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观察者网、澎湃新闻、微博:竹禅茶道何杰、风青杨
向来有“小钢炮”之称的冯小刚又开炮了!
近些年热门IP频频被改编成电影,曾经热门的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就不说了,《致青春》、《何以笙箫默》......IP好,拍得再烂,一样赚钱;这让那些综艺节目也眼红,居然披着电影的外皮出来抢票房,《爸爸去哪儿大电影》拿下7个亿,《奔跑吧兄弟》大电影又拿了4亿的;这也算了,但现在一首歌也能被改编成电影,高晓松《同桌的你》、何炅《栀子花开》,硬是根据一首歌杜撰了一个没灵魂没营养的故事,居然还圈了那么多的钱......
凭什么呢?难道真的是因为中国观众审美能力底下?缺乏辨别能力?脑残地追星,看那些无内涵的浮夸之作?
6月18日,在第上海电影节“用工匠精神,打造中国电影”论坛上,国内众多知名编剧、作家、导演、学者共同出席,讨论在当今的电影市场中,怎样秉承工匠精神,拍出好电影。
面对如今过度浮躁,烂片好卖的中国电影市场,冯小刚表示,“是不是有很多垃圾观众,才形成了那么多垃圾电影?”、““有些投资人,今天拿到了这个IP,明天说拿到了那个IP,全都是P……””、“你如果不去捧这场,它就没有生存空间”,可现状是“往往垃圾电影的票房还很高!”
在这里,垃圾显然是个形容词。垃圾一样贱的观众,垃圾一样臭的观众,垃圾一样不值钱的观众,或者,喜欢垃圾的观众?
在功利主义、媚俗主义盛行的当下,这话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本来嘛,有什么样的市场,就有什么样的电影,观众毫无疑问是有一定责任的。
但是,观众有什么办法呢?观众也TM很无奈啊!
你天天只在我餐桌上摆屎盆子,我不吃就只好饿着,放弃这份需求。于是我吃了,你TM又指着我哈哈大笑,“你看那个人,他好像一条狗哦!竟然吃屎。”
天天给观众看抠图、替身,咱能不“垃圾”吗?
想当年,冯导也是牛犇的人,《唐山大地震》也曾经震撼人心无数,后来他拍了《夜宴》,据说是根据莎翁的《哈姆雷特》改编,但老铁看完后就吐血了。在《夜宴》中看不到原著中丝毫浪漫的语言和紧张的气氛,只看到浮夸的动作设计和满屏的肉欲,而今唯一记得的场景就是葛优在章子怡的裸背上从脖子到股沟来回地揉搓。(注:这是章子怡的裸替)
后来,听别人说冯小刚的《1942》是一部良心之作,于是老铁先去看完剧中所有男女主角的相关采访,说他们拍戏多么辛苦,然后饱含期待地去看正片,结果看了十几分钟看不下去了,于是鼓励自己能看完这部电影就奖励自己去沙县小吃的店里吃一顿平时舍不得吃的排骨米线;但是最终还是没有看完,因为远在天边的排骨米线也无法解救故事情节的松弛拖沓,而且里面还“发明”了新历史:皇军不杀人、不放火、不抢粮食,反而要求以军粮赈济中国灾民......冈村宁次还说:“别忘了,他们首先是人!”。
总的来说,冯导已经多年没有出产让人惊喜、意外的电影了,给咱们惊吓的电影倒还有一些。
而对于“国产电影垃圾是由于观众垃圾”这一言论,可能冯导是直性子,心里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但,老铁真不相信有中国观众真喜欢垃圾电影。如果说有人喜欢吃臭豆腐,那是真的,但那也要做的干净、味道地道,真要用粪水泡出来的臭豆腐还会有人喜欢吃吗?
在观众们眼里的垃圾电影,就是那些胡编乱造,没想法、没艺术格调,粗制滥造、黄腔走板的东西。看这样电影的人,算垃圾观众吗?
首先,这是谁编的?谁导的,谁演的?谁投的?谁审查通过的?谁发行推广的?根据电影机制理论:生产机制、传播机制、评价机制。前面两套流程都是非常专业的人士在把关,居然让垃圾电影流出来。你让观众怎么办?
老铁这样说了,大概意思也就清楚了:垃圾观众哪儿来的,垃圾电影喂养出来的!
那么,垃圾电影的产生又该怪谁呢?
