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这里文末有福利===
本文为青山七惠作品的中文版编辑、上海译文的刘玮,与日本版编辑、讲谈社的北村和须田之间所进行的一次对话。揭秘日本出版社编辑的工作状况,很有料哦!
时间:7 月 6 日 地点:东京讲谈社 Q:上海译文出版社编辑 刘玮(女) A:讲谈社文艺科编辑 北村(女)、须田(女) |
|
|
|
|
|出版社编辑的基本状况
 ̄ ̄ ̄ ̄ ̄ ̄ ̄ ̄ ̄ ̄ ̄ ̄ ̄
Q:首先是对两位的介绍,能冒昧问一下二位的年纪吗?
北村:没关系,44岁。
须田:33岁。
Q:进入出版业几年了呢?
北村:我是97年进来的,19年。
须田:我是9年。
Q:二位的分工是?
须田:北村是负责文艺杂志。我是做单行本,将杂志上精选的内容做成书。
Q:日本的编辑,当然根据分工的领域不同,教育背景也会不一样,那么文艺方向的编辑一般是怎样的教育背景?怎样的学历水平?
北村:文艺啊……在公司里有变动,所以不是一味为着做文艺书进公司的。文艺的话,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教育背景。进了公司之后,你进周刊,你进漫画,会分配的。大体是大学本科毕业。
须田:是啊,本科毕业。还有一个年龄限制,大体也就是大学毕业之后的年纪。大概二十七八岁,当然每年也会有细微的变化。
Q:那么对于新入社的编辑,出版社会比较看重他的什么特点或者性格呢?
须田:大学里学什么并没有关系。我是学文学的。但是大学里学经济的学化学的,也可以进出版社。我觉得应该是对很多东西抱有好奇心的人应该适合进出版社。即便你并没有以文学为专业。大概看一下好像反而是不文学的人多。另外北村之前也做过周刊。
北村:我之前做过周刊,后来才调来文艺杂志。因为社里有定期的轮岗。讲谈社不是文学方面专门的出版社,是综合性出版社,所以对于什么都感兴趣的,有好奇心的……在我的印象中,应该是喜欢人的类型可能会比较适应这份工作。因为是一份要与人接触的工作。如果不喜欢与人接触,可能做这份工作比较吃力。
讲谈社文艺编辑部的走道
Q:做文艺方向的编辑的年龄层是怎样的呢?
北村:新入社员的话就是大学刚毕业的,我们公司是六十岁退休,所以也有五十岁后半的员工。
Q:男女比例呢?
北村:啊,应该是男女对半开吧。在我刚进社的时候,会是积累了一定经验的,做过各种工作的人比较多,在年龄上说应该偏大。这近二十年,新人不断进来,女性也增加。与年龄无关,也不好说是不是均衡,男女比例应该是对半开的。
|个人择业时的考虑
 ̄ ̄ ̄ ̄ ̄ ̄ ̄ ̄ ̄ ̄ ̄ ̄
Q:二位毕业之后进社成为编辑的理由,还记得吗?
北村:我的话,不是什么好印象的理由。怎么说呢,因为我只应聘了这一家,讲谈社。我大学研究室的老师说,你好像什么都喜欢,要不要试一下出版社。当时我是没有打算找工作的,想着先做一段时间自由人,找点打工或者兼职做做。老师估计是着急了,问我,你这样真的没关系吗?不试一试出版社吗?我问,是综合性出版社吗?老师说,有一家叫讲谈社的。我说,好的。所以就不得不去找一些我参加过就职考试的证据咯,也就真的来参加考试了。(笑)然后就录取了。我想着,每个月拿工资也挺好的呀,就决定进来了。没有什么特别高大上的要当编辑的想法。
(你的志愿是文艺方向吗?)是的,文艺方向。本身我是喜欢读小说的,要写志愿提交给公司嘛。我想怎么办呢。自己又是文学部出身,又一直喜欢读悬疑类小说,就决定填个文艺类的志愿。
须田:我也是喜欢小说。就想着要做和书有关的工作。一开始是想做翻译之类的工作,就像贵社上海译文出版社那样,做很多与翻译相关的工作。后来我参加了研究生考试,可惜没有考上。因为我想读了研究生再做翻译家的,这一没考上,让我觉得那一条路像是很难走,再想想与书有关的工作,就来了出版社参加这里的考试,通过了。(你这个就比我的动机好多了)我也只是想着要和书有关,其他什么也没想。
Q:大体上做编辑的人,就是喜欢书的吧。这种理由的人很多。
北村:即便进了出版社,说是文艺方向志愿的,但是在我被调到文艺方向之前做了整整十年别的工作。另外,和我是同时进入公司的同事,他是喜欢漫画,而小说的话是一年都读不了两本的。说“挑战一下杂志是可以的,但我是不读小说的”,也有这样的人入社。
进门处的宣传画
|日本出版社的基本运作及编辑的主要工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Q:日本的出版社,是以编辑室为中心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其他部门如何工作呢?比如营业之类,每个部门都做些什么呢?
