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经管之家
经管之家官微,每个经济、管理、金融、统计的学习和从业者,都应该有的帐号。经管之家(论坛),是国内成立十年的大型经济、金融、管理、计量统计社区,十年磨一剑,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提供“经管爱问”答疑微服务,以及相关数据分析及金融培训课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集思录  ·  可转债是不是泡沫了,下一步该怎么办? ·  3 天前  
午间明道  ·  徐小明:下午收盘小低点(1217) ·  3 天前  
午间明道  ·  徐小明:下午收盘小低点(1217) ·  3 天前  
腾讯财讯  ·  一周机会前瞻|原动力大会望引爆AI概念股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经管之家

一路逆袭!10年,他从中专生到最年轻教授,入选长江学者,斩获国家大奖!

经管之家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4-22 11:05

正文

内容来源:中外学术情报黑龙江省科协


10年前,在许多人博士还没毕业的年纪,他已经是著名高校的博士生导师了。然而,他初中毕业后只读了中专,然后进了工厂,并没有上过大学。短短十年,他从中专生起点,奋斗获得博士学位,随后成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历史上唯一一位由讲师直接破格晋升为教授的学者,29岁成为哈工大最年轻博导,不到40岁便拿遍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数十项学术荣誉,成为准院士科学家……


著名控制科学家、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学院院长高会军的人生履历,在大多数人眼里充满了无数的惊叹号,本期我们就来看一看这位励志科学家的传奇人生:


  • 1976年1月,高会军出生于黑龙江省农村;

  • 1991年,年仅15年的高会军由于家境贫寒报考了中专;中专毕业时通过自考拿到了工业企业管理的专科学历,之后进厂当工人;

  • 1995年,通过自学考试完成本科;

  • 1998年,考上沈阳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

  • 2001年—2005年,成为哈工大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

  • 2005年,29岁,成为哈工大历史上第一位由讲师直接破格晋升为教授的学者,也成为哈工大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

  • 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 2007年,获得哈工大控制学科历史上第一个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 2008年,年仅32岁,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同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排名第五);

  • 2010年,入选国际级百千万人才工程,同年获得Scopus青年科学之星成就奖;

  • 2011年,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和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排名第一);

  • 2012年,当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同年入选中组部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并获得陈嘉庚青年科学奖。

  • 2013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IEEE工业电子学会J. David Irwin青年事业成就奖;

  • 2014年,入选年度世界最具影响力科学家榜单;同年当选IEEE Fellow;

  • 2015年,以第一完成人获得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成为当年最年轻的国家科技奖获得者;


从中专生到最年轻教授


在高会军的履历表中,只能找到中专、自考本科、硕士和博士经历,而高中和全日制本科教育两栏均为空白,可他却是哈工大职称晋升名册上唯一一位由讲师直接晋升为教授的学者,并在30岁时成为哈工大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从中专生到博士生导师,华丽转身的背后,支撑他的是超乎常人的付出和信念的坚守。


他小时候家里穷,父亲靠干体力活挣钱养家,母亲没有工作,靠缝纫手艺挣钱补贴家用。由于工作环境恶劣,父亲不幸患上了骨股头坏死这一重病,使家里的经济条件雪上加霜。1991年,他15岁初中毕业时,家境的贫困和父亲的重病,使他不得不放弃高中、报考中专以减轻家里负担。


四年中专毕业后,他有了第一份工作,但是来自父母及师长的鼓励让他重生了继续求学的信念,由此他踏上了充满荆棘的自考之路。当时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工作需要三班倒,作息时间很不规律。为了自学考试,他常常是在机床边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书本上沾满了机床溅出的油渍;他为了节省车费、骑着自行车在古城西安往返于单位、报名点和考点;他那时的生活常常是入不敷出,需要借钱买资料、交报名费;遇到难点问题,他常常彻夜难眠又无人请教,在痛苦与无助面前,多少次想放弃却又咬着牙坚持下来……就这样,在两年半的时间里,他自学考试本科要求的15门课程全部一次通过,攻下了机电一体化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证书。


不满是进步的车轮,强烈的求知欲促使他走上了考研的道路。为此他请了长假,没有工资,仅靠着一点点积蓄和家里的支持度过了那段埋头苦读的岁月。天道酬勤,研究生入学考试他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来到了沈阳工业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有过苦难经历后,他知道这个学习的机会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在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他抓住一分一秒的时间去补习英语、去学习专业知识。毕业时,同学都在各种高薪职位间选择,但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下定决心再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这一次,他把目标定在了哈尔滨工业大学。2001年,他顺利进入哈工大航天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始做研究,逐渐摸索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经过四年寒窗苦读于2005年顺利拿到博士学位。


