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我主要靠预测来完成交易;五年前我主要靠分析来完成交易;现在我主要靠规则来完成交易。回顾我的交易成长之路时发现:我事实上是在逐渐的减少自由意志,而又逐渐的增加冰冷的规则。本以为进入期货市场能够通过市场间的非相关性来提高自己自由选择的余地,但半年的期货生涯告诉我的却是截然相反的结论。
交易是艺术还是科学?或者说交易行为的实现是更多的靠不可量化的直觉分析还是更多的靠冰冷的规则?也许交易行为的实现必然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但现实让我越来越远离艺术的成分。交易者在市场面前的价值到底是什么?现在我对市场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敬畏!同样也前所未有的感到自己的渺小。人类有自由意志吗?未来是被上帝安排好的吗?这是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如果人在未来面前真的无能为力,从而人定胜天是不可能实现的奢望。那么这是否给每个人一种凄凉的感觉?十年来我对交易行为自己选择的余地已经变得越来越小,我也越来越发现我在市场面前真的无能为力。曾经进入市场时的那种激情与壮志已经几乎变成一种永远不能实现的奢望!成功的自豪感、分析市场的乐趣、人定胜天的自我价值,已经渐渐离我远去。这未免让我感到一种莫名奇妙的凄凉感!下面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一步步放弃自由意志的过程吧。
因为“亏损函数永远比获利函数陡峭”,所以止损是绝对的。没错,亏损50%要获利100%才能持平,但获利50%只要亏损33%就能回到原地。你可以连续获利100次,但被市场扫地出门只需要一次就够了!我曾经满仓持有并且亏损50%以上的600065和600788已经离开了主板市场,曾经惨重的亏损让我必须接受绝对止损的现实。对于靠没有弹性的预测来实现的交易,预测正确的价值永远小于预测错误的代价。所以我永远不会为任何理由下一个没有弹性的赌注。
因为“失去自己的位置是谁也付不起的代价,甚至洛克菲勒”,所以离市的交易行为也是绝对的。所谓止损就是把可能的错误当作错误来处理,那么我为了避免伤及元气自然就要丧失正确率。也就是说,我如果想靠交易盈利就必须依赖于大的赔率,或者说大的利润。一个交易者的正确率越高,就越不用忌讳放走利润。但我可不行,我必须依赖不经常出现的大利润来弥补我的止损成本。大多数人靠偶然来破灭,而我是靠偶然来(抵消亏损)获利。如果利润是没有成本的不劳而获,那么放走大的利润也没有什么可指责的,但我恰恰有很多由止损带来的成本。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的交易能否长期获利,完全是取决于我对大利润的把握。丢掉位置我将无法生存,所以当趋势没有坏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就不能离开。
上面的内容我曾经都已经说过太多次,大家可能都能理解。后面的内容是最近半年在期货市场上的感悟。曾经在全额保证金的股票市场上,很多问题并不会触及。那时我自然可以通过自由意志来进行所谓的选择,从而追求一种分析的乐趣、体现价值的成就感。由于股市是单一的,我自然不会傻到丢掉牛市的位置。同时选股我也讲究集中投资。如果我的选股真的成为黑马,那么就能产生一种让人极其兴奋的成就感。即使某次行情的选股能否成为黑马也是靠概率来决定的,但这又有何妨呢?历史的统计表明,我的股票池在大盘中期底部时,单一股票有30%的概率成为大黑马,有60%的概率跑赢大盘,有95%的概率出现赢利。由于大盘未来会有中期牛市,那么亏损的概率小于5%。如果我进行分散投资,将资金分配到10只股票的话,那么我将很容易捕捉到黑马。但我没有这么做,因为我追求满仓买入黑马的成就感和资金突然大幅度的增值。毕竟分散到10只股票的操作结果和集中投入一只股票操作10次的结果是等效的。同样由于股票是全额保证金市场,那么资金的波动幅度比期货市场小得多。盈亏如何分布对我来说都不会超过心理承受极限,所以如何分布都是等效的。也就是说,如果十次交易中有6次亏损5%、有4次获利50%的话,无论如何分布都是等效的。所以那时我能够回避冰冷的概率,来追求虚假的自我价值。但到期货市场以后,一切都变得不同了。
期货市场是一个保证金市场。事实上,我的交易系统很稳定,同样适合于期货市场的交易。我做过大量繁琐的统计,结果证明如果我用10%的资金在农产品市场上开仓。那么有60%的概率平均亏损5%,而同时又有40%的概率平均盈利20%。对,能够获利毫无问题。但20%的利润无法让我满足,那么我该如何?增加仓位,对吗?20%的仓位可能亏损10%、50%的仓位可能亏损25%、100%的仓位可能亏损50%。如果考虑到可能出现的连续亏损和超出平均值的一次大额亏损的话,仓位就绝对不能太重!对于一种交易方法而言,如果能够在有资金杠杆的情况下实现获利,那么在没有资金杠杆的情况下也能获利。但如果在没有资金杠杆的情况下能够获利,那么绝对不等于在有资金杠杆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利!如果说逆势交易是前人告诉我们期货交易的第一大陷阱的话,那么重仓就是前人告诉我们期货交易的第二大陷阱。这时盈亏的分布顺序变得不再是等效的,那么我的仓位应该多重为好呢?
