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36Kr的报道,北京西单大悦城的H&M要在租约还没满的情况下,提前关店了。
取代这家H&M门店的,将是内衣品牌维多利亚的秘密(Victoria's Secret)。
“Fashion采访手记”特地向一位H&M员工求证,证实了这个说法,“应该是销售和租金不成正比吧”。
据报道,由于位置很好,
西单商圈的租金在北京的商圈最高
,首层租金达到了每平米2200元,而北京商圈的平均租金是每平米1617元。
而对大悦城方面来说,H&M销售不理想、品牌魅力在一线城市的下降,也是大悦城方面冒着不惜付违约金的风险,
将H&M“请”出西单店
的原因。
(H&M西单大悦城店,图片来源:36Kr)
西单大悦城店和前门大街店是H&M 2009年进入北京市场之后,开的头两家店。之后保持了每年在北京开3家新店的速度。
我们查阅了一下H&M的官网,目前
H&M在北京一共拥有27家店铺
。
不仅是在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市场,在一些三四线城市,由于业绩堪忧,H&M也面临关店的压力。
2017年第二季度,H&M集团在中国的销售额增长率只有4%。这样的个位数增长已经持续了两年多。
而就在2015年之前,H&M集团在中国的销售增幅都在20%以上,2012年甚至达到过50%。
一度是购物中心争抢的对象
大悦城的总经理危建平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说,“每家定位年轻群体的购物中心,必须要引入快时尚品牌,这是标配。”
危建平注意到,2006年后,80后消费群体渐成主体,商业地产同步开始升温,业主们对快时尚品牌趋之若鹜,各品牌的发展速度明显增加,“
快时尚品牌的销售贡献大,又能为商场导入大量客流
。”
也是在2007年,H&M进入了中国大陆市场,早于竞争对手ZARA。
(H&M的打折时间也越拉越长)
在和购物中心谈判时,这些收到追捧的快时尚品牌获得了巨大优惠:
铺面位置要求最好,保底租金几乎是零,销售扣点不到10%——这是奢侈品牌才有的待遇
。而在商场中的同类品牌,扣点常常达到20%。
快时尚的吸引力在下降
西单大悦城曾经有着很齐全的快时尚品牌配备:H&M、ZARA、GAP一个也没落下。这几个品牌都被认为是导人流的利器。
但是随着别的购物中心的起来,人流被分走,单单靠加租金也不是长远的提高收入的办法,只有从调整品牌组合下手。
从2015年年中到2016年年底,西单大悦城的品牌调整率高达50%。新入驻的品牌比例高达30%。
在首层,大悦城引入了Kate Spade、Michael Kors、ISSEY MIYAKE这些轻奢品牌;二楼扶梯口的化妆品专区加入了单价比较高的迪奥和雅诗兰黛,他们也是商场中坪效最高的品牌。
(雅诗兰黛在西单大悦城的概念店)
而对有些商场来说,平价快时尚甚至都没有存在的必要。
比如今年新开业的上海兴业太古汇,没有一家平价快时尚,但是有H&M旗下的高端快时尚品牌COS。
天津和平大悦城没有一家平价快时尚,依靠餐饮、生活方式店铺来导人流。比如说,在年轻人中非常红的言几又书店,还有健身连锁。在时尚品牌方面,也是引入了Moussy、Evisu、UGG等这些潮牌。
快时尚的吸引力下降还体现在他们跟购物中心谈判时,租约条件明显变差了:
从以前的没有固定租金,到现在的有固定租金;从扣点只有5%-7%,到扣点上升到7%-9%
。
谁在成为新的争抢对象?
有那么一些趋势,正在受到购物中心的欢迎:
1、
运动品牌趋势
:从2014年延续至今的运动品牌潮流化趋势,不仅带动了旧有的运动品牌Adidas的销量增长,也给新的运动品牌留出了机会。
北京另一个潮流地标三里屯太古里在北区就引入了瑜伽品牌Lululemon,上海国金IFC和嘉里中心都开了Lululemon。
据36Kr的报道,上海的K11也引入了李宁收购的女性运动品牌Danskin。
(Danskin)
2、
超市+餐饮
:
阿里盒马鲜生、永辉超级物种这些优选超市,都慢慢成为年轻人爱逛的地方。同时,超市中设有的食物现加工场所,也让很多年轻人免去了到处找吃或者在家做饭的苦恼,是一种越来越受欢迎的零售方式。
3、
进阶版的体验店
:以前都是电影院、卡拉OK吸引人去,但现在各种好玩的体验商店都在慢慢出现。DIY门店(画画、陶艺、做蛋糕……)、电竞和VR体验馆、二次元空间、可以喝咖啡的书店、可以买衣服的咖啡馆……各种各样的可以“带人”的店铺形式,都在购物中心里慢慢出现。
注明:本文中的很多内容来自36Kr的报道。如果要联系我们,请于后台留言,采访和商务合作,请添加微信applered88.
Fashion
采访手记
时尚商业观察
原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