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徐文兵
宣传中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赛柏蓝  ·  长三角国际医药创新和项目交易博览会 ·  2 天前  
蒲公英Ouryao  ·  制药人,强烈推荐「取样助手」 ·  2 天前  
医学影像沙龙  ·  心血管磁共振的CMR解读及诊断思路 ·  3 天前  
医学影像沙龙  ·  最容易忽略的十个腰椎MRI的征象,赶紧收藏! ·  4 天前  
医学影像沙龙  ·  腰椎间盘突出的CT表现及分型...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徐文兵

艾灸好用,卻不知道怎麼取穴?

徐文兵  · 公众号  · 医学  · 2019-01-24 16:00

正文

初學艾灸的同學經常會有這樣的困惑:

-遇到一個病人,為了找灸點,我把他全身掃描了一遍?!

-有時有灸感的穴位有好幾個,到底該灸哪一個呢?


在艾灸治療中,確定要灸什麼穴位確實是重要一環,我們今天就講講艾灸當中取穴的那些事。


我們用艾灸,目的大抵有兩個:


一是調理身體。身體並沒有明顯的症狀,但是經常感覺疲勞乏力精神不振,處於亞健康狀態。此時,只要選擇感覺舒服的點,艾灸能量進入身體,自然就是給身體充電。


二是治療疾病。我們要討論的也正是這種情況。灸之要,氣至而有效。氣至病所,灸感集中於病位,是治療快速起效的保證。比如治胃痛,就要通過選相應的穴位,讓灸感快速到達並且保持在胃。


不管目的是什麼,不管吸收點有多少個,艾灸的取穴都宜少而精,一般一至兩個足矣(不懂吸收點和灸感的同學請參閱文後閱讀鏈接)。


下面我們針對不同情況和不同人群,分別給出適合的取穴原則。



作為一個中醫從業者和業餘金庸迷,我把艾灸類比成陽剛凌厲而又剛柔相濟的降龍十八掌;不同的取穴原則,則是這門蓋世武功的不同招式。


好了,不多說了,出招吧!




就近取穴 | 亢龍有悔


降龍十八掌中第一式便是這霸道的亢龍有悔,排山倒海之力,「教對方退無可退,讓無可讓」;卻又能「輕重剛柔,隨心所欲」。「打出去的力道有十分,留在自身的力道卻還有二十分」。



患病區域,既是致病因素如風,濕,寒,熱,痰,瘀血等集中的區域,更是患者的正氣奮起抗敵的戰場。在患病部位的附近區域取穴施灸,能夠快速直達病位,扶助正氣,清除垃圾,去病除邪,同時又養正固本。


就近取穴,就像這一招亢龍有悔,威力巨大,卻又靈動自由。邪去而正益強。


以下分兩種情況來討論:


1

病位附近的任督二脈


軀幹是我們體內藏腑之居所,是我們身體最為寶貴的部分。任督二脈分別行於軀幹的前後正中,對於相應的藏腑功能具有調節管控的作用。又任脈統管所有陰經,為 陰脈之海 ;而督脈總督一身之陽經,為 陽脈之海 。如此有擔當的任督二脈,自然是我們取穴的重點。


一般來說,穴位都具有近治的作用。比如頭部的穴位都能治頭疼頭暈等,胸部和上背部穴位都能治心肺和上肢問題,上腹部和下背部穴位都能治肝膽脾胃,而下腹部和腰骶部則可以治療腎,生殖泌尿和下肢問題。


當然,每個穴位又有自己獨特的個性。


下面列出常用穴位的主治(這裡的穴位是指穴位周圍區域吸收最好的點):


頭項部

印堂 :前額疼痛,鼻炎等;

百會 :巔頂痛,提神醒腦等;

大椎 :頸椎,外感,倒時差等。


身體上部

身柱 :肺,如咳喘鼻炎等,促進小兒長個;

神道 :心神和心胞;

膻中 :心肺通治,女性乳腺和月經問題等。


身體中部

至陽 :肝膽,如解酒,黃疸等;

脊中 :脾胃,如肥胖,疳積,洩瀉等;

中脘 :肝膽脾胃;

神闕 :調神,兒科諸病,小腸大腸的病變等。


身體下部

命門 :腎,生殖泌尿等;

腰陽關和八髎區域 :腰和下肢,生殖泌尿等;