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办法。第一个是通过自己的分析来对入市信号进行选择,从而实现更高的正确率。我有这样的本事吗?这一点稍后再说。那么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缩短操作周期。上面的方法10%的仓位亏损5%的话,那么可以得知我的止损幅度也是合约的5%。如果我能够把止损幅度控制在1%的话,那么同样5%的初始风险就能支持50%的仓位,从而提在高快速波动行情中利润。我做过这方面的努力,但最终效果真得不好。止损幅度必须包容由于外盘带来的隔夜跳空风险。这种跳空通常是噪音,由于止损原则,那么只有跳空带来的噪音风险,而不可能有隔夜跳空带来的噪音利润。敏感的系统必然会提高操作次数,同样就提高了执行成本的累积,同时也会降低系统的稳定性。执行成本包括手续费、移滑差价、行动延误等等。即使外盘引起的隔夜跳空不是噪音,也会增大另一种意义上的执行成本。由于外盘的影响而个跳空2%的情况并不罕见,那么头寸交易者小于3%的止损幅度绝对是自欺欺人。曾经我在豆油上的那种敏感重仓的交易确实让我获利颇丰。但那绝对不是常态,而常态的市场绝对会把我那种自杀式的交易方法带入泥潭。事实上,交易周期越短,执行成本的累积就会对交易者越不利。根据混沌理论的本体相似性原则,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对于一种交易方法而言,如果能够在分时图上获利,那么在日线图上同样能够获利。但如果在日线图上能够获利,那么绝对不等于在分时图上也能获利!这就是前人告诉我们期货交易的第三大陷阱,那就是短线频繁操作。
我很幸运,由于10年股市之路再加上我勤于思考的刻苦精神,让我在没有亏损的情况下理解了前人总结的关于期货的三大误区。那么快速获大利的唯一希望就是通过我自身的水平来对信号进行选择,从而达到很高的正确率。但我真的有这样的本领吗?由于这种水平不可量化,所以不可能像系统那样进行数据分析。同时我在期货市场上的时间还太短,那么这个问题只能用股市的经历来回答。
曾经在股市上,我是通过一种机械的框架来作为保险丝,从而通过自身的分析来实现交易行为的。换句话来说,就是危机通过冰冷的框架来解决,而利润通过自己的能力来选择。毕竟对于选股的问题,只能靠自由意志来决定。所以让我产生了虚假的自我价值。我想起两年前我和“聚散随缘”的一场争论。当时我还很幼稚,我认为应该靠预测或者说分析来实现利润的获得,规则只不过是认错机制。而他认为规则或者说系统是交易的全部,预测是没有意义的。现在想想看,他确实是高人!
回忆起来曾经在股市上,我总是经历一种奇怪的现象。由于我有10年的炒股经验,所以我对股市确实有一种感觉。或者说,我的观点经常是对的!同时我有一套机械的系统,能够产生冰冷的信号。我总是想在微观上用自由意志的分析来超越这种冰冷的信号,当然宏观上我不会和趋势抗争。我经常能够把系统略微的抛到后面,但慢慢的系统总能狠狠地追赶过来。在多次占到便宜后总会有不如系统的情况出现。然后拿实际的战绩和系统的理论值来比较的话,我会发现我又跑输给系统了。也许我会在微观上找原因,在未来继续做同样的努力,但是无论我怎么样都不可能让自由意志长期领先于系统。我百思不得其解!难道我作为智慧生物的人,丝毫都不能超越那个简单的系统吗?要知道那个系统是那样的简单,甚至买卖信号我都能用笔算得出来。虽然曾经我用“钟摆效应”等等方法来解释这种现象,但都很难完全解释的通。或者说,即使我意识到了也很难做到,毕竟我也是人。现在我开始深刻地反省曾经的经历,这时我才恍然大悟。
去年我在大盘1800点的时候离开了股市进入期货市场。后面大盘又上扬了100%,而这样庞大的利润与我无缘。好在我在期货市场上获利不止100%,但我也不得不承认我对于股市的判断错了。事实上,按照我的分析大盘走成这样的概率不大,甚至我现在还这样的认为。请大家不要笑话我的固执,事实上我相信同样的原因绝对可能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豆油让我获利丰厚并不等于它不可能让我亏损惨重,股市大幅度的上涨并不等于他一定会这样。我不知道上帝是否同意我这样的观点,但我很肯定对于任何方法而言这是成立的!