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官员到公务员,从特权到职业,从错位到归位,从优越感到平常心——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间,干部群体的身分、角色在不少地方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呈现理性回归本位的新动向。这是触及利益和灵魂的一场裂变。
《半月谈》特辟专栏,每期采访不同职位、不同行业、不同年龄段的公务员,结合近年政府改革和八项规定、反“四风”等新背景、新要求,聚焦为民、清正、担当的职业精神,讲述故事、分享感悟、坦露心态,深度折射各方面的转型变化,诸如行政理念、价值取向、权力边界、工作作风、服务意识、担当精神等。
党的十八大以来,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成为政府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
“该放的事坚决放开,该管的事管住管好。”
“公权力并不意味着优越感,而是意味着责任。”
半月谈记者最近在江西南昌采访了几位公务员,感受他们对职业的认知之变,其中也折射出政府治理方式之变。
“我的成就感来自群众”
自1989年大学毕业后,南昌市发改委总经济师(副处级)柳华就进入公务员队伍。他的职业生涯离不开“规划”二字。在他看来,将老百姓的诉求写入规划,就是最大的民生工程。
“过去,规划制定总是与政府换届‘不期而遇’。新领导有了新思路,以往的规划就难以执行。”柳华说,“十八大以来,通过推行依法行政,规划的权威性大大增强。百姓期望解决的问题被一一回应,真正做到一张蓝图干到底。”
“以往行政审批权限相对集中,权力边界不清晰,造成一些公务员‘官气’较重,有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时有发生。”柳华说,“如今,‘三单一网’的推行,不仅使政府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大幅提升,也增强了人民群众对政府服务的满意度。通过自上而下的监督问责,公职人员的责任意识不断增强。”
规划政策制定实施后,来自社会各界的评价成为柳华时刻关注的焦点。“从领导满不满意,到群众满不满意,我们的思想认识正发生重大转变。”柳华说,“我的成就感来自群众。公务员的定位就是人民的公仆,来自群众的声音,是对我们各项工作最直观的评价。”
几年来,柳华感到自己与群众的距离愈发贴近。公车改革后,他交出了自己的专车,每天坐地铁、挤公交上下班。“看见车水马龙,道路拥挤,自己也感到烦心,就会更自觉地为老百姓多想一些,多做一些。”
“公务员角色的转变势在必行”
缩时间、减程序、减材料,历经9轮行政审批改革,南昌市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开辟绿色通道,企业注册登记材料审查流程一次性告知,不仅让群众办事条理清晰,也少走了许多弯路。
南昌市市场与质量监督管理局外资局副局长赵树东告诉记者,改革的实质,就是要给民众带来更多实惠。“过去企业注册登记门槛高、程序繁琐,无形中增加了民众创业的难度。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一批不必要的门槛被‘拆除’,制约大众创业的‘梗阻’被打通。”
“百姓办企业在注册审批流程中不用花一分钱,审批时限也从原来的30天缩减到如今的3个工作日。”赵树东说,改革让公务员与民众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记者采访发现,程序的简化,并不意味着行政审批人员工作强度的降低。在南昌市外资局局长涂云强的办公桌上,一打打审批材料堆积如山。涂云强说:“仅今天一个上午我就收到了23份审批材料,最高峰能达到80份。而这些材料必须当天完成审批,一刻也不容耽误。”
“让群众少等待、少跑路是我们的职责。”涂云强说,“从管理者到服务者,公务员角色的转变势在必行。”
“审批更是一种服务”
从相对封闭的机关办公室,到完全开放的行政审批服务窗口——几年来,南昌市发改委行政审批服务处处长杜琴的办公环境有了大改变。
据杜琴介绍,南昌市发改委行政审批权力下放比例达到80%,自上而下的简政放权力度有目共睹。不仅群众就近能办事、好办事,权力下放的县区也被赋予更多的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在降低管理成本的同时,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杜琴说,在窗口单位,由媒体、纪检机关、群众投诉等各个渠道构建起来的监督体系日渐完善,倒逼窗口服务人员在提高依法行政意识的同时,不断加强学习,对老百姓的诉求也更加重视。
“为了跟上改革的步伐,单位同事自发组建了一个学习群。每逢周五,大家都会将各自搜集到的政策、文件进行共享,组织学习交流。”杜琴说,“随着为民服务意识的提高,揽权徇私、大吃大喝的歪风得到遏制。大家自觉地意识到,审批更是一种服务。”
来源:半月谈
记者:陈毓珊
监制:孙爱东
编辑:魏春宇 郑雪婧
觉得不错,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