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杜课
杜骏飞老师的课外辅导,一千零一次人文课。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舰大官人  ·  反的。交易反了。一切皆是镜像。 ... ·  3 天前  
视觉志  ·  七言|很多人,比你快乐 ·  3 天前  
砺石商业评论  ·  原则为什么不能够妥协?| 每日观点 ·  5 天前  
砺石商业评论  ·  原则为什么不能够妥协?| 每日观点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杜课

李嘉诚对你说了什么(杜课评注版)(总第220期)

杜课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17-06-27 23:10

正文

2017年汕头大学毕业典礼上,李嘉诚先生作了题为《愿力人生》的演讲。演讲中,李嘉诚与同学们分享人生感悟,谆谆寄语。以下是李先生演讲全文及杜课所作之评注。


愿力人生——汕头大学毕业典礼致辞

李嘉诚


尊敬的陈云贤主席、莫言教授、各位校董、各位嘉宾、老师们、同学们:
 
每年参加汕大的毕业典礼,我内心总是充满喜悦。在湖堤散步,在真理钟下听同学们朗读志愿,历历在目,声声入耳,处处感到急不及待要朝理想出发的活力。
 
特别是今天,看到你们兴奋的脸,如果会堂内的正能量可以灌入瓶中,一定可让我精力再延长90年。感谢大家与我分享这快乐时刻。
 
我明年90岁啦,一生志在千里,也知似水流年;我年轻过,历尽困难试炼,我深刻知道成长之路是非常不容易的;在高增长机遇巨浪中,愚人见石,智者见泉1

杜课注释:


1.愚人见石,智者见泉:语出冯梦龙《智囊·自序》。意为“愚钝的人在一片乱石面前只看见石头,而睿智的人透过乱石的蛛丝马迹能发现石头下面的深处有泉水。”


 

杜骏飞  评介:

如果说“见仁、见智”是英雄各有所见,这里的“见石、见泉”则是凡庸人杰的差别。见泉的前提是成为“智者”,因此,要理解李嘉诚先生这一段话里的潜台词,就要懂得何为他所说的“智者”,以及智、愚之别到底是什么,如此,方能洞察他对教育的愿景。

从用词看,李先生的思想资源是儒家学说

孔子把智(知)提升到与“仁”这一儒家核心理念并驾齐驱的高度:“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而人有智、愚之别的说法,差不多也是由孔子提倡的。他认为最智者为“上知”,最愚者为“下愚”。智者较愚者颖悟,“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十分赏识上知的学生,如“闻一以知十”的颜回和“告诸往而知来者”的子贡,而对愚冥不化、“举一隅不以三隅反”的学生则抱怨连连,甚至表示不愿再教。

偏爱杰出学生,这大概也是天下名师的通病吧。

先秦儒家所说的“智”,并非今天所说的“聪明”,它的含义更为广大而深入,需要人具有明理、知人、晓事的才智,孔子认为,获得“知”的主要的方法有四:好学、乐思、勤问和笃行。


这差不多已经是好学生的全部美德了。



如果要管中窥豹,李嘉诚先生在教育观念上,大致属于精英主义立场。

他所引述的儒家的“智者”这一思想谱系虽然很是主流,但相对而言,我个人却更喜欢另外一个词:释家所说的“智慧”。

在梵语里,若那,译曰智;般若,译曰慧。学者认为,智是决断(决疑、断惑),慧是拣择(考察、切要)。明白一切事相叫做智;了解一切事理叫做慧。

对照这一目标来看,虽然好学、乐思、勤问和笃行是好修炼,虽然智者比愚者更有出息,但我更期待同学们皆有“智慧”。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儒家说“知者”,还是有分别心的,是与“愚者”相对的。这个思想导向甚至是与“有教无类”抵触的,更达不到现代教育培养理论的哲学高度。

而“智慧”一词就不同了,智者有智慧,愚者也会有智慧。六祖慧能曾说“下下人有上上智”,就指明了这个超越性的观念。

所以我个人以为,在汉语里,对“智慧”的培育更接近现代大学的个性培养、素质教育、实现自我的真谛




因循2的并发症是不思不想和无感无知,在人工智能世代中肯定过不了关;驾浪者的基本功,时时刻刻要灵敏、快知快明,要有独立思考悟力、能运用想象,把现实、数据、信息合组成新。
 
愚人只知道“为”(to do),智者有愿力3,把“为”(to do)变“成为”(to be)。“愿力一族”是如何修炼?如何处世?如何存在?
 
