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华夏能源网
碳中和第一财经新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长江云新闻  ·  缴税5千万!江西福彩开出2.5亿大奖 ·  昨天  
江西发改  ·  49条务实举措进一步降低我省物流成本 ·  2 天前  
江西商务  ·  犹 ... ·  2 天前  
江西发改  ·  今天,央视《新闻联播》报道江西! ·  3 天前  
南昌综合广播  ·  春节假期,南昌游客接待量全省第一 ·  3 天前  
南昌综合广播  ·  春节假期,南昌游客接待量全省第一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华夏能源网

错过中创新航,河南锂电卷土重来,这次能把握机会吗

华夏能源网  · 公众号  ·  · 2024-11-12 18:58

主要观点总结

河南省参与“锂都”争夺战的历史和现状。从2018年开始,河南省在锂电产业上有所动作,错失了一些机会但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现在河南正在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发展本土企业、利用资源和创新平台等优势,努力在锂电产业中占据一席之地。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河南省锂电产业历史及现状

河南省自2018年开始参与锂电产业的竞争,错失了一些机会,但现在正在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发展本土企业,利用资源和创新平台等优势,努力在锂电产业中占据一席之地。

关键观点2: 河南省的锂电复兴之路

河南省的锂电复兴之路有三大底气:一是历史悠久,二是资源丰富,三是科技创新。河南正在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发展本土企业、利用资源和创新平台等方式,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锂电复兴之路。

关键观点3: 河南省的储能电池产业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绿色转型的背景,储能电池成为各地竞相追逐的“香饽饽”。河南正在积极引进宁德时代、比亚迪等龙头企业,同时支持本土企业发展,努力在储能电池产业中占据一席之地。


正文

作者 | 王磊明

来源 | 环球零碳

河南省参与“锂都”争夺战的故事,要从2018年说起。2 018年是中国锂电产业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的一年。这一年发生了很多具有转折性意义的大事件。

首先是行业迎来两大“反转”。2018年全国动力电池装车量达56.9GWh,同比增长56.3%,三元锂电池以58.1%的市占率首次超过了磷酸铁锂电池,乘用车以33.1GWh的装车量首次超过了商用车。

注:根据公开信息整理

再次是企业呈现“两极分化”。2018年,抢占三元锂电池先机、瞄准乘用车的宁德时代在创业板上市,坐上了“宁王”宝座;主打磷酸铁锂电池、主攻商用车的中航锂电连续两年陷入亏损泥潭,从洛阳的央企子公司变为常州的地方国有企业。

注:根据公开信息整理

其三是区域走向“冰火两重天”。福建省宁德市在宁德时代的加持下,迎来高光时刻,持续拓展锂电上下游,从中国四线小城跃升为全球锂电重镇;与此同时,广东省东莞市“放走”宁德时代,错失了“锂电之城”入场券。

江苏省常州市“抄底”中航锂电后,一路开挂,深耕新能源赛道,上位“万亿GDP之城”;与此同时,河南省洛阳市没有了中航锂电,也就失去了发展“风口”产业的筹码。

然而,时隔几年之后,河南再整旗鼓,围绕锂电产业,洛阳和郑州开始了新一轮的追赶。

特别是最近,河南的锂电储能动作频频。特斯拉和富士康两大名企在郑州的储能业务,有了新的动态。

10月25日,河南郑州航空港管委会主任田海涛会见特斯拉储能业务总监张枫一行。会谈中田海涛表示,愿与特斯拉拓展新能源汽车、机器人应用、人工智能等领域合作,推动储能板块等业务落户航空港区。

而就在特斯拉储能会见的前一天,10月24日,富士康在郑州注资6亿元成立电池公司,标志着富士康储能电池业务布局正在徐徐拉开。

错过了中创新航的河南,如何借锂电储能产业逆袭?河南的锂电复兴之路有哪些底气和谋划?

河南的“千亿锂电梦”

2021年11月,《河南省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力争2025年动力电池产量达到50GWh,形成千亿级动力电池产业集群”。

对于一个省来说,“千亿目标”并不高。

从全国看,广东深圳、福建宁德、江苏常州、四川宜宾等城市的锂电产业均过千亿规模。

从中部看,2023年,湖北省荆门市锂电产值达630亿元,2025年预计突破千亿元;江西省锂电规上企业实现营收2231.3亿元,并定下了“到2026年,锂电产业链营业收入超过3500亿元、力争达到4500亿元”的目标;湖南省锂电池及先进储能材料产业营收约1100亿元,并定下了“2026年突破1500亿元”的目标;安徽省锂离子电池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1072.9亿元。

河南锂电产业的历史久、根基深,是实现“千亿目标”的底气。

新乡电池产业拥有70多年的积淀。

成立于1950年的新乡电池厂,生产的一次电池定名为“中华”牌,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于1956年的国营第755厂(太行集团),是国内第一家蓄电池企业,连续30多年雄居全国同行业之首。2006年、2008年,这两家电池厂相继改革重组,前者的“中华”商标授权给河南环宇集团、后者被重组为“新太行”,均把锂电池确定为发展重点。

