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修工作台变得更整洁
智能化设备的正式“上岗”
获评集团公司
“2023年度安全环保业绩优秀班组”
……
钳工汤烨华出海回来
班组的变化令他眼前一亮
近几年,装备技术公司机电中心综合维修班(以下简称“综合维修班”)的变化不止一点点。
成立15年、班组成员平均年龄45岁、车间老旧、设备更老旧……作为海上平台长年从事泵类设备维修的班组,过去,综合维修班在大伙儿眼中一直是一个“老班组”的形象。
如何让老班组“泵”发新活力?
从人员提质到工装提效,再到安全环保,班组成员齐头并进、共同发力,
让综合维修班旧貌换新颜。
泵类设备是保障海上平台生产的关键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必须快速维修。随着设备在海上服役时间越来越长,设备故障率、疑难杂症越来越多,忙和累是大家共同的感受。
综合维修班的27名成员年均出海250天以上,班组经常“空巢”。与此同时,班组疏于管理、个人难以挤出时间提升工作技能,也让这个班组成绩平平、员工技能水平原地踏步。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2019年,班长张博决心带领班组改变。他鼓励班组成员积极参加装备技术公司技能大赛。
“这么大岁数了,成绩不好多丢人啊。”“生产这么忙,哪儿有时间备考?”“CAD(计算机辅助设计)制图,我根本不会啊!”起先,大伙儿都打起了退堂鼓,张博好不容易凑够6人参加比赛。
在“鞠兆刚机电运维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指导下,参赛成员一边工作,一边复习。没想到,经过几个月的努力,
参赛的6人全部获奖。不仅如此,比赛中的提升也帮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提高了维修质效
。
尝到甜头后,大伙儿的思想发生了改变:再忙再累,也要抽出时间提升自己。
为了备战2023年石油化工行业大赛,钳工都斌几乎吃住在车间;老员工甘新春为了解决困扰已久的电气问题,与徒弟们讨论交流到深夜。师徒结对、培训交流、岗位练兵、技能鉴定……综合维修班比学赶超氛围越来越浓。截至目前,班里高级钳工以上共17人,其中高级技师以上4人。
盘泵检查时的盘轴效率太低、叶轮加工时找同心度很麻烦、机泵对中找正时设备高低不好调……每年年初,综合维修班成员都会坐在一起,
共同梳理上一年维修工作中经常遇到的痛点,制订本年度的技改技革任务目标
,通过制作工装来解决。
“要解决低转速密封的问题,我们先要搞清楚这个部件的内部结构……”今年53岁的集团公司技能专家、“鞠兆刚机电运维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鞠兆刚正在手把手传授工装制作技巧。作为班组一员,他带领成员每年制作维修工装10多套。
为解决班组成员技能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2022年以来,综合维修班
通过科研项目在车间里增设了多级离心泵维修智能辅助系统等4台智能化设备,使螺栓拆装、清洗、转子拆卸等工作更为便利
,也提升了作业的环保合规性和维修质效。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切割工作中的风险……”不久前一个周五晚上7:00,正在歧口17-2平台执行海水泵维修任务的班组成员易冬华以线上形式参加了综合维修班固定的“人人讲安全”活动。
每周1小时、每人讲1课,这已成为班组安全管理的固定动作
。
“我们班组施工地点分散,面临的安全风险多,必须通过灵活有效的方法来管安全。”张博说。
为了最大程度上避免工作环境中可能的风险,综合维修班加强车间管理,
推出“区域化负责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