愚人常常抱怨,变得墨守成规是被逼出来的,被制度营役、被繁文缛节捆绑、被不可承受的期望压至透不过气;他们渴望“赢在起跑线上”,希望有个富爸加上天赋的优越组合,认为“人能弘道4”、改变尘世复杂和无可奈何的扭曲太负重,“道能弘人5”肯定更舒服。

杜课注释:
 
2.因循:道家用世的基本方法,顺应万物天性。“不为物为,不为物后,与时迁移,因物变化。”
 
3.愿力:一为佛教语。誓愿的力量。多指善愿功德之力;二多泛指意愿之力。
 
4.人能弘道;道能弘人:
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原意为人能使道光大,不是道能使人光大。


杜骏飞  评介:

因循,在古汉语里是多义词,有顺应自然之意,有承袭、继承之意,有保守、守旧之意,也有 疏懒、闲散、轻率之意。李嘉诚先生在这里显然选择的是“保守、守旧”。

司马光 《学士院试李清臣等策问》说:“庸人之情,喜因循而惮改为,可与乐成,难与虑始。” 这是把因循与改革相对,侯方域 《南省试策四》:“因循而不知变计,畏缩而不敢奋发。”这是把因循与创新相对。

所以李嘉诚先生说,“因循的并发症是不思不想和无感无知”,这里的不思不想和无感无知,并不是绝对的没头脑、无知觉,而是无创新、无创意、无创造。

他说这样的人在人工智能世代中过不了关,这论断比较专业。因为,在人工智能时代,人的真正价值,早已不在信息、知识、计算上,唯一能彰显人的智力价值的,就是创新、创意、创造。




下一句中,“驾浪者”指的是驾“高增长机遇巨浪”,自然需要时时刻刻灵敏,即所谓“快知快明”。

但后面所说的要有独立思考悟力、能运用想象,把现实、数据、信息合组成新,又回到了如何创新、创意、创造的主题。其逻辑是:创意的主要路径有三,即批判性思考、想象力、组合或集成创新


“智者有愿力”中的“愿力”,是个佛法里的词汇,它其实是李嘉诚这次讲话的核心概念。在佛典里,愿力是指誓愿的力量,多指善愿功德之力

佛法讲修行人有两个法宝,一个是愿力,一个是智慧。智慧,刚才我们谈过了,愿力,则是人作为万物之灵的意愿之力,能够对周围环境有所影响,更能够对自己的意志有所加强。

易经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愿力。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也是愿力。释迦牟尼佛往昔为海尘婆罗门时,曾发五百大愿,誓言言辞恳切,愿愿都为众生,其普渡之力,更是愿力。

金刚非坚,愿力最坚。依我看,愿力的源泉,还是来自信仰的力量。

显然,只有坚信的人,才会把“为”(to do)当作“成为”(to be)。李嘉诚先生把这一点作为愚人与智者的差别,大约是因为在他的意识里,还是觉得明白一切事相(智)、了解一切事理(慧)的人,才能有真切的坚信,才能因坚信而由“知”及“行”。

由信仰而相信,由相信而知性,由知性而实行,最终回到对道的皈依和证明。这也是“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原因。

李嘉诚所问:“愿力一族”如何修炼?答案或在于此。



这样的心态,他们已“输在起跑线上”。传统中国智慧告诫我们命与运是互动交织的,拥有一切,也可以一无所有。懂得“善择”才是打造自己命运的保证。而命运大赢家的梦幻DNA组合,是科学心智与艺术心灵的觉醒,才可把潜能修炼为出众的人生。性格基础是意志力,自律的坚持和创意潜力相形相塑,才可达致拥有挪移心外喧哗的处世心力。
 
自律是铁杵成针的意志功夫。每个希望成为大舞蹈家的人,每天面镜,并非顾影自怜,而是不怕疲惫、不怕痛苦,一而再,再而三,修正追求举重若轻的完美,技巧内化自我之中。走到台前,“身与物化,意到图成6”。

我今天为什么选择舞蹈幻灯为背景?诗人叶慈的提问,一矢中的,“怎样才能从舞蹈之中辨别真正的舞者?”舞蹈家个性魅力触动观众,凝住一瞬永恒,艺术映照人生,启迪感召每一个人逾越艰难超越局限,追求更高的水平,开拓无限的可能。

 

最后,我想和大家分享,去年我和一位多年在汕头大学服务的老师的对话,当我感谢他多年孜孜不倦培育学生时, 老师引用王阳明一语:“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7”良知是成就尊严和有存在意义的明灯。
 
各位同学,道力之限,要靠愿力突破,我知道,你们一定会怀着谦恭、感恩的心,以信心和想象力追求一个开放、进步的世界,建立一个关怀的社会,成为真正的舞者,今天你以汕大为荣,明天汕大必将以你为荣。再次祝贺你们!谢谢大家。


