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程序员阿德
在这个和时间赛跑、竞争无情无尽的职场里,年纪已经逐渐变成一堵无法逾越的墙。这名35岁的京东员工,即使背靠大型知名企业,即使拥有强大的背景,也无法避免地感受到职场的冷酷无情。
这位正在四处求职的35岁京东员工感叹道:
“虽然我已
经过了35岁,但我并没有变傻,也没有残疾。在当今经济寒冬下,
为什么我得不到和那些只有3~5年工作经验的年轻人一样的面试机会呢?
”
最近几年频频传出大厂裁员的消息。
腾讯劝退高龄员工,华为裁掉35岁以上的员工;京东更是毫不留情地淘汰那些不拼搏的员工……
现在,有些人又开始贩卖焦虑,甚至开设课程,宣扬年龄大并非优势,如果不能持续学习,技能和价值没有提升,就会面临被淘汰的风险,必须全力以赴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
我坚决反对这种狼性文化,每个人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可能永远保持高速前进,除了工作和学习,我们还要考虑家庭陪伴、身体健康和兴趣爱好。
作为一家有良知的企业,互联网高科技公司应该有意识地培养35岁以上的员工向其他方向发展,毕
竟每个人都会有老的那一天,如果将这些人推向社会,无疑会加重社会的负担。
这种做法明显违背人性,却被人们当作心灵鸡汤,实在令人难以接受!
还有些公司更过分,
HR直接说年轻的人更好
,30岁以上的人已经不在考虑范围内了。
我就纳闷了,香港的人60岁还在工作,30多岁怎么就不行了,难道不是正值壮年吗?很多人这个年龄已经结婚生子,不需要婚假和产假的年龄,正是努力奋斗的好时光,能承受能忍耐能坚持,怎么就不适合了?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一种观念似乎正在悄然滋生:
年纪越大,工作能力就越弱,竞争力也就越低。
我们的社会似乎对“年轻人”有着特殊的偏爱。
他们被认为充满活力、富有创造力和激情、更重要的是,年轻人便宜耐操。
而那些年纪稍长的人,往往被贴上了“过时”、“保守”、“缺乏进取心”等负面标签。
然而,这样的观
念真的公平合理吗?
而且,互联网行业还有个严重问题是,一项业务的生命周期往往难以超过5年,因此,如果你所在的业务在最近几年内出现下滑,或者高层之间发生内斗,导致你的领导离职。那么,新来的领导看到你,可能会觉得你已经失去了价值,而且你的资历较深,如何能够轻易地驾驭你呢?
于是,你可能会逐渐被边缘化,最终走上被辞退的道路。当然,这里所描述的情况相对较为理想化,实际上,大多数情况下,一旦业务出现问题,整个团队都将面临解散,所有人都需要重新寻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