北村:也不是说以编辑为中心。我们这些编辑是与作者联系和他们一起把书做出来,但这之后得由其他们部门做好工作。有个市场部,书做出来之后由市场部来决定要印多少本,然后送各书店多少本,决定这些的是市场部。还有宣传部,会在报纸上登一些广告,做一些什么宣传小物。为了让书尽可能畅销,也有好几个部门。
最近呢,又出来一个数字部,会更新一下网页啦,同时出一些电子书这样。可能在成书之前主要是我们编辑在做工作。但成书之后,需要许多部门的配合。就和你们在《重版出来》中看到的那样。
日剧《重版出来!》剧照
Q:那么,在确定印数的时候,你们也像电视剧中那样有过争论?
北村:可不是吗?营业部提供的印数和我们编辑心里的预估值不同的时候,总想着要去填掉空缺,这种时候就会争论啦。
Q:作为编辑,一天的工作安排是怎样的?比较典型的一天是怎样的呢?
北村:周刊,文艺,漫画,女性杂志这些部门,是完全不同的。周刊的话早上很早,九点多就要来公司。参加会议,出去采访再回来,收集各种信息,比如和报社记者应酬,有时候喝酒到深夜。
文艺的典型的一天是怎样的?杂志的话,早上比较晚吧。中午左右来公司。如果有稿子进来,就读稿子,送稿子进工厂,让那边做成杂志,然后打样。打出来的样就给校对确认,校对看好后在打样的稿子上写上编辑自己的建议,交给作者。作者看好改好后,再送给工厂。之后就是重复之前的操作。再让校对确认,也就是校对要确认同一份稿件两遍。因为是杂志,一个月两次,最终没有要改的话就可以去印出来了。现在是月刊,所以以一个月为周期,在这月里就每天做一些,忙活这些事。
讲谈社编辑的桌子
然后我刚才偷拍了一张刘玮老师的办公桌……
Q:日本的编辑怎么物色新作家呢?
北村:有很多新人奖,各种杂志都会在招新人奖选手,一共有两千多种杂志吧。但也是根据杂志有所不同,比如我所在的《群像》杂志,每年会开设一次新人奖,有两千人左右参赛,每年会选出一到两位新人,由作家做评审委员,最后选出一个人。就这样推出这位新作者,让他在文坛亮相。今天正好是今年获奖者的书出版的日子。
须田:如果说由出版社去问的话,就是其他一些领域的作者。比如演戏剧的、搞音乐的、拍电影的或者写诗的,这个人也许可以写小说,比如他写了首不错的诗,或者从他的戏剧台词中看出还是可以写的,这样判断之后,出版社就会联系那人,如果他也有兴趣就可能给我们写,这种情况也是有的。
刊登了青山七惠《快乐》的《群像》杂志
Q:和中国比较起来的话,我们可能更多的是觉得自己可以写的作者向出版社投稿,然后发表不发表则由出版社来决定,出版社去找作者这种事还比较少。
北村:我们会物色一些看上去可能会写作的人,一开始先让他接触简单的,比如先让他写散文看看,有写的好的;也有可能看过之后觉着还有待考量,那么就算。对于那种写得不错的,我们会再建议他是不是可以写写小说。对于非文学领域的人,大多是由出版社去寻找物色的。
|个人的编辑工作体会
 ̄ ̄ ̄ ̄ ̄ ̄ ̄ ̄ ̄ ̄ ̄ ̄ ̄
Q:编辑的过程中最开心和最苦恼的事是什么呢?
