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学声(ID:collegesay)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离家里给你打生活费还有一个多星期,钱包已经见底了;双十一剁手剁得太HIGH,看到账单傻了眼;自从谈上恋爱,每天都感觉钱包在缩水还得咬着牙坚持……
说到生活费,相信你有一肚子话要说吧,因为,这是绝大多数大学生,四年的痛!
来来来!先来投个票吧:
接下来,回归正题。
你在大学这几年里,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离家里给你打生活费还有一个多星期,这个月的钱就已经见底了,要么厚着脸皮找土豪舍友蹭饭吃,要么就一天只吃一顿饭,缩在被窝里一边瑟瑟发抖一边默念“我不饿”;双十一HIGH过之后,看到蚂蚁花呗和信用卡的账单才暗自感叹:一直到过年恐怕都得吃土;自从谈上恋爱,每个月和她一起看电影吃东西逛街都是你掏腰包,尽管心中在滴血但脸上还得装出一副你说喜欢咱就买的大方样子?
关于生活费的那些事,是无数大学生四年永远的痛。
所以近期,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想了解一下同学们的生活费水平大概是怎样的,以及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及理念。
以下是得出的调查报告。
接受调查的同学,女生占了近六成,显然女生比男生对生活费这个话题更感兴趣。
女生们在大学里不仅要吃饭和维持最基本生存,还要买衣服,买化妆品,买电子产品,平均开销比男生要大很多。对于生活费不够用这样的问题,感受得自然更加深刻。
虽然家庭收入较低的同学生活费明显比家庭收入较高的同学要低,但即使是家庭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最低一档,生活费的中位数也在800-1000元左右。
由于目前的物价早已和十年前小编读书时完全不在一个水平上,即使同学们再拼命省钱,也很难把每月花销控制在几百元的水平。而当前学生的生活费花销如果全靠家里来承担的话,总体来看,负担无疑也是比较沉重的。
总的来说,目前不同家庭背景的大学生生活费支出水平差距,虽然比90年代或者新世纪头十年的大学生要大,但仍然还没有出现像社会职场那样明显的经济能力分野。
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月生活费在800元以下的大学生只占很少一部分。在那种物价水平下,就算顿顿吃馒头就咸菜,800块应该都不够。
而且,越大的城市,大学生想找一份兼职工作就越容易。在一线城市肯德基麦当劳的小时工工资都已经达到12-15元/小时的今天,大学生用课余时间出来打工,一个月挣上1000-1500元,基本生活费大头不再靠家里也并非难事。
在这一点上,目前国内大学生仍然顽强地保持着“主要吃家里”的特色,而美国或者欧洲的同学们则很多都已经靠自己的双手吃饭很长时间了。
当然,小编以为,还有一个原因是美国或者欧洲国家高校的学费、住宿费的固定支出太高了,基本已经超出了一般中产家庭的负担能力,再加上普遍家庭孩子多,总不好为了负担你的生活费而让弟弟妹妹失学吧。
而中国大学生则是普遍独生子女,家里不供你还供谁?
这个问题上,我们为所有受调查者设置了只能限选三项之内的限制,目的就是筛掉较次要的支出路径,看看大家的钱主要都花在哪了。
支出最主要的两项是吃饭和买衣服。这是在我们预料之内的,毕竟谁也不会饿着肚子光着身子去上课。
但娱乐交际活动支出的占比确实比十年前的大学生要明显偏高。这也反映了这些年来,服务业的发展和社会消费习惯的改变对于大学生的影响。
记账是理财的开始,没有记账的习惯,不知道自己的钱都花在哪了,你就不可能进一步针对自己的支出结构做任何的规划。
而且现在开始给自己的支出记笔账的难度门槛,早就因为智能手机上记账类APP的流行而变得几乎为零。而且到月底,APP还会自动给你算出你的支出比例之类的数据,根本不用你再去弄个小本本按计算器了。
希望更多的同学能够养成主动记账的习惯。要知道,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这个问题的答案,实际上和上一条有着内在的联系。
缺乏财务规划的人或者群体,自然就既缺少必要的应急储蓄,也容易收入和支出不匹配,陷入入不敷出的境地。
而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大学生的普遍解决方案还是以伸手向家里要钱为主,其余几种比较普遍的做法还包括:找兼职打工,勒紧裤腰带吃土,找同学借钱和花平时的积蓄。从这个角度来看,大学生的财务抗风险能力并不比靠天吃饭的人强。
除存起来之外,大学生拿到意外的收入时,首先想到的是寄给家里或给父母买礼物,确实孝心可嘉。这点还是很让人欣慰的!
正像我在前面提到的一样,中国的高等教育,放在全球同行中间做一下比较,价廉是确实的。
如图,虽然抱怨、吐槽,但总体而言,还是有近七成的受访者对目前的生活费现状表示“满意”。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综合:中国青年报(ID:zqbcyol)|作者:大学声编辑陈大夫|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大学声”,专为大学生发声。
本期编辑:胡洪江、蒋波
觉得不错,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