杜课注释:


6.身与物化,意到图成:身心与外物合一,形容忘我的境界;意到图成,绘画有“意到笔随”之说,指一旦思绪或构思清晰成熟,即刻可将意境现诸笔端。

7.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王阳明语。一千个圣人也只是过眼云烟,真正的人生导师就是每人心中与生俱来的良知。



杜骏飞  评介

物化一词,典出《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在这里用寓言说明他的“物化”意境:万物间没有差别、对立,人可以任之自然、随物变化,从而进入“物化”的境界。

王安石诗云:“未即此身随物化,年年长趁此时来。”说只要我的形骸还没到化为乌有的一天,我是一定会每年都趁着这个时分再到这里来寻访这难忘的胜景的。王安石在这里,用的是物化的消极意涵。

而李嘉诚先生则以积极之意用之,他是要求学生以物我两忘来学习。身与物化是要学习者有大匠精神,能够通过专注的工作与对象融为一体,达到庄周梦为蝴蝶、浑然忘我之境。如此,运笔时才能文思敏捷,芭蕾舞者才能炉火纯青。

 


“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语出王阳明《传习录》。一千个圣人也不如与生俱来的良知,是说天地、圣人在终极的意义上都并非永恒的实在,只有作为一念灵明的良知才是一切修炼的本源。

良知一词,来自孟子的良知良能说。《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良知就是天赋的知性观念,一种不学而知的道德意识

王阳明认为良知即“精一”,对良知强调“惟精惟一”。他亦把“致良知”作为知行合一的起讫,“致良知”即是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

王阳明说:“若鄙人所谓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於事事物物也。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於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 我所说的推究事理的法则,就是使我内心的良知推及到万事万物。我心中的良知,就是天道。将我内心的良知推及到万事万物,万事万物就都符合了存在的道理。

所以李嘉诚才说,“良知是成就尊严和有存在意义的明灯”。大学是格物致知之所在,然而,格物致知的前提、根本、目的,却都在于良知。所谓“追求一个开放、进步的世界,建立一个关怀的社会”,都是良知的体现,这就是“致吾心良知之天理於事事物物”。

知行合一,以致良知,永远是大学精神的根本。



李嘉诚先生最后说:今天你以汕大为荣,明天汕大必将以你为荣。这句话,我作为南大人觉得很亲切,因为“今日你以南大为荣,明日南大以你为荣”在南大也说了几十年。

大约,天下的大学都是希望自己的学生成为栋梁之材,能有一天衣锦还乡的吧?

不过,我以为,毕业生以此励志可以,但也未必要带着太大的压力前行,仿佛未来不能成功便要情怯似的。

我还是希望我的学生不以他人眼中的成功为成功,人生的目的还是要做最好的自己

如果能做最好的自己,那么,栋梁也罢、枝叶也罢,于人世间,皆是华枝春满的风景,而于你自己,则皆可以天心月圆为欢欣。




《杜课》粉丝群成立啦!欢迎您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杜课小助手(微信号:dukexzs)加入《杜课》粉丝群,与我们分享您在生活中的所思、所想、所悟。您也可以提出对《杜课》的建议和意见,我们会认真听取并改进。我们期待和相信,有了您的参与,《杜课》才能朝着一个更好的方向前进。



感谢阅读本期《杜课》,下期再见。


往期精选


人物:阿米尔·汗的完美人生范雨素的意义苦难课:祁同伟与范雨素王小波,你好啊 高华:历史天际的微光科恩的诗、歌和人生乌尔班尼的牺牲世间好物不坚牢:读杨绛先生丁龙的馈赠与追问崔永元变了吗


视频:杜课导言孤独新闻理想父母与子女大学规划校园霸凌变形


文字:《人民的名义》七问七答雍园记(全)庆典无言“作女”我们本没有资格纪念屈原 寄小读者媒介变人形证婚词两百期寄语人文论八卦号的倒掉(一)(二)你的本意是什么杜课的聚会 |不可实现的幸运,就让它消失吧如何报道极端暴力事件张悦然:青春消费时代的逆行者给父亲的十一首诗 | 杨绛的“不争”到底是什么?咸鱼同学你想多了聆听这“失落的一代” | 新华社不像新华社了吗?少室山上那一拜寒门高考坏老人


音频:一诚天下动罗尔事件青春


元能力养成:敬畏反思|宽容 | 钝感


鸣谢:

郑钢新媒体教育基金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公益传播中心

本文为《杜课》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顾旧

责编|魏安

         杜  课

邮箱:[email protected]

不学不成  不问不知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