北村:基本上来说,如果一个作者和我们合作过之后还愿意和我们合作,那就很开心了。苦恼的事?(健康吧?)是是,自己的健康啊。(是啊。因为工作量很大,所以会累垮)我今年还没请过假呢。经常是自己想请假的时候不能请。这是真的。即便我想从今天起休息两周,就冒出来那么一个碰头会,碰头会一旦来了公司,那么那天就不能休息了,结果就是又没能请到假,这种事很多。
须田:开心的事么,作者把稿子送过来之后,我跟作者提议说这边这样写可能更好,这个场景或许可以写得更丰满一些,这个人物还可以多写点。如果作者接受了我的建议,把稿子改好再交过来之后,那稿子变得十分赞的时候我就很开心。苦恼的事嘛,书是越来越卖不动了。中国也是这样的吗?出版社也在增多。在中国原本是卖得好吗?
Q:在中国的话,八十年代的时候买得很好。那个时候改革开放嘛,在这之前大家都很少读书。那个时候尤其是外国文学译介丛书可是卖得很好的。
北村:是啊,在那之前翻译文学连出版的机会都没有吧。
Q:嗯,现在就不一样了,现在的话竞争越来越激烈。
北村:日本呢,就单纯是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
|关于青山七惠的《快乐》
 ̄ ̄ ̄ ̄ ̄ ̄ ̄ ̄ ̄ ̄ ̄ ̄ ̄ ̄
Q:接下来,向二位请教一下,青山七惠的这本《快乐》的策划是怎么开始的?
北村:一开始,是杂志的主编跟青山说,提出要求希望她写点浪漫的,写点爱情小说。大概是在他们喝酒吃饭的时候这么说的,在那种场合,问浪漫的地方是哪里,回答说是威尼斯,这样。与电影当中那种浪漫氛围相当的威尼斯的浪漫很不错吧,大概就是这样。
须田:在和青山吃饭的时候,主编就问她写点那样的小说如何,这样。
Q:青山真的去了威尼斯吗?
须田:嗯,去了。北村也一起去了吧。
Q:去了多久呢?
须田:五天三晚,还是六天四晚的。不太记得了,但是是在一周之内回日本的。大概是四晚吧。(几月份呢?)是七月份,就恰好是现在这个时间,七月的三号、四号去的,超级热。(2012 年的 7 月份?)嗯嗯,是的,恰好是欧洲杯冠军出来的那天到的。所以是整整四年之前。
(那之后,青山又一个人去了威尼斯吗?)我们去了之后,青山就一个人在威尼斯旁边的一个小城市住下,虽然从那会偶尔去一下威尼斯,但根据地是那个附近小城的村子里。(就是在书中出现的那个村子吧。)是的。(是为了做采风一个人去的吗)是的吧。
讲谈社编辑须田小姐
2013 年 10 月,须田陪同青山七惠到中国宣传新书《我的男友》期间在北京留影
Q:《快乐》是怎样一本小说,可以请你们简单介绍一下吗?
须田:是两对夫妇的……结果它并不是一个浪漫的爱情小说啊。虽说到威尼斯想到浪漫,但在七月的时候,有四十五度,真是热得不行,大概这种热在采访过程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导致不怎么浪漫了吧。两组夫妇在出游到国外的这个过程中,将在日本的时候好不容易隐藏起来的真心话和欲望表现了出来。就这样相互之间的关系也就渐渐变化,怎说好呢。浪漫的爱情小说?应该不是,是人类的本性,比如欲望……两组夫妇的男女关系之中隐藏起来的东西显现了出来(不是浪漫爱情故事呢)。
Q:网上查了一下,说这是三岛由纪夫式的小说。你们认为是这样的吗?
