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目前,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已成为高风险猝死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然而,传统的经静脉ICD导线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如血管损伤和全身性感染。皮下ICD(S-ICD)作为替代方案,避免了血管系统,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但无法提供抗心动过速起搏(ATP)。为克服这一问题,血管外ICD(EV ICD)应运而生,采用胸骨下导线植入,既能避免血管系统,又能提供ATP和除颤治疗。近期,Circulation杂志发表了一项研究,评估了EV ICD在大规模全球人群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特别是在长达三年的随访期内。该研究不仅验证了EV ICD的有效性,还展示了其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一起来看看吧!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已经成为降低高风险人群猝死发生率的标准治疗。传统的经静脉植入ICD导线可能导致严重的短期和长期并发症,包括血管损伤、静脉阻塞、全身性感染、心脏穿孔以及慢性导线拔除过程中的并发症。
皮下ICD(S-ICD)作为经静脉系统的替代方案应运而生,导线植入在皮肤和胸骨之间。通过避免血管系统,S-ICD相比经静脉ICD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和严重程度,同时能有效终止室性心律失常。然而,S-ICD不提供抗心动过速起搏(ATP),并且由于位于胸壁外,需更大的发电机来提供更高能量的电击,这可能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
血管外ICD(EV ICD)被开发出来,旨在绕过血管系统,同时保持经静脉ICD系统的许多功能。EV ICD的胸骨下导线植入允许通过单一设备提供ATP和除颤治疗,其大小、预期寿命和除颤阈值与经静脉系统相似,但位于血管系统外。
首个人体试验的初步研究显示,EV ICD系统可以安全植入并提供有效的除颤。这些发现通过随后的关键研究得到验证,在该研究中,主要结果在大规模全球人群中超过了安全性和有效性标准,且随访时间为6个月。本文报告了EV ICD系统在关键研究中的长期随访结果。
EV ICD关键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全球性、单臂、上市前临床研究。根据指南,符合单腔ICD适应症的I类或IIa类患者被纳入研究。
使用Kaplan-Meier方法评估主要系统或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适当和不适当治疗的发生率,持续随访3年。抗心动过速起搏成功率通过简单比例计算。
共尝试在316名患者中进行植入,其中25.3%为女性,平均年龄为53.8±13.1岁,81.6%为初次预防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38.9%±15.4%。
在299名成功植入的患者中,24名患者经历了82次自发性心律失常发作,这些发作通过以下方式得到了适当治疗:
根据Kaplan-Meier估算,3年时首次适当治疗的发生率为9.2%。
在所有抗心动过速起搏的发作中,77.1%(37/48)的发作治疗成功,且ATP的使用频率从出院到最后随访显著增加(P<0.0001)。
电击治疗在100%(27/27)自发性室性心律失常中成功。1年和3年的不适当电击率分别为9.8%和17.5%,其中P波感知过度是主要原因。
没有报告发生重大手术并发症。最常见的重大并发症包括导线脱位(10例;9名患者,2.8%)、术后伤口或设备袋感染(8例,2.5%)以及设备不适当电击(4例,1.3%)。
图1.首次适当治疗的累计发生率(3年)。Kaplan-Meier估算首次适当电击、抗心动过速起搏(ATP)或任何治疗的时间。风险人数在下方以红色(任何治疗)、绿色(ATP)和黑色(电击)表示。6个月的时间范围以灰色阴影标出。
从植入到研究结束,EV ICD关键研究表明,使用血管外导线植入的单一集成系统在胸骨下植入后,能够维持高ATP成功率、有效的除颤和一致的安全性。
研究进展
-
首个胸骨下导线的血管外除颤系统在30.6个月的平均随访期间,成功提供了ATP,终止了77%的ATP应用的发作。
-
EV ICD系统在长期随访中提供了有效的除颤治疗,成功终止了100%的自发性室性心律失常。
-
在本研究中,从植入到最终随访,未发生重大手术并发症,也未发生与EV ICD系统或手术相关的重大ICD并发症。
临床意义
来源: Performance and Safety of the Extravascular Implantable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 Through Long-Term Follow-Up: Final Results From the Pivotal Study. Circulation.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6, 2024. doi:10.1161/CIRCULATIONAHA.124.071795
往期回顾
进展 | JACC:妊娠期高血压病史显著增加女性早发冠心病风险!
进展 | JAMA:体外循环连接血液净化装置可减少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SIRAKI02试验公布
心-肾-代谢综合征:新时代的健康挑战与管理策略
进展 | JACC:常规检测还是尽早手术?无症状重度主动脉狭窄最新RCT荟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