一个交易者在总结过去的操作时。如果不能跳出当时的结果来分析过去的原因的话,那么它将永远毫无建树。毕竟在市场面前,我们总要承担些什么。下面我说一下当时大盘见顶的原因。(为了避免很多人善意的争论,我还是说明一下。以下的分析得到的概率是站在我的分析方法的角度上得出的,自然站在不同的角度会得到不同的分析结果。我们谁也不可能得知市场全部的真相,就好像无论我们站在什么角度,都不可能看到一个物体的全貌一样。市场对于每一个观察者而言可能是不同的。但是请注意,任何的分析方法都会出现这种情况。也许你的分析方法在这时不会感到尴尬,但我相信在我的分析方法一帆风顺的时候你也可能经历尴尬。只不过我在做事后总结的时候,能够将成功与失败的经历同权对待。而不会掩耳盗铃,视而不见无法解释的行情。)
第一,当时的主流热点,或者说提前于大盘见底的发动机,地产、银行股已经提前于大盘见顶。发动机都熄火了,行情还能走多远?要知道2004年在1700点我就通过同样的方法来实现了顶部大逃亡。第二,按照黄金分割来看,1800点完成了正论大熊市的0.618倍回调,同时完成了大c浪下跌的100%回调。懂得波浪利润的人一定感到这种和谐与完美。第三,股权分置已经基本解决。对于股改行情而言,他已经完成了他的使命。当时我认为管理层是将股改的补偿和压力分开来实施。当时市场得到实在的补偿,但压力还是真空。那么其后的大行情或者说主升浪应该在消化了股改压力以后才会出现。第四,从中期行情上涨幅度的分布来看,80%的上涨已经达到了常态分布的极限了。
无论我的分析多么符合逻辑,但市场就是市场,他又上涨了100%!也许现在我对市场又有一种感觉。大盘似乎又摇摇欲坠了。大盘上涨已经符合我多年前曾经提出的一个观点:“简单与缓慢”意味着改变。同时2245点已经处于本轮大级别就是50%的位置,这也许又是一种暗示。。。。。。。哈哈,我还有资格分析股市吗?毕竟我丢掉了位置,分析还有什么用。通常来说,只有人在没有资格分析的时候才能分析的正确。如果我现在还是股市上的话,那么我绝对不会自作聪明。大盘不从最高点下跌300个点,即使有再多的见顶迹象,我也绝对不走!
事情还不止如此,在最近的总结中我也发现了很多奇怪的现象。首先,现在期货市场上波动最大的品种是铜的上涨。要知道从概率上来讲,这也不“合理”。铜在过去几年大幅上涨后,已经开始大幅度的下跌。势没有了,还能赌什么?难道大涨过后的“右半球”不做多的分析也错了吗?其次,曾经在股市上底部(大幅下跌后的最低点)无黑马的结论也错了吗?要知道本轮行情很多股票在长期下跌后的最低点开始上扬的数倍。最后,国内农产品整体在两个月前外盘的强势上扬下开始出现疲软,农产品整体“应该”出了问题了。玉米在那次涨停板后就开始不断的下跌,很明显的疲弱特征。但是豆油近期确不断的走强创出新高,要知道豆油是前期最弱的农产品。。。。。。
难道我曾经总结出来的很多经验和规律都是垃圾吗?这个问题我必须要好好反思一下了。其实任何规律都是相对的,而不可能指向确定的结果。他们都是概率下的产物,同样都确实具有概率优势。但我发现要想把从不同角度上总结出的概率优势聚集到一起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说我在股市上的趋势跟踪系统挖掘中期底部的正确率是40%的话,同时建立在这个前提下的选股程序捕捉黑马的概率为30%的话,那么一次完美的交易出现的概率就是12%。我突然发现,概率优势的叠加是具有损耗的!我似乎能够理解这种损耗机制。无论我们的系统过么的复杂,确定性都不可能达到100%。就好像有质量的物体运动不可能达到光速,rsi指标的数值不可能达到100一样。也就是说,确定性越接近100%,提高一点就会越困难。但考虑过多问题的复杂系统中每一种概率劣势却能以某种方式轻松的迭加起来(因为每一种劣势都小于50%)!简单的说,这就好像rsi指标的数值在越接近100的情况下,股价的上涨和下跌对于指标数值的影响就越不等效的道理一样。同时由于近期经验而向成功者学习带来的“钟摆效应”并不局限于微观上的简单操作,就连规则的总结上也会出现宏观上的交替规则。适应于2004年(甚至是过去很多年)的“底部无黑马”和“发动机熄火”的规律,很可能就不适应2006年的股市。所谓规律就是多次重复后的总结,但市场的某种特性决定了经常重复的规律可能会突然失效。