需求评估模型
角色、场景、流程。例子,AA 收款
1.3.3 需求进阶
1.3.3.1 产品目标
-
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精力投入 1:1
-
产品目标是阶段性的
只有一部分对长期目标有巨大帮助,他们的特点:
-
创造新的超越以外的体验
-
有数据积累
-
能和数据分析、挖掘、算法、社交社区、UGC 结合
-
通常其他竞争对手不会这么做
寻找那些价值最大的需求,从而低成本地快速获得大量目标用户
智能手机用户前五需求: 社交、新闻、购物、视频、音乐
1.3.3.2 产品口碑
有些需求实现了,也不产生一丁点口碑
产生口碑的三个特点
-
超出预期:
-
快:比如每年苹果发布新特性,开发者即时跟进。营销追热点等
-
深:重视用户。比如发现用户年少时有抄歌词的经理,网易云音乐通过生词歌词图片重现这一经历
-
不同维度:要超出预期,一定要与用户最基本感受拉开插件。比如优化音效和听音乐的差距,远远小于评论和听音乐的差距
-
乐意传播
-
身同感受
-
打开眼界
-
展示自己
大体量用户的需求,才会产生口碑
数据分析、交互设计和信息架构、UI 设计、编程能力、审美能力
1.4.1 数据分析
-
今日头条的产品方法论是什么?今日头条是一家流量运作公司,基于数据和算法的产品方法 + 对用户和业务的洞察能力 + 商业嗅觉。
-
大盘数据不变的情况下,细分的数据切面可能有变化趋势,要敏锐地发现,找到新的增长点
-
找到对衡量业务增长的关键数据指标,成为“北极星”数据
-
用户增长涉及的工作其实很早就是 BI、数据分析、市场投放、用户研究的日常工作
1.4.2 定位和架构层面
具象
抽象
1.4.3 UI 设计
多看 dribble、behance,大量观摩培养感觉
1.4.4 编程能力
自己动手做网页、App、小程序,写一些简单代码是一种乐趣
1.4.5 审美能力
定位决定了:
2.1.1 分析方法论
2.1.1.1 分析行业
如何看清楚一个行业:
-
行业有哪些玩家?他们关系如何?
-
未来几年有什么变化?变化产生什么机会?
-
如何抓住这些机会
眼界是 PM 从执行层到决策层最关键的素质之一,把自己当成海绵,才能做到眼界开阔。如何培养?
-
分析观察每一个产品
-
与各行业的人不断交流
-
查看每一分行业数据报告
-
看“与互联网无关”的书
例子:中国音乐市场的分析
2.1.1.2 分析竞争局面
SWOT 曾经很有用,但无互联网发展让看似不相关的两个市场也会产生竞争,比如小米-电视厂商、微信做了支付-支付宝。所以需要放在更大的环境思考,不仅要找突破口,还要防御点。
不要被市场竞争牵着鼻子走,所有分析和研究最后都服务于PM对用户需求和产品自身的判断和策略
分析市场的三个方面
例子:豆瓣电影
如何做竞品分析?
分析竞品哪些方面?
数据方面
用户方面
-
核心用户,熟悉竞品最忠诚的用户群
-
主流用户,熟悉竞品占比最大的用户群
-
用户构成
产品方面
数据哪里来?
-
总用户量:行业数据报告、公关软文
-
活跃数据:QuestMobile、联通沃指数
-
搜索频次、社交讨论频次:百度指数、微指数
-
各大应用商店排名、评论
健康产品的平均数据
-
日活/总用户数 = 5%
-
周活/总用户数 = 10%
-
月活/总用户数 = 20%
-
次日留存 40%
-
7日留存 20%
-
30日留存 10%
如果宣传1000万用户,日活却不足10万,很可能是通过低质量推广拉来的用户
如何分析以上工作是否到位?
能否非常快速地判断一篇公关软文的水分在哪里
2.1.1.3 寻找切入点
最关键
内容型产品通常把某个领域的资深用户作为细分市场切入,原因:
例子:网易云音乐产品架构
2.1.1.4 为未来发展提供设计接口
-
产品定位不是一成不变的
-
设计接口时,思考产品未来的发展
-
网易云音乐初期是 UGC、个性化推荐、社区社交
基础产品架构如何与未来产品的功能、系统衔接?
-
考虑占位-能为未来提供数据、资源、能力的积累
-
考虑高概率
-
考虑低成本
-
考虑扩展,比如音乐排行榜也可以用歌单功能来实现
不要刻意为未来设计接口,如果定位和架构设计出错,产品可能没有到需要进一步发展就先遇到很大困境。
往重点、本质、 上层、不同思考
2.2.1 往重点思考
一个产品需要面临的问题:行业趋势、市场环境、用户需求、竞争力、流量来源、资源情况、合作伙伴、竞争对手、团队内部...
-
思考关键目标:网易云音乐在做短视频之前,花了很多时间思考短视频和音乐的关系;
-
思考关键行动:目标是让用户发现喜欢听的歌曲,拓展音乐最好的办法就是 UGC和个性化推荐
-
思考关键依赖:需要有足够大的曲库 + 善于做歌单的用户
-
权衡
2.2.2 往本质思考
2.2.3 往上层思考 Think Big
2.2.4 往不同思考 Think Different
可以通过阅读程序员写的代码,培养架构意识。
产品架构对象是从用户需求、商业需求中产生的各种产品功能。
一个产品是由各种各样的功能组成的,
产品架构则是将这些不同的功能围绕目标进行分类、整合。
产品功能之间的关系有哪些?
-
分类聚合。枚举出产品所有功能并分类聚合,这是最基础和最常见的。
-
用户流程。一个流程上的功能要串联,比如“用户付款->发货 收获 不满意退款 退货”
-
相互配合。同个或者同类流程的功能架构为一个组,比如内容生产功能组(发帖、获得激励)和内容消费功能组(浏览内容、互动分享、付钱打赏)
架构要点
我们做产品,可以看作在创造一个世界观、建立一些玩法和规则,让这个世界中的相关元素自发地生长——架构一个产品世界。
业务架构是内核、产品架构是骨架、信息架构是肌理脉络。三者是递进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