怪编剧?如果了解一点编剧这个行业,就知道,没名气的人,没熟人的人,你剧本写的再好,也没人要。你要想过得下去,只好给别人捉捉刀,代代笔,做个影子写手。就算有人看中你的剧本,他拿去改几个字,然后署上自己的名,这剧本就跟你没关系了,你说打官司?人家有专业律师团队,法庭上也熟人多,而且对各种法律空子门清,你觉得打官司胜算几何?!电视剧因为产量高,可能编剧还有些出路。电影编剧行业简直就是个悲剧。
怪投资者或制片人?从中国电影目前的状况来看,一部电影从开机到杀青,一般拍摄期都在3个月到半年,如果前期筹备不需要搭景的话,从拿到剧本到立项一般也就几个月的时间,而导演制作后期、广电总局进行审查,一般也都在半年左右都可以完成。电影上映之后,几乎在一个月内都会下线,所以,一部电影的投资方最多两年就可以把资金回笼。从这个时间表来看,留给创作者的时间很少,能在短时间内打造出来一部精品,几乎不可能。
但对于这种“短平快”捞钱的方式,诸多民营资本也显得振振有词:我们本来就来投资的,投资自然是要看回报的。电影精品那是艺术家的事情,口碑好不好,那也是导演的事情,商人能赚到钱就足够了。
怪明星?国产电影市场基本上也是依赖大导演、大明星的号召力,正是如此,明星片酬飞涨导致电影制作大部分资金用在了支付明星的高额片酬上。一些制片方对影片质量不高给予的借口即是:资金在付给了明星之后,用在电影制作上的很少。然而仅靠明星撑起一部缺乏基本故事逻辑的影片毕竟不是赢得观众、获得口碑的关键。
宠明星,然而现在的年轻演员不知怎么了,一个个都没了往昔明星的神采。如今的女星们的美流于表面,却毫无灵魂,没有那种看一眼就惊艳不忘的气场。而男星们只知扮帅耍酷,要么是白嫩的“小鲜肉”,要么是身材极佳的型男,可是站在屏幕里也不过如此,照片再英俊,一动起来如僵尸般僵硬,也难让人喜欢。是什么造成了演员可以如此地不上进?
怪市场?目前电影市场上鸡汤片泛滥,青春片泛滥,山寨片泛滥,很大程度上说明,真正认真创作者少,贪婪敷衍的人多。而国内的电影投资公司只关心电影回报率,电影要想卖钱,大牌导演,大牌明星,铺天盖地的广告营销宣传,就三样就够了。电影故事什么的都不重要,观众满不满意也不要紧,能赚钱就好。从电影投资公司到电影制作单位,都是抱持这种想法,能出好电影才见鬼了。
怪造假?现在的电影商人想的更多的不是如何制作出一部精彩的电影,而是如何算计用电影谋求更大的利益,他们开始用偷票房、幽灵场等方式不断刷新电影票房成绩,制造上座率高的假象,目的只有一个,在短时间内冲高票房,刺激跟风观众,制造火爆、大卖的假象,以提高首映周及后续的排片率,也以这种不正规的手段变相挤压了其他电影的生存空间。于是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烂片上天堂,好片没票房”。
说到了最后,“烂片”的根源问题却只有一个奇怪的答案,似乎单独怪导演、演员、编剧或观众,每一个人却都显得很无辜。这一切或许只能用《丧钟为谁而鸣》中的那段话才能总结或解释:“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所以,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为你而鸣!”
结语:
现在都说“匠人”精神,其实在任何一个行当里,都需要这样一种精神,一种敢于对自己工作较真的精神和态度。可在现在的中国电影市场,这样的有“匠人”精神的导演、明星、制片人...太少了。而现在的中国观众有审美能力,如果真的没有审美能力,口碑差的电影不会被喷,口碑好的电影不会实现票房逆转,《狼图腾》、《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华丽逆袭就是证据。 所以,冯导,请不要把“垃圾”这个屎盆子扣到观众头上啊。
铁血军事近期好文,关注“铁血军事”回复“数字”即可查看
▼
【1】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会出兵?普京的回应语惊四座
【19】继南海种岛之后,中国布在这里的一手暗棋终于要动了!
【3】美国发布世界强国排名 中国名次太令人震惊!
【8】世界上有六个国家:一旦离开中国就会立马完蛋
【14】1996年中国差点收复台湾 让三个内鬼搅黄了
【7】几年前中国一次秘密军事试验 令美军至今胆寒
【2】别被中国的外交部"抗议"蒙了,其实背后下手狠着呢!
【5】台海之战一旦打响,这七个变数将让整个西方为之一震!
【26】美国再三挑衅,中国迟迟不应战,这背后酝酿的竟是这个......
【18】毁三观!那些年,嫁给黑人的中国女孩,下场怎样了
【31】76年前,日本人在四川偷偷拍下这段录像,看完泪流满面!
长按下方二维码 关注铁血军事
辛辣视角解读这些深度内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