關元 :生殖泌尿,保健養生。



遇到病症,在相應區域尋找合適的灸點進行灸治,一般情況下都會有療效。


當治療效果不明顯時,要反思是否還有沒想到的因素。


比如孩子的病,是否有飲食積滯,脾胃是否受損?那麼需要先調脾胃,選擇與脾胃相關的穴位艾灸。


成人的病,除了身體的瘀滯之外,還要考慮元氣是不是過耗?心神有沒有收到傷害?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推拿疏通,選擇能夠培補元氣,調暢情志的穴位進行艾灸。


2

病位周围区域


當病情性質比較單一而集中,或者位置距離軀乾較遠時,不妨嘗試在病位附近查找吸收點 ,往往會收到不錯的效果。


一次艾灸課上,一位阿姨突發右下腹疼痛,據稱以前曾有過急性闌尾炎發作。當即安排實習同學為她施灸,取穴正是麥氏點(闌尾根部在體表的投影點,位於右髂前上棘與臍連線的中外1/3交界處。麥氏點壓痛在急性闌尾炎的診斷中具有重要作用)。艾條剛一灸上,吸感強烈,阿姨說右下腹麻麻脹脹的,疼痛馬上減輕。半小時之後,疼痛徹底消除。


類似的案例比比皆是,比如痛風發作時灸痛點;帶狀皰疹,扭傷拉傷,嚴重靜脈曲張等就近灸治,效果都是出奇的好。


同樣是就近取穴, 在任督二脈取穴重在調理相應的藏腑功能祛病,在病位區域取穴則重在調節局部環境的氣血失和 。兩種方式在實際艾灸中需靈活掌握。



督脈壓痛点 | 飛龍在天


「洪七公把「降龍十八掌」中的第二招「飛龍在天」教了郭靖。這一招躍起半空,居高下擊,威力奇大,郭靖花了三天工夫,方才學會。」




督脈,包括左右兩側的夾脊穴,以及旁開1.5寸的膀胱經第一側線,是陽氣最為集中的區域 ,恰似人身之飛龍。


身體的許多疾病都可以在這一區域出現反應點,即 按之有痠、脹、痛等強烈反應的點 。在這些點上施灸,能夠起到振奮督脈陽氣,刺激相應臟腑的作用。


父親晚上出現腹中脹滿,疼痛難忍。同意施灸。首先在腹部探查,並無吸感,數次反復還是無感便在神闕停下,距離有兩寸,五分鐘左右,神闕周圍通紅,自覺不對,向下改灸氣海,灸了十幾分鐘,通紅。我有些慌亂,再改灸關元,同樣十幾分鐘通紅。父親有些煩躁叫我停灸。


第二天並無緩解,去醫院檢查,確診為腸梗阻。下午輸液,不過一些鹽水葡萄糖和胰島素。回家咨詢老師後,逐一按壓背部棘突下凹陷,到靈台穴處明顯疼痛,便在此施灸。父親感覺比較舒服,施灸兩小時,施灸位置也有一點暗紅,但不是之前錯灸的通紅鮮紅。期間偶有排氣,父親整個被灸過程基本都在熟睡。


第三天早上我再來,聽父親說前半夜排了幾次便,具體幾次也說不清了。頭天被灸的部位按壓疼痛比頭天減輕,再灸舒適感大減,換灸神闕,感覺舒服。父親漸漸入睡,中午進食後身體基本恢復。


--厚朴艾灸課同學:邊躍



這裡要專門提一下 陽光普照區 ,這個區域在背後的身柱-神道-至陽一帶,督脈左右旁開三寸,巴掌大小的一片,由周楣聲老先生冠名。督脈本是陽脈之海,而這一區域又是陽氣至盛之處。因此當 急性病發作時,這個部位往往就是正邪交爭集中之處,會有明顯壓痛或刺痛。而當陽氣虧虛,患有慢性疾病時,陽光普照區則會出現酸痛或冷痛感 。出現這兩種情況都可以多灸,讓你的飛龍升騰起來吧!


當然,督脈及其兩側區域都有可能出現壓痛點,並不局限在陽光普照區。而且,並非所有疾病都會出現明顯的督脈壓痛點。如果沒有,需要按照其他取穴方式進行治療。



遠端取穴 | 潛龍勿用


「郭靖暗叫:「不好!」全身已感酸麻,危急中右手屈起食中兩指,半拳半掌,向她胸口打去,那是「潛龍勿用」的半招……。」

潛龍勿用是《易經》中的爻辭,後人的解釋一般指,能力尚且不足時先潛藏起來,積蓄力量,等待時機。


對於一些身體虛弱正氣不足的人,或者身體瘀滯比較嚴重的人 ,在軀幹上就近取穴,可能會有胸悶心悸等不舒服的感覺,讓人難以承受。大火快攻不行,就改小火慢燉。這時就適合於遠端取穴, 小心培補正氣 ,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


