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以来中国经济总体显现出企稳回升态势,尤其是 2016 年三季度以后经济回升势头有所加快,至 2017 年第一季度经济同比增速连续两个季度小幅回升,累计上行 0.2 个百分点。发电量、铁路货运量增速等实物量指标较快回升,2016 年第一季度至 2017 年第一季度,发电量同比增速由 1.8%回升至 6.7%,铁路货运量同比增速由-9.0%回升至 15.5%,还有国外学者通过夜间灯光数据等为中国经济回升提供佐证。国内的通胀预期也有所上升,同比 PPI 从2015 年第四季度最低时的-5.9%持续回升至今年第一季度的 7.4%。从目前情况看,本轮经济回稳持续时间已经超过 12 个月,明显超出之前几年。由于近期经济数据表现较为亮眼,各方对目前经济走势是长期下行趋势下的短期反弹还是进入了新一轮上升周期的讨论增多。
有观点认为,中国经济中的周期性因素好转,结构性因素也有改善。从周期性因素看,出口和外需回暖是一季度 GDP 回升的重要动力。2017 年一季度,货物和服务贸易净出口对 GDP 的贡献率为 4.2%,较上年同期提高了 15.7 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贸易净出口拉动 GDP 同比增速提升 0.3 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提高了1.1 个百分点。有研究认为,全球经济复苏加快背景下的外需回暖,推动了企业补库存和生产复苏,加之生产设备更新换代周期的驱动,可能将继续带动工业生产和投资向好,进而有助于促进就业和提高居民收入。此外,受益于房地产去库存和热点城市供地提速,房地产投资周期仍有上行空间。有人还提出,在对周期拐点判断时容易受惯性思维干扰,周期拐点往往在较长一段时间后才被确认。从结构性因素看,经过过去几年的经济调整和改革,供给侧结构有所改善,市场兼并重组和优胜劣汰提高了行业集中度和全要素生产率,共享经济、“互联网+”等新业态、新动能发展势头良好,“一带一路”和高铁经济圈的红利效应逐步显现,国内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正在积聚,产业升级、环境保护、城镇化发展和医疗、教育等服务业的增长空间依然很大。
也有观点认为,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本轮经济企稳回升受房地产、基建投资以及外需回暖推动的成分较大,未来还存在不确定性。从国内看,2017 年一季度投资对房地产和基建的依赖在上升,一季度房地产开发、基建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 45.9%,较上年同期提高了 2 个百分点,未来投资变化还有不确定性。随着 PPI 涨幅逐步回落,补库存周期也可能接近尾声。杠杆水平较高和房地产泡沫等仍可能制约经济的长期动能。此外,外需改善的持续性尚取决于全球经济复苏的进程,仍面临不少挑战。
应该说,本轮经济回暖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简政放权和创新驱动战略逐步深化的表现,随着我国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持续改善人民生活和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基础设施支撑能力,都将继续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内生动力。当然也应看到,当前经济向好有周期性等因素的作用,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和深层次问题仍较为突出。须坚持用新常态的大逻辑研判经济形势,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风险考虑得更深入一些,坚定不移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国内与国外三个关系,着力培育新动能,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确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得到深化,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详细内容可点击“阅读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