须田:诶?三岛由纪夫……像,可能有人认为和三岛由纪夫像吧。但如果要说很像,倒觉得又不是那样。尤其是青山自己没有意识到要去模仿三岛,模仿谁的作品吧。虽然青山在旅程中真的读了三岛。我觉得应该她没有有意识地去模仿他吧。
Q:《快乐》和之前贵社出版的《我的男友》来比,《快乐》的读者也罢,书中的主人公也罢,年龄会较《我的男友》要大一些。
北村:是哦。这么说来。这一部可以说是大人的小说(而《我的男友》还像是面向高中生的那种读物)。
Q:那你们在做策划的时候,是意识到这种年龄的变化了吗?比如说在达到一定阶段之后要让作者为主人公换一个年龄层这样?有一个计划什么的?
北村:没有这样的计划的,这些单纯是因为作者写了这么多了,作者自身的成长吧。可以说要在之前——虽说是之前,也只能就我们自己出版社出版的书而言,中间毕竟还有在其他出版社出的书——的作品,比如《我的男友》的基础上做出些变化,这种计划是没有的。但说要和自己之前的作品有所不同,作者应该是有这种想法的。毕竟中间还有其他出版社出版的书,没有什么刻意做变化的计划。
Q:这本书在出版之前应该也是下了很大的功夫,这中间有没有什么一向特别深刻的回忆什么的?
北村:没有特别大的改动,就改了两次。估计是青山下了很大的功夫。这是一个短时期的工作,从写到交稿大概就花了两三个月。七月份去的,然后十二月份已经拿到初稿了,当年年内就交稿了。大概开始写已经九月十月了。
这对于青山自己来说,也是一部在短时间内集中完成的作品。和连载不一样,这是一下子全文登到到杂志上的,连载的话,可能一次写个五十页。这个的话就是一气呵成。这样一来,也就必须一下子将稿子读完,不然不清楚整个故事在讲什么。也就是说这是她在短期内写成的作品,也就有了短期内写就作品的那种特有的热度。去国外采风然后写作,这种事情在青山来说还是头一次。是啊,之前没有过,所以这个意义上说也是一种尝试吧
Q:青山自己对于这作品,有什么样特别的想法或者说寄予了特别的意义吗?
北村:这个问题只有问她本人了才知道了吧。
《快乐》的宣传海报
|给《快乐》的中国读者
 ̄ ̄ ̄ ̄ ̄ ̄ ̄ ̄ ̄ ̄ ̄ ̄ ̄ ̄
Q:对中国的读者有什么要说的吗?
须田:在中国有什么读书最多的年龄层吗?在中国这样的小说不多吧。
Q:读书多的话,大概是二三十岁。青山在中国有一群粉丝读者。从《一个人的好天气》开始一直读青山的,青山在中国有一群粉丝读者。
须田:和之前的青山不一样的青山,这是很值的期待的。《一个人的好天气》,可能是关于一个人的独立与自立;而《快乐》则是关于夫妇,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果喜欢《一个人的好天气》,那么《快乐》可能不一样。(成长为大人的青山)让大家看看还有这样的青山,希望大家能有这样的发现,可能会有点惊讶呢。可能都觉得不是同一个作者写的了吧。
(完)
相关图书推荐
《快乐》
[日] 青山七惠|著
岳远坤|译
“不光是这个城市如此。我认为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所谓的真品。不光是真正的宝石、真正的画之类的用肉眼可以看到的东西。比如啊,年轻人经常说的“真正的自己”、“真正的爱”之类的……这都不过是一些文字游戏,是人们随意在头脑中捏造出来的幻想……”
威尼斯灼热的阳光,蔚蓝的海面,令一切变得不确定。 肉体、食欲、感情的空洞,一切有待满足,又需要小心试探,精心布局。
两对夫妻,看似幸福美满。上天赋予的容貌、天赋上的差距,如同肉眼看不见的裂缝,在海风吹拂下嵬嵬欲裂。
===福利===
留言说说你觉得日本小编的工作是否是你想象中的样子?
或者,你现在最想要什么样的快乐?
我们将选取获赞数量最多的5位小伙伴
送出这本青山七惠的《快乐》
上海译文
文学|社科|学术
名家|名作|名译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或搜索ID“stphbooks”添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