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父母志
这里是家庭教育与自我提升的补给站,美好家庭的打造地,爸爸妈妈学习、思考、放松的后花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鱼羊史记  ·  1426年,明宣宗兴冲冲去看望叔叔,却不想被 ... ·  6 小时前  
上下五千年故事  ·  他破格进入黄埔军校,演讲天才,23岁牺牲,毛 ... ·  昨天  
国家人文历史  ·  晚清的“费洋古”们,在海外经历了什么?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父母志

辽宁15岁巨婴:早餐300块,月消费10万,鞋穿3次就扔,喜欢和母亲对打、威胁老师,如今过得怎样了?

父母志  · 公众号  ·  · 2024-12-24 07:00

正文


青春期是孩子变为大人的转型期,

是孩子变优秀的关键期

也可能是鸡飞狗跳的叛逆期,

青春期的烦恼怎么安抚,

亲子矛盾加剧了怎么办?


12月25日7:00,点击 预约 直播间

家庭教育专家金琰老师给家长们支招

▽▽▽


作者 | 枳为橙

来源 | 中学生听书(ID:tingshu2018)


《骆驼祥子》中写着这样一句话:
“经验是生活的肥料,有什么样的经验便变成什么样的人,在沙漠里养不出牡丹来。”

有多少家庭,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用现实结果一次次验证了这句话背后的深意。

教育最大的危险:
撒手不管的父母和放纵天性的孩子

最近,偶然看到一个真实故事,令人感慨万千:

辽宁鞍山某个家庭,母亲是一家企业的高管,父亲做生意赚了不少钱。

自从女儿出生后,父亲开心不已,在他看来,女孩就应该富养,他一定要把世界上最好的东西都给女儿。


只要是女儿想要的东西,只要能让女儿快乐,不管花多少钱,他都会一一满足。

但他通常只会关注女儿物质上的需求,对于孩子的成长却时常是 “不管不教不罚” 的状态。

不管女儿犯了小错还是惹了大祸,他都不顾是非对错,只想一味袒护。

优渥的生活条件,以及父亲的常年纵容,让正处于青春期的刘珈辰开始辍学、摆烂,生活挥霍无度,隔三差五惹事。

15岁那年,刘珈辰在谈起三观时说到:
“人活着啊,就三件事:花钱、吃饭、睡觉。”


她是这么向往的,成年的关键几年里,她也是如此安排自己的生活节奏的。

当别的孩子认真完成学习计划时,她大多时间都沉浸在夜店的灯红酒绿中,经常玩到后半夜才回家,有时睡到下午四点才起床。

若是难得起的早点,她就会花300块钱,给自己点一大份早餐,摆满半张茶几,把餐盒挨个打开,吃几口后又把剩下的倒掉。

对她而言,点这么多餐,不过只是为了看着心里舒坦。

除了吃喝玩乐,她最大的爱好,就是买鞋,家里堆放了各种各样的鞋,有的甚至是限量款,而有的价格几千或上万的鞋子,她穿过两三次后,就会扔掉。


上小学时,刘珈辰的学习成绩一直还算不错,可后来在父亲的娇惯下,她渐渐觉得:

读书没什么用,只要父亲给自己钱,将来就没必要工作,也不用为生活发愁。

上了初二后,她开始多次逃课,被老师发现批评,她就跟老师顶嘴,直接提出辍学的要求。

从那时起,她就开始躺在家里,每天的日常就是买东西,满足自己的购物欲,或者出门泡在酒吧里。

当母亲发现自己女儿一个月竟消费了十多万的时候,愤怒至极,可刘珈辰却不以为然。

从那时开始,只要母亲出言责备,她都会直接反驳,有时候还会和母亲动手厮打。


父母为了让她能继续接受教育,得知她喜欢射击,就送她去接受专业的训练,可没多久,他们就接到了教练的通知:女儿在省队和别人打架,还打伤了对方。


无奈之下,父母只好再次将她带回家,看着任性跋扈的女儿,父亲后悔莫及:
“都是自己的过分宠溺和纵容,把孩子养成了这般性情,这份亲手种下的苦果,只能默默咽下去。”

日常生活中,见过太多这样的父母:

在孩子年幼时撒手不管,只知道提供丰富的物质条件即时满足孩子。

全然忽视了没有规矩的约束,失去正确三观的指引,这朵花最后会在欲望的吞噬下,长成什么样。

无论是成年人还是正处于青春年华的孩子,欲望若是一次次被放大,天性不断被释放,心底的各种恶意也会随之蔓延,时而伤及自己,时而伤及他人。

有位清华教授总结地很对:
“教育的最大骗局,就是快乐教育、学历无用以及释放孩子的天性,这些正在一步步扭曲很多孩子的成长。”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如果父母长期“以爱之名”、“以宠为由”放纵孩子,在真正需要重视的教育问题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终会给孩子的成长之路埋下一个个深坑,造成一次次祸端。

