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课注释:
1.愚人见石,智者见泉:语出冯梦龙《智囊·自序》。意为“愚钝的人在一片乱石面前只看见石头,而睿智的人透过乱石的蛛丝马迹能发现石头下面的深处有泉水。”
杜骏飞 评介:
如果说“见仁、见智”是英雄各有所见,这里的“见石、见泉”则是凡庸与人杰的差别。见泉的前提是成为“智者”,因此,要理解李嘉诚先生这一段话里的潜台词,就要懂得何为他所说的“智者”,以及智、愚之别到底是什么,如此,方能洞察他对教育的愿景。
从用词看,李先生的思想资源是儒家学说。
孔子把智(知)提升到与“仁”这一儒家核心理念并驾齐驱的高度:“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而人有智、愚之别的说法,差不多也是由孔子提倡的。他认为最智者为“上知”,最愚者为“下愚”。智者较愚者颖悟,“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十分赏识上知的学生,如“闻一以知十”的颜回和“告诸往而知来者”的子贡,而对愚冥不化、“举一隅不以三隅反”的学生则抱怨连连,甚至表示不愿再教。
偏爱杰出学生,这大概也是天下名师的通病吧。
先秦儒家所说的“智”,并非今天所说的“聪明”,它的含义更为广大而深入,需要人具有明理、知人、晓事的才智,孔子认为,获得“知”的主要的方法有四:好学、乐思、勤问和笃行。
这差不多已经是好学生的全部美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