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盛和塾
【稻盛和夫经营研究中心】 盛和塾是企业家学习、亲身实践“稻盛经营学”的学习平台,帮助企业家提高心性、拓展经营,解决经营难题和困惑。2019年稻盛和夫解散全球盛和塾,仅保留中国盛和塾,欢迎加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哲学园  ·  ​埃里克·沃格林|伟大的韦伯 ·  10 小时前  
慧田哲学  ·  陈嘉映:现在的年轻人,只有竞争,没有自由 ·  18 小时前  
哲学园  ·  ​对话 DeepSeek ... ·  3 天前  
慧田哲学  ·  有一种逻辑陷阱叫“注射式洗脑”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盛和塾

稻盛和夫:不走捷径,一步步踏实努力,梦想就会变为现实

盛和塾  · 公众号  · 哲学  · 2024-11-27 05:0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摘录了稻盛和夫的一些关于人生哲学和经营理念的演讲内容,主要讲述了实现理想的过程需要反复思考直到“看得见”,强调无论梦想和愿望多么高远,每天都要脚踏实地努力,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将平凡变为非凡。同时,提出了关于企业经营的一些重要观点,如设定具体目标、持续净化心灵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稻盛和夫强调实现梦想需要反复思考,直到在头脑里或眼前看到完成的形象。

他认为只有通过这样的思考,才能成功实现理想。

关键观点2: 稻盛和夫提倡脚踏实地,无论梦想多么高远,每天都要努力。

他通过自身的经历说明,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可以把平凡的事情变得不平凡。

关键观点3: 稻盛和夫谈到了企业经营的一些重要观点。

包括设定具体目标、不走老路以及注重人才培养等。


正文


每日听稻

无论眼界多高,也必须脚踏实地。无论梦想和愿望是多么高远,现实中的每一天都要竭尽全力踏实重复简单的工作 ——稻盛和夫#盛和塾


本文字数:3901字 | 预计阅读:12分钟
音频播放结束后将自动循环播放,可重复收听

倾注全力充实每一个今天,是实现梦想的最佳有效途径


人的可能性究竟可以拓展到什么程度?

凡是在人的头脑里出现“想要这样做,想做成这样”的愿望时,从遗传基因层次上讲,这种愿望大体上都在可能实现的范围之内,就是说我们人具备把自己的想法变为现实的潜在能力。


不过,志向高远固然重要,但要实现它,却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认真的努力。


当京瓷还是街道工厂时,面对不满百人的员工,我反复诉说“豪言壮语”——一定要把公司办成世界第一的公司!在当时这或许是遥远的梦想,但同时又是我心中怀抱的非实现不可的愿望。


但是,眼睛可以眺望高空,双脚却必须踏在地上。梦想、愿望再大,现实却是每天必须做好单纯、甚至枯燥的工作。

在昨天的基础上前进一毫米、一厘米都要挥洒汗水,把横亘在面前的问题一个一个地解决。


“每天重复这琐碎的工作,成为世界第一要等到何年何月?”梦想与现实之间巨大的落差常令人烦躁不安。

然而,人生就是“今天”的不断积累,就是“现在”这一刻的不断延续,如此而已。


此刻这一秒的积累就是一天,今天这一天的积累就是一周、一月、一年。当意识到的时候,我们已经登上了原以为高不可攀的山顶——这就是我们人生的状态。


即使你急功近利,明天也不可能跨越今天提前到来。到达你向往的目的地,没有“一跨千里”即刻可到的捷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只能靠一步一步、一天一天踏实努力的积累。



然而,不错过今天,认真工作就能看清明天,明天再认真工作就能看清后面的一周,一周认真工作,就能看清后面的一月……

就是说,即使你不去探索遥远的将来,只要全神贯注于眼前的每一个瞬间,以前看不清楚的未来的景象就会自然地呈现在你的眼前。

*摘自 《活法》曹岫云 译 东方出版社出版

不厌其烦、默默专注于一件事情的力量,是拼命过好“今天”的力量

我不太欣赏才子,因为才子往往忽视“今天”。

才子自恃才高,凭着对前景似是而非的理解,就厌烦像乌龟那样认真过好每一个今天,总想如兔子般寻找最短距离。

但过于急功近利,就往往会在意料不到的地方驻足不前。


迄今为止,不少优秀聪明的人投奔到京瓷的门下,但偏偏就是这些人,据说因为看不到公司的前途而辞职。

结果留下来的,不少是头脑不够灵活、平凡、连跳槽也缺乏自信的“庸才”。但是,过了十年、二十年,这些“庸才”居然成了各部门的骨干乃至领导。


我看过好多这样的例子。 究竟是什么让他们从平凡变为非凡的呢?

是不厌其烦、默默专注于一件事情的力量,是拼命过好“今天”的力量,是将“今天”不断持续的力量。换言之,将平凡变为非凡的就是这个“持续”。


不选择捷径,一步步、一天天拼命、认真、踏实地工作,积以时日,梦想变为现实,事业获得成功,这就是非凡的凡人。


但是, 说“持续”重要,并不是说“反复做相同的事情”。“持续”与“重复”是两回事。不是漫不经心地去重复与昨天一样的事情。

而是今天胜过昨天,明天胜过今天,哪怕是微不足道,必须不断地改良、改善。这样的钻研创新是加速成功的催化剂。


可能因为我是技术出身,养成了一种习性,总是不断地自问自答:“这样做真的好吗?有没有更好的方法?”用这种眼光去审视,哪怕干一件杂差也有无限的改进空间。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扫地,过去一直用扫帚,这次用拖把试试怎样,或者向上司提议花点钱买吸尘器用用如何。

