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泛意义上所讲的调查性报道在中国大约有100年的历程,与美国调查性报道诞生的时间相吻合。最早的政治黑幕揭发者,有1903年被慈禧下旨活活杖毙的沈荩;还有同样终年于31岁的黄远生,1915年12月25日在美国旧金山市都板街广州楼菜馆门口被枪杀,做记者仅4年。
但是按照专业主义的角度看,真正严格定义上的调查性报道在中国大约也仅仅十多年的历程。我以为当从1998年《财经》杂志的创办算起。《财经》与这个时期同样致力于揭发黑幕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一起将调查性报道定位在“捍卫公众利益”、“揭发黑幕”、“记者独立调查”这样三个核心特征上,并以此为选题的要件,尤其是《新闻调查》当时的选题要求必须是揭发黑幕的,这是最为核心的要求。
经过十多年的跌宕起伏的发展,中国调查性报道的发展轨迹呈现为“驼峰状”波浪式发展情景,我将之分为四个时期。
首先是成长期:1998年《财经》杂志创办至2002年,标志着调查性报道在中国兴起。
第一个高峰期在2003年,
以《南方都市报》孙志刚事件报道以及中央电视台评选出中国八大风云记者为主要标志
。八个风云记者除军事记者冀惠彦外,其他均是揭黑记者。
第一个低谷期始于2004年,
有关部门针对全国性的舆论监督情形,出台了不得跨地区跨行业监督的“两跨文件”
,2005年、2006年调查性报道滑坡。
第二个高峰期在2007年,
《财经》杂志发表了《谁的鲁能》揭发了当下转型中国“黑箱私有化”背景下,个别人“合法”瓜分国有资产的黑幕
。
第二个低谷期在2008年和2009年,北京奥运会、建国60周年为各大媒体报道的主旋律,调查性报道进入第二个低谷期。
第三个高峰期在2010年,上半年与下半年分别出现了《山西疫苗乱象调查》以及《南方都市报》的《安元鼎:北京截访“黑监狱”调查》,因此把中国调查性报道再度推向一个高峰。
总体观察,严格定义上的中国调查性报道这十多年来呈现以下态势:1.越来越多的记者投身揭黑报道;2.越来越多的媒体介入揭黑报道;3.越来越多的好报道、好栏目在中国出现;4.调查性报道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5.全社会越来越重视与尊重调查报道记者。
最新的低谷期。(以下为新加入内容:遗憾的是自从进入2011年之后,中国的调查性报道进入了最寒冷的时节。具体表现如下:
一、
真正意义的调查性报道少的可怜,
这几年几乎见不到几篇了;
二、
好团队被大量解散
,仅仅本人率领的调查报道团队就被解散了两个,分别是中国经济时报调查报道部、经济观察报调查报道部;
三、
好栏目被压缩与取缔
,许多媒体曾经广受公众好评的监督类栏目与版面被取消;
四、
优秀的调查记者基本上是断崖式的去职。
真正的调查性报道记者,即以捍卫公众利益为已任、以揭发政治权力与商业权力违法犯罪黑幕为主旨、通过记者独立调查完成报道的调查性报道记者,我估计当下中国不会超过10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