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父母志
这里是家庭教育与自我提升的补给站,美好家庭的打造地,爸爸妈妈学习、思考、放松的后花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Linux就该这么学  ·  printf 打印输出时 \ n 和 \r 的区别 ·  21 小时前  
Linux就该这么学  ·  熬夜修网成常态?开源网络运维助手来拯救你 ·  昨天  
Linux就该这么学  ·  某运维修不好 “ 打印机 ” ... ·  昨天  
Linux就该这么学  ·  不止是操作系统!Linux ... ·  2 天前  
Linux就该这么学  ·  开源装机工具 Ventoy 更新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父母志

陪孩子写作业的七个步骤、三个规矩,坚持一个月就会看到变化

父母志  · 公众号  ·  · 2024-07-29 07:00

正文

作者 | 秋秋
来源 | 深度育儿(ID:baomabaobao)

辅导作业的痛苦,每个家长都有一箩筐素材可诉说,咱也没必要重复罗列,懂的都懂。

话不多说,分享陪孩子 写作业七个步骤、三个规矩 ,坚持一个月就会看到变化,从地狱模式走向无痛模式。

七个步骤

第一步,先运动再学习。

我们设身处地为孩子想想:在学校坐一整天,连课间十分钟都被限制,不能跑跳。

好不容易盼到放学,心想终于能放松一会儿。

结果被要求回家坐在某个固定座位,去面对枯燥的知识,

大脑疲惫,运转缓慢;

体内精力上蹿下跳,却被压制,无处释放。

这根本不符合他们的天性,孩子对写作业和学习的反感简直达到顶峰。

先出去玩半小时,然后立马开始写作业,效果最佳。

《认知觉醒》中提到, 运动能使大脑生长出新的神经元。

神经元需要经过发育,长出神经轴和树突,才能形成真正的神经细胞。

所以,运动后的1~2个小时内进行高强度、高难度的脑力活动,可以让新的神经元受到刺激,不断生长。

长期坚持运动+学习的模式,脑子会不知不觉变得越来越灵活。

《多动的孩子也能好好学》一书中提到:

运动可以促进大脑血液循环,刺激大脑神经细胞的生长,提高学习能力。

运动后能更有精神、更容易吸收知识、更有动力重新投入到学习中。

步行或骑自行车回家、在小区里玩一会儿、跳绳、上下楼梯几次都可以作为写作业前用来活跃大脑的运动。


第二步,写作业前5分钟处理好杂事。

有些孩子写作业不专注,是因为有很多事情会让他分心。

可能是周围环境嘈杂,孩子被电视声、说话声干扰;可能是身体需求没满足,一会儿喝水、吃零食,一会儿上厕所,一会儿又看到了桌上的玩具。

在孩子写作业前,给孩子一个安静的环境;

和孩子约定好,把准备工作做好:桌面保持干净整洁,不留玩具,提前喝水、上厕所,肚子饿的话可以先垫垫肚子再写。

一旦开始写作业,不要离开座位。

第三步,给作业排序。

把每天的作业一项一项分类写下来,确定写作业的顺序。

写作业前,由孩子来确定先写哪一项,也就是判断一下难易。

写作业时,写完一项,打个对勾,再完成下一项。

这样的好处是, 无形中会使孩子做事有计划性和条理性 ,以后学习难度加深、学习任务增加,很需要孩子具备制定学习计划的能力。

第四步,复习。

复习当天所学知识再写作业,看似浪费时间,实则提升了效率。

课堂时间有限,很多知识并没有完全消化,如果边写作业边翻书,其实就和抄写没区别了。

明确写作业的目的:看孩子是不是学会了上课学的内容,并把不懂的题目搞懂,而不是为了给老师一个交代。

引导孩子拿到作业,去想老师为什么留这样的作业。

因为上课学了“什么”,所以今天的作业是为了巩固、为了熟练、为了运用“什么”。

作业是有检验、反映课堂成果的作用的。

我写得快,说明我学得好。

我写得慢,是有不熟悉、没听懂的地方。

当然还有一种我写得错误百出,就是没学会。

写作业前先复习,不仅巩固了当天所学知识,还能提高写作业的效率,磨刀不误砍柴工。


第五步,进入“测试”模式。

清晰的反馈,是孩子进步的关键。

定好时间,不翻书、不看答案、不随时询问,像对待小测试一样对待每天的作业,一气呵成。

每天写作业暴露出来的问题就是清晰的反馈,把错误当作改进的方向。

在锻炼孩子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鼓励孩子进行自我测试、自我反馈。

比如背单词时,不是一遍一遍看着书读,而是看合上书,自己是否能够读出、写出。

有不会的问题可以留到最后一起问。

这也要求家长不要在旁边一直看着,一看到错误就立马纠正。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Andrew C. Butler和耶鲁大学Henry L. Roediger两位心理及脑科学教授的研究表明,稍微把对学生学习内容的反馈延迟一段时间,产生的长期学习效果会比立刻反馈更好。

论学习效果,学习后不测验

等孩子全部写完,再解释纠错,就相当于让孩子学了2次,印象会更深,效果更好。

第六步,检查和提问。

对于比较小的孩子,检查作业的时候可以划定一个范围:这四道题里有一个错误,引导孩子自查。

大孩子则可以划定一个大的范围让孩子自查,并引导孩子思考:
  • 我哪里学会了,哪里比较薄弱?
  • 这道题在考查什么?
  • 这个知识点的难度如何?
  • 和过去学的有什么联系?
  • 用什么方法能学会这个难点?
  • 对于易错点该用什么方法不犯错?
  • 这道题做错了,我的思路是怎么样的?
  • 调整一下思路、方法看是不是能做对?
  • ……

在平时生活中,也要多注重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多让孩子思考“为什么”,而不是事事让家长包办。

用提问、检查的办法去“逼迫”孩子多思考、多动脑。

要知道, 一个孩子独立思考能力和倾听能力的合力才是真正的学习力。


第七步,平时分类整理好错题。

做错的题,是最能精准反映出知识盲点的。

错题本身就是自己的薄弱环节,一听老师讲解或查看答案后就直接改正了,那你只是瞬间记忆,根本没有分析和总结这类题目后续应该如何应对或需要注意的问题,下次做还是一样的错。只有通过总结才能举一反三。

检查出来的错题,收集在错题本上,方便以后定期订正复习,错题本是学霸的必备之物。

对待错题,需要有几个思考过程:
看看错的题,大致是哪种类型?

这些错误是如何发生的?在今后的学习/做题中,哪个环节做出改变,能有效减少/避免这类错误?

平时及时整理好错题,隔几天翻看并独立做一遍,考前拿出来复习,可谓事半功倍。

三个规矩

1. 不拖拉。

写作业时不说话、不东瞅西看、不边写边玩,而是专注高效完成。

我们都知道专注的重要性。

就像《认知觉醒》里说的那样:专注是学习中披荆斩棘的利剑。

而专注的真正动力,并不是毅力和耐心,而是不断发现技巧上的微妙差异和持续存在的关注点,精力越集中则感知越细微。

2. 不喊妈。

不会写的字,可以查字典,不要喊妈;

写完先自己检查,作文自己读通顺,再喊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