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有个“好读”栏目,我们总是把令自己备受感动的出版作品挑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日子久了……办公桌越来越满,终于到了不得不“整理”的时候。
这些书有的来自出版社,有些来自热心作者和读者。更多的则是人间编辑持家无道,剁手而来。
有些作品已经能在我们的栏目读到,有些因为类型的限制,还未能与你们见面。
于是,我们有了建立“人间旧书市”的念头。如今这个项目已经运行了近半年。
这是个开放的平台,我们会在这里不定期将编辑部的存书上架,这些书有的可能被折过页,有的可能画了线,都是阅读留下的痕迹。
你可以挑选喜欢的书,我们将每本书的定价统一为0.01元,你只需要支付运费,在旧书市的微店拍下,我们会给你寄出。
当然,你也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书寄给我们,并备注“人间旧书市”,在书里夹张小纸条、留下一两句话,我们都非常欢迎。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微店,让我们开启这场未知开始、更未知结局的旅程吧。
另外,也给我们讲一个和书有关的故事吧。
交易规则:
●
为了让书籍到达更多人的手中,一次请勿多拍。超过2本的订单将被关闭。
●
你希望放在人间旧书市的书,可以直接邮寄给我们。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北旺中关村软件园二期网易北京研发中心
人间旧书市(收)
电话:
010-82558163
转
89108
(有任何疑问请加微信:thelivings163)
几年前,我在一家报社的书评版供职,刚刚入行,打算去做一个“盲人阅读”的选题,于是辗转认识了一个盲人女孩。
女孩是先天眼盲的,在盲文出版社工作,性格很开朗,留着俏皮的短发,爱笑,会挽着我的手臂走到阅览室的窗边,聊到她喜欢的东西滔滔不绝。
她告诉我她是个“颜控”,觉得世界上最英俊的男人是周瑜——对,就是《三国》里的那个。她是在姥爷的口述里“看到”周瑜的样子的。小时候,姥爷会高高地把她放在肩膀上,带她去逛地坛书市,书市里几毛几块的书都有,姥爷把看到的书名念给她听,遇到喜欢的,老人就买下来,然后回去慢慢读给孙女听。
她很珍惜自己在出版社的工作。一开始上班,总是妈妈领着她穿行在北京地铁线里,一段时间后她觉得熟悉了,不想再麻烦妈妈,于是就一个人带着盲杖,“哒哒”地自己上了路。很久之后她才知道,妈妈在后面偷偷跟了一个多月。
后来,她问我要了我的联系方式,告诉我,“做书真好。我还想和你聊天!”
三年过去了,我还在等她加我好友。
——侯思铭
看书对社恐的我而言是很好的消遣方式。
最近看了本无聊的书,硬是翻完了,最后豆瓣给了两颗星。
为什么没能果断地扔一边呢!生自己的气。
——孔雯青
北京的窝是租的,很小,床也小,有一门,一桌,一椅,一柜,一窗户而已。
立了冬,晚上睡下,头顶的窗户就嗖嗖地往里透风,半夜醒了摸摸脑袋,凉得像个刚出土的芋头。迷迷糊糊爬起来,把枕头丢在另一头,调个方向,继续睡。
从小就喜欢看会儿书再睡觉,什么书都看,但很少一次性连续地把整本读完。我的小窝里,总堆着花花绿绿,厚薄不一的书。我妈说,这是贪心。
来了北京,书越来越多,心也越来越乱。同事们谈论的作者,有太多我不认识,形形色色的故事,读不完。满脑子思考着关于文字的排布、结构和节奏的问题,睡前读书,于我而言好像不再是享受了。
前几天,我倒睡在床尾,读了一本名叫《白事会》的畅销书。从夜里十一点开始,读到凌晨四点,终于翻完了最后一页。
书里有在铁路上捡拾儿子骸骨的父亲;有走投无路,一起“解脱”的母子;有失去主人哀嚎的狗;有在太平间里含着饺子哭的大妈……而“死亡只是一场游戏”。
凌晨五点多,“咚”的一声把我惊醒。书被拂到地上了,四仰八叉地躺着。我翻个身,掖掖被角,心是静的。
——罗诗如
前几天搬家,从蜗居的各个角落搜罗出来六七大箱的书。这不过是再回北京不到一年剁手的结果。
一箱一箱的摆好,封箱,写上标签。搬到新的小窝之后,再一点一点打开,抚摸摆放,让他们在书架上拥有自己的位置。
那一刻,觉得自己很富足。
我和我的猫咪,我的书,都很喜欢我们的窝。
希望你和你们的书也一样。
——沈燕妮
▼点击“阅读原文”逛人间旧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