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高中学习帮
为高中生朋友们提供海量教学视频 最新的教育资讯和试题资料
51好读  ›  专栏  ›  高中学习帮

氨气的实验室制取及性质的研究

高中学习帮  · 公众号  ·  · 2020-01-17 12: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高中知识搜索小程序

1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1)用铵盐和碱制取

实验装置

实验分析

2)用浓氨水制取

2.喷泉实验

中学教材中喷泉实验装置如上图所示。实验操作是:打开橡皮管上的夹子,挤压滴管的胶头,则烧杯中的水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

1)喷泉实验的原理

因为烧瓶内气体易溶于水或易与水反应,使瓶内压强减小,形成压强差,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烧瓶而形成喷泉。

2)能形成喷泉的条件

从原理上讲,气体要易溶于水或易与水反应,以形成足够大的压强差;从实验条件上讲,烧瓶内气体要充满,气体和仪器均要干燥,装置的气密性要好。

3)形成喷泉的气体与液体组合

极易溶于水的气体 (NH 3 HCl等)与水可形成喷泉;

酸性气体与 NaOH溶液组合能形成喷泉。

4)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

盛气体的烧瓶必须干燥;

气体要充满烧瓶;

装置不能漏气 (实验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所用气体能大量溶于所用液体或气体与液体能快速反应。

5)常见的喷泉实验装置

喷泉实验的本质是形成压强差而引发液体上喷,为此可设计多种不同的装置和采用不同的操作 (如使气体溶于水、热敷、生成气体、发生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等)来产生喷泉。

装置 :打开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的胶头,使少量水进入烧瓶,导致大量的 NH 3 溶解。烧瓶内形成负压而产生喷泉。

装置 :挤压气球,即可使少量的溶液沿导管进入烧瓶,导致大量的 NH 3 溶解,烧瓶内形成负压而产生喷 泉。

装置 :去掉了胶头滴管。打开止水夹,用手 (或热毛巾等)捂热烧瓶,氨气受热膨胀,使氨气通过导管与水接触,即产生喷泉。(或用浸冰水的毛巾“冷敷”烧瓶,使水进入烧瓶,烧瓶内氨气溶于水)

装置 :在锥形瓶中加入能产生气体的物质,使锥形瓶内气体的压强明显增大,将液体压入烧瓶而产生喷泉。

装置 :在水槽中加入使水温度升高的物质,致使锥形瓶内酒精因升温而挥发,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增大而产生 喷泉。

装置 :向烧瓶中通入 H 2 S(或SO 2 ),然后通入SO 2 (或H 2 S),有淡黄色粉末状物质生成,瓶内壁附有水珠,NaOH溶液喷到烧瓶内。

6)喷泉实验所形成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前提:气体充满,溶质不扩散。气体体积换算为标准状况,设烧瓶体积为 V L。

“NH 3 +H 2 O”和“HCl+H 2 O”型: V (气体)= V (溶液),则: c = =1/22.4 mol·L −1

“NO 2 +H 2 O”型:3NO 2 +H 2 O 2HNO 3 +NO,溶液只占烧瓶容积的2/3, n (HNO 3 )= n (NO 2 ), V (溶液)= V L,

则: c (HNO 3 )= =1/22.4 mol·L −1

“NO 2 +O 2 +H 2 O”型:依4NO 2 +O 2 +2H 2 O 4HNO 3 ,若 V (NO 2 ) V (O 2 )≤4(恰好反应或O 2 过量 ),则 c (HNO 3 )=1/22.4 mol·L-1×4/5=1/28 mol·L -1 ;若 V (NO 2 ) V (O 2 )>4(剩余NO),则 c (HNO 3 )介于1/28 mol·L -1 1/22.4 mol·L -1 之间。

气体验满和检验操作

氧气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收集的氧气已满。

可燃性气体 (如氢气)的验纯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的气体,用大拇指摁住管口移近火焰,放开手指,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气体不纯;若听到轻微的“噗”的一声,则气体纯净。

二氧化碳验满:将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则气体已满。

氨气验满: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气体已满。

氯气验满:用湿润的淀粉 ­碘化钾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气体已满。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