好的家庭教育,始于疼爱,但不止于爱。

有管、有教、有罚,有规矩、有经历、有磕碰,才是对孩子真正的尽心尽责。


一个家庭最高级的富养,
不是金钱,不是物质,而是精神富足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
“播下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教育路上,你以什么样的方式引导孩子,孩子就会形成什么样的认知,养成什么样的习惯。

人生路上,一个人以什么样的三观、认知、习惯推动自己向前,就会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奔赴什么样的未来。

“富家女”刘珈辰后来的极大改变,正好说明了这一观点。

离开射击队后,刘珈辰每天躺在家里混日子的样子,令父母对她的未来忧心不已。

就在此时,《变形记》去辽宁寻找适合这档节目的孩子,了解刘珈辰的家庭情况后,便邀请她参加。

节目一开始,她看着新环境,忍不住感慨:
“他们就生活在这里?这么点钱怎么够生活?饭菜没有肉、没有油星怎么吃......”

当节目组要求她上交手机时,她当场大发雷霆,最后还将一串点燃的鞭炮扔给了工作人员。

到了学校,她继续我行我素,当她逃课遭到老师阻拦时,直接拿着酒瓶抵着老师的头威胁对方:
“你要是男老师,今天你的脑袋就开花!”


在学校大闹一场后,新家庭的杨爸杨妈急忙赶回家,及时拦住了准备逃走的刘珈辰,带着她上了车。

可刘珈辰却大喊:“不停车,我就跳下去。”

杨妈听到她的无理取闹,不仅没有责备,反而柔声告诉她:“你跳的话,那咱们一起跳。”

然后轻轻拍着她的背,耐心安抚她的情绪,让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柔和家人的温暖。

在此之后的那段时间里,杨爸杨妈贴心地陪在她身边,在衣食住行上尽最大能力,给她足够的关怀。


得知她年纪轻轻就放弃了学业,杨爸认真且严肃地告知她读书的重要性,一点点教她明白赚钱的不易和上学的意义。

那些日子,杨家爸妈用真心、耐心、细心以及真诚的陪伴融化了刘珈辰的冰,也挖掘出了这个叛逆孩子好的一面。

在刘珈辰的记忆里,母亲脾气暴躁,母女俩很少平静的沟通问题,大多时候都只是在争吵中发泄情绪。

从小到大,父母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赚钱上,很少有人真正关注她的内心世界。

而那段云南之行,尽管带她远离了之前奢华的生活条件,体验了生活的艰难,但她却收获了精神上长长久久的富足。

节目结束后,回到家中的她懂得了体谅父母,也戒掉了泡吧的习惯,花钱也越来越节省,开始珍惜拥有的一切。

没过多久,她就重返学校,树立了新的目标,改变了原来的人生道路。

曾经那个在旁人眼里可以称作是“巨婴”的女孩,终于活出了青春年华里最美好的样子。

如今的她,努力工作,用心生活,经历坎坷也不会轻易放弃,每年还会带父母出去旅游,看不同的风景,给予家人最好的陪伴。

心理专家武志红曾提出一个观点:
“所谓性格,其实讲的就是内在的关系模式。

孩子童年时怎么和父母相处,内化到内心深处,最后就会形成所谓的个性,导致相应的命运。”

对于每个孩子而言,父母就是最好的贵人,也是最初的领路人。

父母若能帮助孩子丰富内在,构建一个认知层次高且充实的精神世界,孩子也会因此成为一个勇敢向前的人。

父母若能给孩子提供高质量的陪伴,孩子也会从陪伴中汲取积极向上的养分,给自己的未来注入无限可能。

一个家庭,给孩子最高级的富养,不是给多少钱,也不是为其提供多么奢华的生活环境、物质基础。

而是用足够的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不断引领孩子更好地为人处世,学会规划生活,明确前行方向。

养育孩子,养的不只是身心健康,精神上的富足同等重要。

年少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父母若任由白纸上沾染污点,那这个污点迟早会放大,成为生命中的邪念。

教育过程中,唯有父母认真勾勒线条,填补色彩,才能把孩子的未来描绘成一幅多姿多彩的画作。


真正负责的家庭教育:
高质量陪伴,言传且身教,养心也赋能

如何培养出优秀的孩子?怎样处理好亲子之间的关系?

白岩松曾在访谈中谈起了自己的经验:
首先,发自内心地把孩子当成一个平等的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