2013年5月,新乡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电池工业协会授牌“中国电池工业之都”,成为全国电池行业第一个获得“都”称号的城市,这比宜宾的“中国动力电池之都”、宁德的“中国新能源电池之都”、常州的“中国新能源之都”早了整整10年。

洛阳与中航锂电的故事我们已经熟悉。

2009年,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和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在洛阳成立中航锂电,这与国家“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同步。2013年、2014年,中航锂电连续保持商用车市场装机量第一;2015年,中航锂电决定大幅提升产能,在洛阳基地启动了三期项目建设;2016年,中航锂电营业收入达到14.1亿元,占母公司成飞集成营业收入超过60%,利润占比接近80%。

2018年,中航锂电将总部迁至常州,后更名为中创新航。留在洛阳的中航锂电,聚焦军品业务,年产能达7Gwh,是洛阳市的锂电担当和河南省制造业100强企业。

河南的锂电复兴之路

洛阳错失中创新航后,一边深刻反思,市委政策研究室写下《中航锂电改革发展经验对我市发展“风口”产业的启示》一文;一边重新出发,走出了一条“龙头带动+资源发动+创新驱动”的新路。

2022年9月,由宁德时代投资的中州时代新能源生产基地项目在洛阳开工,首期项目投资140亿元,规划年产能30GWh,于2024年7月正式投产;二期项目规划年产能30GWh,已于2024年5月开工。

宁德时代洛阳基地是宁德时代在全球布局的十三大生产基地之一,全面建成达产后,将形成千亿产值,并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中创新航走了,宁德时代来了,可谓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此外,洛阳拥有钴、铝等上游原材料,对锂电池企业有着较大的吸引力。

钴是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的重要构成。洛阳钼业是全球最大钴生产商,与宁德时代已经深度绑定:宁德时代是洛阳钼业的第二大股东,洛阳钼业拟3400万美元增资宁德时代合资公司,洛阳钼业与宁德时代的联合体获取了玻利维亚两座锂盐湖的开采权。

铝是锂电池正极集流体的重要成分。洛阳的铝精深加工产业基础雄厚,拥有万基铝业、龙鼎铝业等龙头企业。《洛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用铝作为重要发展方向。

科技创新方面,洛阳的龙门实验室是河南26家省级实验室之一,聚焦新材料与智能装备领域的关键技术研发,其中新能源材料是重点方向之一。洛阳市委政策研究室在《关于推动我市新能源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中就提出,借鉴常州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宁德时代与厦门大学共建的厦门时代新能源研究院等经验,依托龙门实验室,提升洛阳新能源电池的科技创新能力。

集齐了龙头企业、资源优势、创新平台三大要素,洛阳于2022年6月提出了“到2025年,新能源电池(涵盖锂电池、燃料电池等领域)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的目标。而在2021年,洛阳新能源电池产业规模仅为160亿元。

未来,“锂电之城”或许也会有洛阳的一席之地。

在重回昔日荣光的道路上,不同于洛阳的引“外力”,新乡则苦修“内功”。在天力锂能、科隆、锂动、新鸽等本土企业的带动下,新乡形成了较为完整

的“原材料-锂电池-循环再生-低速电动车”锂电产业生态。

天力锂能2022年8月在创业板上市,小动力领域三元材料市场占有率超过40%,居全国首位;科隆是国内较早进入三元前驱体及正极材料领域的企业之一,是国轩高科、宁德时代、优美科、特斯拉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的供货商。

注:引自科隆招股说明书

2022年3月,《新乡市加快新兴产业重点培育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电池及新能源产业力争形成200亿级规模,其中电池产业规模突破150亿元”。

虽然在“电池之都”争夺战中,新乡与宁德、常州、宜宾等新兴城市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但在积极探索突围之路,重塑“中国电池工业之都”的辉煌。

郑州储能的狂奔之路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绿色转型的背景下,储能电池成为各地竞相追逐的“香饽饽”。这一次,河南力争上游,郑州成为了储能企业的“掘金热土”。

2021年9月,比亚迪签约入驻郑州航空港区,2022年7月开工,2023年4月投产,当年生产整车20.2万辆,动力电池及储能7GWh,完成产值334.7亿元,助力郑州一跃成为新能源汽车“第十一城”,也开启了郑州储能的“狂奔”之路。

注:根据公开信息整理

2024年6月,郑州航空港区润时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由宁德时代旗下从事新能源开发的时代绿色能源有限公司100%控股。

宁德时代绝对是河南锂电产业的“白衣骑士”,前脚扶持洛阳走上锂电复兴之路,后脚就来助力郑州竞逐储能赛道。

最近,富士康10亿元在郑州建设新事业总部大楼,也是围绕储能而来。将加快推动电动汽车、储能电池等产业落地,并将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重点布局电动车试制中心、固态电池等项目。10月24日,富士康新能源电池(郑州)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10月25日,河南郑州航空港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田海涛会见特斯拉储能业务总监张枫,希望推动特斯拉储能板块等业务落户。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新型储能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规模达到500万千瓦以上,力争达到600万千瓦”。而2022年8月《河南省“十四五”新型储能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仅为220万千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