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NaturePortfolio
Nature Research官方账号,介绍中国及世界科技出版业最新动态,如何在Nature及其子刊上发表论文,针对中国研究人员的最新产品及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募格学术  ·  又一高校撤销15个校内机构 ·  2 天前  
社会学研究杂志  ·  作者手记|医改浪潮中的信任迷思与探索之道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NaturePortfolio

“APEC蓝”背后的秘密

NaturePortfolio  · 公众号  · 科研  · 2017-07-12 07:37

正文



《科学报告》发表的一篇名为“APEC Blue”: Secondary Aerosol Reductions from Emission Controls in Beijing的文章, 揭示了北京的排放控制是如何制造出“APEC蓝”的。


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在北京举办,为了保证会议期间空气质量良好,中国曾在北京及周边地区施行了严格的排放控制测量。

图片:Pixabay

来自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孙业乐和同事监测了当时的空气质量情况。为了调查空气中的颗粒物组成、来源及大小分布在排放控制下发生的变化,他们在位于北京城区的气象塔上选取两个高度分别放置了气溶胶质谱仪,同步进行气溶胶颗粒测量。

他们发现,峰会期间,空气中的二级无机气溶胶(SIA)和二级有机气溶胶(SOA)在地面处和距地面260m高处都出现持续大幅度降低,其中SIA的降幅为61–67%和51–57%,SOA为55%和37%。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累积型粒子的大量减少和被抑制了2到3倍的SIA与SOA增长量。最终让APEC期间出现了蓝天,被人们称为“APEC蓝”。

APEC举办前和举办中的气溶胶粒子构成。

Sun et al.

最后,作者还提出了初级与二级污染物发展的概念框架,并指出区域大气传输在北京的重度污染形成中起到重要性。他们认为,在区域范围内降低二级气溶胶前体物含量是抑制二级颗粒物生成和减轻PM污染的关键。

Nature|doi:10.1038/srep20668

点击“阅读原文”阅读论文

“APEC Blue”: Secondary Aerosol Reductions from Emission Controls in Bei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