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韭圈儿
做好的投资者教育(原“韭菜说投资社区”迁移而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Clinic門诊新视野  ·  「胸有乾坤」全国首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 ... ·  22 小时前  
医学界  ·  顶级医疗中心,迎史上最大规模裁员 ·  昨天  
丁香园  ·  一地医保局回应媒体「麻药麻不倒病人」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韭圈儿

繁花1992:延中实业往事

韭圈儿  · 公众号  ·  · 2024-01-08 15:03

正文

在1992年的上海滩,如果你问路人“在上海做什么最赚钱?”

肯定会听到——“炒股票啊,上海滩最适合炒股票,运气好的话,两三天就能翻几番。股票涨得比头发还快,还做什么生意啊!”这样的答案。


史前A股第一龙头
在1992年,索罗斯狙击英镑一战成名,邓公在深圳画了一个圈,沿海城市的改革开放与外向型经济,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股市,一方面承载了国民对国运和未来经济的期待,一方面也提供了“宣泄赌性”的场所,接连上涨的牛市行情更刺激了人性中的贪婪与疯狂。

当时买股票得先买认购证,然后靠着认购证买股票,所以认购新股是当时非常火络的事,发动黄牛排队买认购证是稳赚且暴利的生意之一,为此贪腐、寻租和打架斗殴之事屡有发生。

新股尚且如此火爆,存量盘子里的股票就更金贵了。

图源:网络
同为老八股之一的延中实业是A股市场上最早的一批股票,也是第一家面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筹集资本金的企业,核心业务是复印厂。

延中实业是当时毫无疑问的龙头股,1992年3月12日,延中实业的股价达到最高点380元。

图源:东方财富Choice

在这样的背景下,街头巷尾、邻里之间互相的问候都是——

“买延中又亏了吧,你总是高买低卖。你一开始为什么买?”

“还得涨呀。”

“后来呢?”

“跌了。”

“你怎么做的?”

“卖了。”

“为什么卖?”

“还得跌呀。”

“后来呢?”

“涨了。”

“你呢?”

“买回来了。”

“为什么买?”

“还得涨呀。”

“结果呢?”

“跌了”

……


股民自杀第一人

就是在这样一茬又一茬的高买低卖的收割里,炒股的第一个牺牲者终于出现了。

他叫康柏华,被市场称为第一个因股市自杀的人。

康柏华住在上海浦东陆家嘴地区,当时还是一片简陋且拥挤的棚户区。

图源:澎湃新闻

如果不炒股就等着拆迁,没准可以等来一笔天降横财...

但人这一辈子,小财靠努力,大财还得靠命运。

本来他对炒股这件事一直心存忌惮,但周围人狂热的赚钱氛围还是让他感受到了极大的“踏空”感。

股市面前人人平等的他,终于忍不住错过这样的“改命”机会。

1992年他在297.35元的位置买入107股延中实业,没想到刚买入就一阵暴跌。

原本以为股市稳赚的康柏华毫无心理准备,一下子慌了心神,直到股票很低的位置才割肉止损,此一役亏损9453.45(也有说法是6500)元,一下子消灭了一个万元户。

1990年,人均存款是902元,而2023年11月,人均存款10.2万,113倍的涨幅啊,对一个住在贫民窟背着债务的朋友,这该是多么大的打击。

眼见多年心血付之一炬,康柏华精神恍惚,终于在1992年5月12日上吊自杀。

当时上海不少大户还组织捐钱,给康柏华的妻子捐了10万多块钱的“慰问款”。

而股市的确跟康柏华开了一个残忍的玩笑,也就是在他自杀之后的第9天,5月21日沪市启动...

5月21日上交所宣布取消涨跌幅限制、放开T+0交易,在“大利好”的刺激下,上涨指数从616点涨到了1265点,到了25日更是达到1420点。

可A股的牛市难过夜,疯涨上去的市场终于在8月加倍还了回来,8月10日后跌破千点大关...

可以说,A股从一开始就与“高波动”紧密相连。
所以,现在为什么有涨停板和T+1制度,那都是鲜血淋漓的教训。


宝延之争

一年之后,1993年9月30日11点15分。

上交所突然宣布延中实业临时紧急停牌。

随后,来自深圳的宝安集团突然发布公告,宝安已经拥有延中实业的股票达5%,随后再次公告持股比例达15.89%,自此中国历史上的“上市公司第一收购战”打响。

当时大盘并不好,延中实业的股票却相对活跃,一直在慢慢涨,本来以为股票上涨是好事,以为这是龙头股的强势,没成想竟然是“恶意收购”,这对当时的监管也是一次冲击。

证监会规定持有5%的股份就必须公告,在9月29日宝安先持有了4.56%的股份,然后转天开盘大幅吃进,持股比例一下子达到16%。

1992年证监会成立之后,拥有杜克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并且在华尔街做律师亲身经历1987黑色星期一股灾的高西庆,担任证监会的首席律师兼发行部主任。

在他负责起草《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时,下最大功夫的就是《兼并收购》一章,因为写得门槛太高,谁也看不懂,法制局的同事觉得中国股市还到不了这一步,于是去繁就简...

没成想,条例刚出台没半年,“宝延风波”就开始了...

在1990年上交所成立后,延中实业的股票全部上市流通,成为第一批全流通股票,到1992年12月31日,延中实业注册资本2000万元,其中:法人股180万股,占总股份9%;个人股1820万股,占总股份的91%。

所以当时的延中实业是少见的“三无”股,无国家股、无法人股、无外资股。正是这种股本结构,分散的个人股占主体,无优势大股东,这是宝安集团选择延中作为收购目标的主要原因。

自风波开始之后,延中实业与宝安台上台下的斗争一刻没停,一边要求证监会介入调查,一边聘请施罗德集团和香港生源公司做反收购顾问,最终一纸起诉书把宝安告上法院。

这波收购虽然以罚款宝安100万元,宝安与延中实业达成合作告终,但确实也像一条鲶鱼推动了延中股价以及一批股票的大涨。

从1993年9月14日的8.8最高涨至10月7日的42.2,给吃瓜的散户确实带来了白花花的钞票。

后来宝安资金链出了问题,被迫卖掉延中实业的股票救急,而北大方正也通过二级市场收购的方式入主延中,成为现在的方正科技。

之后起起落落,延中实业(方正科技)失去了往日龙头股的风采,只能最近两天蹭上“繁花”概念股(瀛洲谐音延中)勉强涨上一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