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六的时候,突然收到朋友发来的一条内容:
再看这标题,帽子挺大“涉嫌抄袭”?
打开一看,这不就是前段时间在朋友圈追着喊打顾爷的那位“抄袭的艺术”?
事情的起因是因为意外艺术在周五发了这样一篇文章:
这事本来不打算回应的,毕竟在意外艺术一路走过来的过程里,尤其是越来越“红”的这一两年,这样的污蔑时不时还是会来一个。
朋友也好心建议,这样别有用心的炒作行为,不理会也罢,免得被人蹭流量了。
于是,将此搁置一边,并未理会。
没曾想,周日的时候,又来了这么一条:
看,说是无计划没组织的普通侵权追究,这炒作的节奏倒是规划的很用心呀。
这条就更直接了,从这个活动的出发点、创意来源、表现方式等各个方面来做类比,力图360度证明这个艺术想法都是他的都是他的都是他的。
这还没完,更可怕的事情出现了,
他们拿平台来说事了。
在上周五的活动里,我们有说到。意外艺术这次发起的活动,是和我们的老朋友“青年100”今年合作的一个现场艺术项目,举办地点是在今日美术馆。
这两篇“咄咄逼人”的微信内容一出,大有挟平台以令意外的意味了。
至此我们决定来正面回应这件事情。一来是为自己正名,给一直有爱合作的平台一个交代;二来,也是想正告这些别有用心的媒体,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想借抹黑意外艺术蹭流量,炒作自己的方法,我们也不会让它得逞。
▼
我们尊重原创,尊重艺术家,但拒绝别有用心的污蔑。
下面就对方说到的抄袭问题来具体声明下:
1、意外艺术本次活动的创意来自青年艺术家方玮,她现在也是意外艺术团队的一名成员。她自2013年起便将所有的艺术创作围绕在“声音和空间”的关系上。从时间上推算,她对相关概念的艺术探索时间比抹黑者更早。
2、抹黑者指出我们抄袭了他创作的核心,对方的项目立足与秘密的“交换”,而《听》艺术项目从未出现过将声音交换的概念。抹黑者断章取义,将概念偷换后,对我们加以抹黑。
3、抹黑者在文中提到我们抄袭了他的概念之一是引导用户说出自己的秘密。而 《听》艺术项目的核心是征集不同类别的声音,和抹黑者关于秘密倾诉的方向完全不同。我们在声音的征集中明确提到声音类别不设限,还在文中表明了,期待征集者提供给我们任何他们期待我们听见的声音。
4、《听》艺术项目从起初的策划就是来自于可落地展览的空间,因此在空间设计上围绕“让声音被真诚对待”,从而设计了狭长的黑色空间。并且意外艺术一直主张让艺术更亲近大众,因而思考如何让用户一同参与到艺术的创作中,发起了声音的征集。通过不同的发声去打造一个类似互联网嘈杂的环境,而体现人人都需要被认真倾听的空间,这个思考是初衷。
5、抹黑者在文中指出我们使用了“树洞”、“黑匣子”等关键词与抹黑者的创意雷同。而《听》项目中对这两个词的使用是出于词语本身所具备的解释,便于用户的理解。而抹黑者与我们的项目共同使用了相同的词语解释,却被抠出字眼大做文章。
针对抄袭质疑,我们的艺术家方玮本人专门写了一篇内容回应,此处不展开赘述,诸位若想详细了解可回复关键词“回应”查看。
至此,意外艺术关于这个项目本身的回应结束了,希望这答案还能叫炒作者满意。
好了,因为这些无端的抹黑,这个艺术项目我们把它从线下改到了线上。
对,我们不仅要继续做,还准备把它做的更“大”。
在这之前,我们想先对已经报名参加本次活动的意外艺术社群里的真爱们说声抱歉,因为这突如其来的抹黑,导致线下展览没法进行,给大家带来不便请见谅。也向一直有爱合作的青年100,表示遗憾。
现在,我们计划把这项展览放到线上,请大家给我们一些准备的时间,我们会给大家完成一次线上艺术展。
▼
意外艺术自四年前成立以来,一直在做让大众亲近艺术的事情。
无论是轻松有趣的艺术脱口秀,还是轻松新意的艺术图文,还有各类的艺术体验类活动,如果有人因为我们了解了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因为我们,看了人生中第一场艺术展...因为我们,看到和感受到了艺术之美并为之震动,那我们当初披荆斩棘在做的事情也就有意义了。
而这一次,我们要让一直关注和追随意外艺术的你们,完成从接触艺术到创作艺术的尝试。
只不过,对“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人们总是带有复杂的情绪。
一方面是吃瓜围观,看看此人结局如何;另一方面,当他真的拓出一条路时,又免不了有人眼红生事。甚至别有用心者生出邪念,刻意抹黑污蔑。
没关系,我们就站在阳光里,等你从黑暗中走出来对质。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既然都是有心想为大众亲近艺术做点事情,与其别有用心的抹黑开拓者,倒不如一起,举多人之力,合力一件大事,让大众和艺术因为我们能有点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