科研领域硕果累累


信念的力量是伟大的,非同寻常的坎坷求学经历塑造了高会军坚韧不拔的品格和毅力,让高会军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博士求学机会。功夫不负有心人,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针对不确定系统鲁棒滤波保守性大的难题,提出了基于参数依赖Lyapunov函数的鲁棒滤波新方法,该成果在国际上产生较大影响,被SCI他引300余次,得到了包括十余位IEEE会士在内的众多国际著名学者的引用与好评。他的博士学位论文因此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这也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控制学科历史上唯一一篇全国优秀论文。


2005年博士毕业时,他作为年轻拔尖人才得到了哈工大教授职称评定委员会的全票认可,成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历史上唯一一位由讲师直接破格晋升为教授的学者。他的研究成果发表在《IEEE自动控制汇刊》、《中国科学》等国内外权威期刊上。目前,他发表的论文被SCI收录几百篇,SCI他引超过2500余次。研究成果被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著名学者广泛引用,并获得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在内的多项奖励。


2008年,年仅32岁的他荣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并被聘为香港大学荣誉教授;2010年,他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并获第二届Scopus青年科学之星成就奖(信息领域唯一一名);2011年,他获得第十二届中国青年科技奖;他四次获得《IEEE自动控制汇刊》等著名国际期刊的杰出审稿人称号,并获得黑龙江省青年五四奖章、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享受黑龙江省政府特殊津贴等荣誉。


高会军在国际学术界非常活跃。他在《Automatica》、《IEEE系统人控制论汇刊》等8个著名国际期刊担任编委,并应邀作为客座主编在4个著名国际期刊上组织专刊五期。


常念感恩的领航使者


在科研工作中,高会军深切感受到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对我国发展建设的重要性。为了进一步开阔视野,他博士毕业后前往加拿大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他的工作获得了埃尔伯塔创新基金和Killam博士后基金两项著名研究基金的资助,并获得了当年唯一一个Dorothy J. Killam博士后奖。


在研究工作即将结束时,他有在国外发展的好机会。他可以选择去德国作洪堡学者,还可以选择在北美高校继续从事研究工作。国外的科研环境比国内优越。但是他常怀感恩之心,心系祖国的发展,带着一份感情和一份责任,义无反顾地回到家乡,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祖国的航天事业。


回到祖国后,他紧密结合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研究计划,开展了高超声速飞行器方面的研究工作;他面向载人航天中的重大任务需求,研究了航天器自主交会对接和编队飞行中的关键问题;他针对航天测试转台的精度瓶颈,采用鲁棒滤波思想提出了提高惯性测试系统精度新方法。经过多年的努力,他所在的“航天飞行器的鲁棒控制理论与应用”团队被评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所在中心荣获了中组部等五部委联合颁发的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建设工程突出贡献奖。


在努力做好研究工作的同时,他严谨治学、言传身教,以培养国家高端人才为使命,在学生培养方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经历过求学路上的坎坎艰辛,他深知莘莘学子渴求知识的愿望,他用自己闪光的智慧和无私的奉献引领一批批学子抵达成功的彼岸。他指导的学生中,有黑龙江省第一位获得耶鲁大学全额奖学金的牟少帅、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全额奖学金的沈慎、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全额奖学金的张文龙等同学。他们成功的背后都有着一位甘为人梯、无私奉献、默默无闻的领航者——高会军。


在美国南加州大学就读的赵宇同学感慨道:“从论文的撰写到研究工作的发表,没有高老师的悉心指导简直无法想象,更别说达到现在的高度,是导师让自己明确了方向,是导师的人梯作用让我登的更高。”耶鲁大学的牟少帅对他的评价是:“高老师对科研的执着和热情影响了我,而他严谨踏实的态度更是让我养成了一个好习惯。”


为人师,就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高会军一直认为自己所做的不过是一名老师的本分而已,并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这也正符合他一向的为人原则——“把我自己该做的做好”。


命运总是会给人设计好各种各样的困境与窘态,尤其是那些优秀的人,他们挣脱束缚的方式或许不同,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一定都有着一颗不屈服于命运安排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