培補正氣最好的穴位莫過於足三里 ,我國自古就有「若要安,三里常不乾」,「常灸足三里,勝吃老母雞」的說法。足三里屬於足陽明胃經-多氣多血之經,是胃經之合穴和胃的下合穴,是強壯保健之要穴。胃主通降,因此足三里還有降氣的作用。


足三里的灸法:在足陽明胃經小腿區域做往返手法,俗稱刷足三里。這一刷不要緊,覆蓋到另外兩個重量級穴位:上巨虛和下巨虛,分別是大腸和小腸的下合穴。通過不斷地刷,不斷地催動經氣傳導,腸胃之氣振奮起來,能吃,能化,能拉,小宇宙開始運轉,身體走上正軌。


最適合刷足三里的人群:高血壓,心臟病患者,身體虛弱之人,年邁的老人,以及虛火上浮導致的煩躁失眠等患者 。有些患者本無心臟病,但 施灸過程中出現胸悶心慌的感覺,也要改為遠端取穴,如足三里,湧泉等。


長期臥床的老人,陽氣衰退,運化功能減弱,容易出現便秘。刷足三里之後,老人往往會排出多日積攢的糞便,從而睡眠飲食漸趨正常。我的記錄是連續兩天刷十二小時,第三天老人大便數次,之前略高的體溫降至正常,並且之後都基本保持一到兩天大便一次。


一位四十多歲女性,長期失眠,服用安眠藥,每晚才能睡著兩三小時,白天昏沈。經常口乾,咽喉乾癢,喝很多水仍不能緩解。開始刷足三里的前半小時,她不停地訴說工作生活中令其焦慮的事情。之後,情緒逐漸平復,不久入睡。艾灸快結束時,她從沈睡中忽然醒來,恍惚間以為是在自己家裡睡了一夜。口中滿是津液。心情大好。




本神指引 | 見龍在田


「郭靖……使招「見龍在田」,擋在黃蓉身前。這一招純是防禦,卻是在黃蓉與漁人之間布了一道堅壁,敵來則擋,敵不至則消於無形。」

「見龍在田,利見大人」《易經•乾卦》。後人解釋之一為:一個胸懷大志的人,已經嶄露頭角,但要能成大事,還要向大人物學習,才會有利於自身的發展。


有時被灸者會感覺到自己的某一部位強烈想被灸 ,如果遵從其意願施灸,被灸者會感覺:啊,對了,就是這兒!如果遇到這樣的情況,其他的取穴原則都要讓位,因為大人物出現了!


正如動物生病後會尋找合適的藥草來吃一樣,我們人也有與生俱來的治癒自己的能力,我們稱為本神。只不過現代人習慣了「我應該……」,「我必須……」的思維模式,識神-後天意識過於強大,本神的指引一不小心就會被我們忽略。 只有對自己的身體有覺知的人才能感受到本神的指引。


艾灸課尚同學,某天突發頭暈,自認為是頸椎的問題。自己灸不到,於是寄希望於保健機構。推拿按摩藥灸能試的都試了,症狀沒有改善。指導老公給自己灸大椎,暈的問題仍然沒有緩解。反反復復十多天過去,無奈向我求助,甚至想要奔赴北京來治療。


我提醒她在任脈仔細診查,靜下心來感受一下哪裡想灸。一句話點醒夢中人,她說,之前心裡就可想灸中脘了!可是老覺得是督脈的問題,一直在整督脈。馬上就試!在中脘感受到的強大吸力讓她心裡有底了。當天灸了兩根艾條,暈的時間明顯縮短。連續三天每天兩根,到第三天晚上,躺在床上,翻個身試試,不暈?再翻個身,還不暈,翻來覆去,咦?就是一點都不暈!高興壞了!


小朋友的本神最足,因此,小朋友最能直接感受到身體的需要,能告訴你他/她想灸哪裡。灸對了,秒睡。灸得不對,二話不說不讓你灸了。關於小朋友的艾灸,請參見文後的閱讀鏈接。


有些患者也會告訴你他這裡想灸,那裡想灸,但是哪個部位都灸不了多大會兒就想換。這是心神不定的表現。也有些患者會告訴你給他灸腿,因為有人說他太瘀堵,灸上面會上火。這是患者的後天意識思考的結果。這些都不是本神的指引。作為醫者,要有分辨能力,既不會錯失寶貴的線索,又不被病人牽著鼻子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