从各种角度考虑如何打扫得更快、更干净。还可以改进打扫的步骤和方法。这样的努力就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无论做什么事,动脑筋改进的人与漫不经心的人相比,时间一长两者之间就会产生惊人的差距。

以打扫卫生为例,每天琢磨改进的人,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开起保洁公司,当上老板,承接大楼清洁工作。

而不肯动脑筋,只求完成任务的人,只能永远当清扫工,天天扫地。


在昨天努力的基础上再下工夫改进,今天比昨天稍稍前进一步。想把事情越做越好,这种态度持之以恒,就能产生巨大的进步。

不走老路,这就是走近成功的秘诀。

*摘自 《活法》曹岫云 译 东方出版社出版

每个月都扎实推进
以达成各项月度目标


所谓“设定具体的目标”,就是以年度为基础,根据每一天的订单额、销售额、生产额、费用、时间,建立每个月的月度目标。

然后,每个月都扎实推进,以达成各项月度目标。各级领导人都必须具备制订这种目标的能力。


然而,比如说,“现在的社长,以前一直是做人事劳务工作的人”,或者 “一直是从事半导体技术开发的人”,抑或“一直是在家电部门做销售工作的人”,这样的人,如果自己来看核算表,就无法说出“这个地方不对头,应该这样才对”之类的指导意见。

如果只在某个部门工作过,并且只具备部门工作经验的人,当上了社长,那么其他领域的工作只能委托给别人,除了说一声“拜托你了”就没别的办法了。



以前,我与Doutor咖啡的鸟羽博道社长(现名誉会长)之间往复的书信,曾在某杂志专栏刊登。

当时,我对鸟羽先生这么说:“你我都是小微企业出身。小微企业的创业者如果不关注销售、生产、技术等所有方面的工作,就无法经营。多亏积累了多方面的经验,知道所有的业务内容,所以哪怕规模做到了一兆日元,在听取部下报告时,我仍能理解其内容。如果我是半路出家,进入某大企业,当上了社长,因为只懂技术,对于其他部门的报告,我就看不明白。怎么做才能让那项事业扭亏为盈,我就不晓得。听到汇报,我只能说‘啊!是吧’。我只能说到这个程度,无法靠自己展开经营。”


我认为,如果是工薪族经营者,也就是只具备某一部门经验的人,要接班当社长,他在决定要当社长的那个瞬间,就必须下决心学习“帝王学”。

我对大家说:“面对年轻的骨干员工,哪怕低头恳求,哪怕拜倒在地,也要分别花一个月的时间到各个部门体验。花上一年的功夫,在公司所有部门学习。如果不在某种程度上理解各部门的工作,就不能当社长。”


“从现在开始,花一年时间实习。首先到财务部门,从会计的ABCD学起。如果不从这里开始锻炼,就成不了优秀的经营者。移交社长实权要到一年之后。”

我这么强调。从财务到营销,在所有部门都花一个月的时间,轮回学习。将要接班的社长应该进行这样的教育。


*摘自 《经营十二条》曹岫云、曹寓刚 译 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实现理想的过程也要反复思考,直到“看得见”这个过程为止

想要成就某项事业,就应该时时描绘这一事业的理想状态。同时,对于实现这个理想的过程也要反复思考,直到“看得见”这个过程为止。这一点很重要。



在第二电电(现在的KDDI) 开始移动通信事业的时候就是这样。这是我在自己的各个人生关头体验过的事实。

“手机的时代即将到来。”当我做出预言时,周围的人们或者疑惑,或者否定,都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


但是,我对手机未来的发展已经清楚地“看见了”。手机是一种隐藏着无限可能性的产品。

它将以何种速度发展,如何普及,以何种价格、什么尺寸在市场流通,这些问题的答案在第二电电的事业正式开始之前,已在我头脑里清晰呈现。


因为通过京瓷经营的半导体零部件事业,我已经了解到有关手机技术革新的进展情况和速度,我当时已经具备了充分的信息和知识。


起初,“移动电话”很大,要用肩扛,被称为“肩扛电话”。后来,由于组成它的各种集成电路得以压缩到小型的半导体内,所以“移动电话”快速地实现了小型化。

因此,手机这一新商品必将以惊人的速度普及。


对于这一切,当时我已经有了相当精确的预测。这就是所谓事先已经“看见了”。在头脑里思考再思考,反复进行模拟演练,就能看见未来。


“想做成这样”,描绘这种理想,把开始时的想法,提升为强烈的愿望,24小时不断思考,使成功的形象在眼前鲜明浮现。这一点非常重要。

当你对事情的各个细节都有了明确的印象,最后的结果一定是成功。


最初只是理想,然后逐步与现实接近,最后理想与现实的界限消失,好像理想已经实现。

这种实现的状态,已经完成的形象,就会在头脑中,或者在眼前鲜明地呈现:不是黑白色,而是要以鲜明的彩色出现。只 要你反反复复思考,这种现象就会在实际中出现。

反过来说, 缺乏强烈的愿望和深入的思考,事前看不到结果,那么,可以说事业和人生的成功都是靠不住的。

*摘自 《干法》 曹岫云 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end


排版 | 米小 | 小娟
校对 | 丽娜 音频 米小 责编 | 松山

【转载须知】

1. 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
(盛和塾ID:shengheshu2018)
2. 开白请留言或私信获得授权

今天的学习内容为: 人生哲学-实证-持续净化心灵。

往期精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