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1. 介绍你自己。
大家好,我是 SeptembeR,也可以叫我九月。是一名正在 MD 征途中的呼吸内临床医学狗。虽然在标题就写了厌恶微信,然而实际上自己在少数派写的第一篇文章就标题党了,因为我手机里有微信…… 而且很有可能就如同李如一先生在 IT 公论 #128 期「我们为什么讨厌记者和微信」和 #129 期「只有肤浅的人才不以貌取人」中写的那样,
如果一定要为我们最初抛出的问题——为什么讨厌微信?——给出一个答案的话,我想和人生中的很多「为什么?」一样,「不为什么」虽然显得缺乏诚意,但很多时候都是最好的回答。
就目前的时间点来看,个人最青睐的即时通讯应用是 iMessage,团队协作及群交流应用是 Slack,邮件的话原生 Mail,因为所有大小老板都在微信群里说事…… 也正是如此,我的手机里不仅有微信,还有 Tim 和 Telegram,前者是因为 Ar Live 和放映邪会的听众群,后者是因为除了 Checked 以外的其他听众群。
想知道少数派编辑、作者和读者们的手机都装了啥。扫描二维码关注少数派,
回复「装了啥」光明正大地「窥探」一番别人的手机屏幕吧。
实际上在 app 的使用上,我经历了一个从强调形式到重视内容的过程。从伊始的向所有能发的人强行用 iMessage 聊到现在 IM 软件装了以前的好几倍,在强调「少而精」和「洁癖」的同时,自己也做出了一定的妥协,因为对于沟通这件事,或许往往人比软件更重要。同理,对于数字产品,使用的体验比产品的绝对保护更重要,这也是为什么一直把所有触摸屏设备都加上钢化玻璃和 Tech 21 的自己最近把所有这些都去掉了。但是即便如此,实际上我手机里也只有 42 个应用(是的这个数字是我刻意删出来的)。
诚然对于即时通讯不可控因素过多,但是对于资讯类和工具我依旧是遵循 「Do one thing and do it well.」 因此除了少数派的客户端以外,剩下的资讯完全依靠 RSS 和邮件订阅,修图软件只有一个,音乐只有一个。
▍
Q2. 哪些 App 对你的工作 / 学习 / 生活最重要?
主屏进化史
实际上都重要,不需要的就已经被删了……
这个主屏排布方式主要是受到播客节目 Cortex 的影响。
不过实际上如图展示的一般也经历了一个从左到右的过程。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把电脑、平板和手机的壁纸都换了右图。然而如果按照原先手机首屏的话会挡住图中女孩儿的眼睛…… 所以经过了一番取舍,变成现在的布局。
取舍的过程如下:
1. Clock、Calendar 图标是动态变化的,可以看到秒针以及首屏直接看日期和星期,所以无条件保留。
2. 原首屏中非 Dock 栏的八个应用自己点开的频率降序排列前两个是 Due 和 Castro,保留。
3. Dock 栏因为其物理位置、重要性和
价格
,不变。
4. 少数派客户端。不解释。
5. 至于某个奇怪的蓝色图标,只是因为最近入了而且图标很独特而已,bot 纯粹是为了对称。(实际上目前看来 DEVONthink To Go 在 iPad 上用的频率远超手机……)
iPad 及笔电桌面截图
(
由于公众号不支持外链
,需要壁纸的朋友,请关注「
少数派
」后在后台回复:「
004
」)
一屏可以实现的关键因素个人认为在于 Launch Center Pro + Spotlight + Workflow,首先是 Launch Center Pro 在右下角利用 3D Touch 的快速动作(譬如直接打开支付宝付款二维码),其次是下拉用 Spotlight 搜索打开应用,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基本一至两个字母就可以给出所期望的 app 选项(系统为英语,中文的情况不了解)。Workflow 自己是完完全全的小白,最经常用的就是打开设定好的 Apple Music 播放列表以及 Day One 录入模版。
▍
Q3. 那么,能
否具体说说你是如何使用这些 App 的呢?
OmniFocus 2
实际上个人最喜欢的是它的无限层级和回顾系统,我自己是喜欢用手帐的(顺便推荐一下 Midori MD 和写乐极黑),因此换句话说 OmniFocus 是一个愿望的 Inbox,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装,不同时间间隔的 Review 来提醒自己。顺便值得一提的是 Due 的用法是严格只放 2 min 能解决的事情进去。对于 Perspective,说实话实验是会多开,但是在做之前就已经想好了不需要用 Perspective 筛选…… 不过正如在 Debug 第 68 期节目 68: Ken Case of the Omni Group 中对于 Omni Group CEO 采访时提到的那样,OmniFocus 是一个可以 scale 的软件,不需要的功能不用就好了。
Castro
很喜欢第二代对于新节目的一种类似 GTD 的处理方式,对于订阅了一堆节目的自己来说很受用。值得一提的是有时候节目是值得再过一段时间重听的,根据自己不同时刻所具备的信息的差异,同一个节目能给你不同的体验和思考。另外配合 AirPods 食用更佳。
Bear
文字的收集器。不论是草稿、备忘录亦或是笔记,Bear 是一切的出发点。诚然如果强调自动化 Drafts 4 傲视群雄,但是依靠多层级的标签系统,Bear 可以让你的笔记杂而不乱。
▍
Q4. 推荐一个让生活更美好的物件?
AirPods。完全符合了我对于非高分贝噪声场合播客用耳机的全天候要求,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听歌也是可以的(毕竟 Apple Music 都是 AAC 格式)。充电盒的设计让我到目前为止都没有耳机没电的尴尬。
需要饰品的话可以考虑 Beats,Airpods 是用来听东西的。
不过噪声大的环境还是选择如 Bose QC 一类对听力保护更好,运动的话也不建议使用。
▍
Q5. 分享一个改善生活的小习惯。
-
关掉朋友圈。
-
出门带全家就有的无水消毒液,重量轻的充电宝如 mophie powerstation mini。
-
七步洗手法。
▍
Q6. 说一个你很喜欢、但还少有人知道的 App。
CARROT Weather
天气应用,数据源是 Dark Sky。优点包括整个 CARROT 系列应用都有的一个仿 AI 语音,界面中会有几句对于天气的描述,整体风格类似 Portal 中的 GLaDOS;含有隐藏地点(彩蛋),每个隐藏地点均有独特的天气和描述,有各种梗;对 3D Touch、Widgets、iMessage、Apple Watch 支持良好;在大陆天气信息基本可以说准确,不需要梯子,和开发者进行沟通时反馈及时,态度十分友好。
如果对 Portal 以及这类「邪恶人工智能」很有兴趣的话,这个应用可能会跟随你的胃口,比起原生应用会更加活泼。隐藏地点的梗十分有趣,已经解锁的地点中看到了关于苹果、魔戒、银翼杀手、寂静岭、Braid、冰火等等的梗。
▍
Q7. 在你订阅的付费服务当中哪一些是不可或缺的?
实际上都是不可或缺的…… iCloud Storage、Apple Music、Bear、1Password、Elevate、Air Matters、ShadowSocks。
▍
Q8. 有什么自己用过 100 元以内提升自己生活品质的好东西吗?
MUJI 的聚氨酯卡片收纳夹,10 元。
聚氨酯卡片收纳夹
电影票、星享卡、火车票(飞机票比较难)统统可以装进去,当然用 Traveller Notebook 那种固定在日记旁边方法更加有情怀,然而我更喜欢整齐的收纳。实体卡片总是具有一种电子票面所缺少的仪式与沧桑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