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同事转了一篇10万+的文章到工作群,标题是《当我们说“这个太贵,去网上买时”,孩子听到的是什么,答案让人心疼》
工作群里的好多妈妈们都说,“我也是,我其实想给孩子买,但每次看到比网上贵很多,我就不想买了,就算最后给娃买了,我也会不开心。”
其实这篇文章,不用打开看我都知道里面写的是什么:
“当我们总为了省下那点钱,跟孩子说这个太贵,我们就造成了孩子的匮乏感。孩子心里就留下了一个很大的洞,他要用一生来填补……”等等等等
但我特别想反驳一句,当你们都在心疼孩子的时候,有没有人在心疼父母啊?
当妈妈真的难,本来挺简单一件事儿,现在就有太多自媒体,方法论,或者商业心理学,要给她安上一个所谓的匮乏感。
在我看来,当父母其实真没这么复杂,这么多条条框框,第一原则,就是活在当下。
什么叫活在当下?
非常简单的一个判断:你跟孩子去商店买东西了,你不要去思前想后,当下你觉得孩子很开心,你状态也很开心,而且它的预算是你能够承担的,那就买咯。
但如果说,你自己的一个消费观,或者习惯,就是线下都要比价的,那就照常比价,然后直接告诉孩子为什么,其实就不需要拧巴。
你让孩子看到一个真实的妈妈,以及你的消费观是什么。这是我觉得特别重要的事。
孩子其实每一次都是在和人真实互动下,才会积累社会经验。
也许爸爸那边学到的,就是哪怕吃亏我也认,但当下我买到的东西我很开心,我立马就能享受了。跟爷爷奶奶那边学到的也许就是超出了预算太贵的东西咱们都不买。也没问题。
一个人的消费观,包括内心的这种匮乏感,从来不是一次互动中就会产生的。
真正的匮乏感是从哪里来的?
是每一次都被打压。
花钱这件事情,我们要从小让孩子感受到的是:花钱是能量,是一种配得感,我花了我开心,这就是最好的状态。
但我们现在有太多的人,一花钱就是两头堵,你花了这笔钱你也不开心,你回头就一直思前想后说“哎呀,我本来不该买的”。
既然做了决定买了,就好好享受你的选择。
其实这就是忠于内心,活在当下。
自己能量稳了,状态稳了,我们真实地反馈我们内心所思所想,我们的孩子就不会有什么匮乏感。也不会拥有什么都会不感恩了。
我们要相信,孩子不是从说教中学习的,而是从日常看到的父母的一言一行中学习的。
如果你不是一个有匮乏感的,或者铺张浪费的人,你家孩子肯定也不会。
也拍了视频,喜欢听我唠嗑的,欢迎点这里看👇🏻(温馨提示:如果暂时不方便播放,记得戴上耳机或调低音量再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