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
点击上方
"
证券市场周刊
"
↑
免费订阅本刊
一系列增量政策效果逐步显现,
11
月经济呈现出五大亮点和积极变化,具体概括为:“生产升、需求增、就业稳、市场暖、质量优”。由于政策效果的全部显现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应该对此保有信心和耐心。
12
月
16
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
11
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5.4%
,比上月加快
0.1
个百分点;
11
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3.0%
;
1-11
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3.3%
;
11
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
5.0%
,与上月持平。
11
月整体经济延续了
9
月以来积极向好的势头,呈现出“生产升、需求增、就业稳、市场暖、质量优”的多重积极特点。其中,工业生产增速继续保持上升趋势,投资则相对平稳,消费增速的回落主要受到“双十一”分流的影响,失业率在低位保持平稳,房地产销售端持续回暖,经济增长质量不断提升。
在宏观政策组合效应持续释放的作用下,
11
月经济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势头,为全年完成经济预期目标打好了“收官战”。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答记者问中总结了
11
月经济的五大亮点和积极变化,具体概括为:“生产升、需求增、就业稳、市场暖、质量优”。
在“生产升”方面,主要指工业和服务业延续回升态势。从工业来看,在“两新”政策带动下,工业生产稳中有升,
11
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5.4%
,增速比上月加快
0.1
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
7.6%
,比上月加快
1
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接近
50%
。从服务业来看,随着社会物流周转加快,以及提振资本市场和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政策措施的作用下,服务业延续回升态势。
11
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
6.1%
,这个增速是
2024
年以来的次高增速。
在“需求增”方面,主要是指消费和投资继续扩大。从消费来看,
11
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3%
,比上月回落
1.8
个百分点,这主要是受到“双十一”网购提前分流的影响。为了剔除这种波动的干扰,我们可以把
11
月和
12
月合并起来看,
10-11
月消费同比增速约为
3.9%
,要明显好于三季度月均
3.7%
的增速水平。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下,相关商品销售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11
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家具类、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
22.2%
、
10.5%
和
6.6%
,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拉动比较明显,成为推动消费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从投资来看,尽管房地产投资还在下降,但是在“两重”建设和大规模设备更新等政策发力显效下,投资增长总体保持平稳。
1-11
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3.3%
,连续
4
个月保持基本稳定。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
9.3%
,明显快于全部投资增长,对投资的支撑作用比较明显。在“两重”建设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带动下,
1-11
月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
40.9%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
29.6%
;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
15.8%
,对全部投资增长贡献率达到了
65.3%
,成为投资扩大的重要支撑因素。
在“就业稳”方面,主要是指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11
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
5%
,与上月持平,处于今年以来较低水平,其中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
4.4%
,比上月下降
0.3
个百分点,青年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也在下降。
在“市场暖”方面,主要指市场供求关系和预期回暖。从物价来看,受气温偏高、鲜活食品价格下行影响,
11
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
CPI
)同比上涨
0.2%
,比上月有所回落。但是,扣除食品和能源后的核心
CPI
同比上涨
0.3%
,比上月扩大。从预期来看,
11
月房地产销售回暖,股市成交较为活跃,制造业
PMI
继续回升,市场预期稳步改善,也为经济回升向好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质量优”方面,主要是指经济运行质量继续优化。各地区各部门强化创新驱动,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加快绿色转型,效果逐步显现。高技术产业增势较好。
1-11
月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9%
,增速明显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长;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
8.8%
,明显快于全部投资增长。数字经济发展向好,随着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入,数字产品生产和数字服务提供增势较好。
11
月集成电路制造增加值同比增长
20.7%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
9.3%
,都保持较快增长。新能源领域创新发展有力推进,绿色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11
月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
51.1%
和
10.9%
,成为绿色转型的重要亮点。
在经济回稳向好基础进一步巩固的同时,也要看到经济复苏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正如
2024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总结的,“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风险隐患仍然较多。”
内需不足的问题仍是当前经济的主要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消费整体增速仍低于往年。
1-11
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3.5%
,比
2023
年增速低
3.7
个百分点。不过,由于
2023
年是疫情放开后的第一年,存在积压消费集中释放的助推。整体来看,
2020-2023
年消费年平均增速约为
3.9%
。也就是说,
2024
年的消费增速仍要略低于疫情以来的增长中枢。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大力提振消费”的定调下,未来促消费的政策将进一步延续加力,整体消费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其二,价格水平偏低。价格是供需关系的体现,当总需求不足时就会导致价格水平偏低。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