突然之间我发现,似乎除了亏损兑现、盈利挂起的趋势跟踪系统以外,剩下的经验都价值不大。但这些远远不是解释能经常看懂行情但还跑输系统的全部。事实上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如果说“系统能够带来大的赔率,或者说潜在利润额数倍于潜在亏损额”,那么入市信号也应该是绝对的。趋势跟踪系统决定了风险有限而利润无限对吧?如果建立在绝对的离市的基础上,那么对于入市信号的选择的意义又是什么呢?如果说不是毫无意义,那么也是基本上没有意义。假设极端的大利润是初始风险的10倍的话,那么放弃一个开仓信号的正确率必须在90%以上才有意义的!虽然这是我现在才意识到的问题,但似乎从一开始的趋势理念就注定了这样的结果。大的利润带来的大赔率在嘲笑小幅亏损以后,同时也在嘲笑我的自由意志!换句话说,就是我的分析如果不能达到绝对的精确,在大的赔率面前将变得毫无意义!事实上,所有的交易技术都是建立在概率的基础上,没有什么能够指向唯一正确的答案。强大的军队不一定能够赢得战争,强大的球队不一定能够赢得比赛。这就是我们的世界,这就是我们喜欢的交易。这有点像量子理论中的波函数,他可以从宏观上得出精确的分布规律,但在微观的单次结果上绝对无能为力。
如果说“我们不能确定亏损会在那一次发生”,那么轻仓就必须是绝对的,单次开仓的仓位比率也就应该是绝对的。不用再过多的解释,小概率事件并不等于不会发生。我不能留给市场给我致命打击的机会。要知道小的概率是宏观上的分布特征,而我根本无法得知他会在具体那一次发生。
到这时我的期货交易系统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只剩下唯一的方案。对于单一品种尽量的保持小仓位;尽量多的跟踪非相关品种;对所有信号进行反应。这时的局面变成了:绝对的止损、绝对的离市、绝对的入市、绝对的单次开仓额(或者说资金管理)、绝对的分散投机。天哪,我自己还能左右什么?也许我该换一条路,从追求交易的获利率,转变为追求交易的稳定性。如果能够达到高稳定性的话,那么就产生一种有意思的现象::微观上资金闲置(或者说是无序的占压)、宏观上资金紧缺。如果我能找到高稳定性的年收益的策略,那么我快速致富的希望就应该转变为寻求资金合作。
突然之间我理解了很多前人的观点。没有观点的交易者就是最好的交易者、让市场告诉我们该怎么做、老子所说的无作而治等等。也许这就是道学所说的以天合天!市场有序我就有序、市场无序我就无序。人类总是希望通过自己的智慧来形成某种秩序,从而找到某种方向。也许我们从来都不可能比市场更了解市场,如果市场自己都在迷茫当中,那么我又何必清醒呢?我的期货交易系统逐渐成型了:用50%的资金平均分配在玉米、小麦、黄豆、豆粕、豆油上面,并且每个品种交易两个不同月份的合约。系统指示做多就做多、指示做空就做空。这么做的奥秘在于什么呢?首先,趋势跟踪系统不怕上涨、也不怕下跌,甚至连整理都不怕。毕竟小的整理能够被我们包容、大的整理甚至能够让我们获利,我们怕的只不过是那种“恰到好处”的整理!同品种不同月份的合约应该具有相同的中长期走势,但微观上必然会有差异。所以理论上来讲他们很难同时都“恰到好处”!即使两个合约都出现假信号并且产生亏损的话,那么也不可能都是“最高点买、最低点卖”这样的极端亏损。其次,重仓的危险在于那里?在于初始阶段大幅度反向走势带来的冲击和整理阶段的冲击。如果农产品市场处于整理阶段,那么理论上来讲五个品种应该是无序的。如果我要是也无序的话,那么就会出现有的做空、有的做多。甚至同品种的两个合约间也会出现一个多一个空的局面。这时我不会害怕突然的单向冲击。但如果农产品市场走出趋势行情的话,五个品种就会有序起来。就像去年10月份那样,全部进入多头市场。如果我不把浮动盈利视为利润的话,那么市场大幅反方向波动也只不过是送回浮动盈利。也就是说,我在遭受大打击的时候,就是我最能承受得起大打击的时候。哈哈,什么赢冲输缩呀,还是算了吧。对于整理行情,如果我在连续亏损以后减小下注额,那么未来的趋势会让我有更轻的仓位。如果我在连续亏损以后加大下注额的话,那么持续的整理就会把我带入泥潭。等额投资法是不错的策略,还是那句话:让市场告诉我下一步该如何做!这就是以天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