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投资领域来说,我们把企业服务分为基础软件架构,主要针对部门的效率提升,还有很多职能类应用、数据类应用。以及很多垂直行业企业服务,未来他们有可能促进行业内部的交易。
首先关注市场规模和目标客户规模
投资一家企业,我们首先关注这家公司目标客户的规模。美国有一个统计,全球财富2万强的IT支出,占到了整个IT支出的90%。在欧美市场你不做全球财富2万强的客户,你把剩余市场做完,可能只占到IT市场的10%。记住客户越大,口子越深,因为美国商业银行每年的IT预算是几十亿美金,还是很中小体量的商业银行。
由于你的管理和服务半径原因,不可能服务太多的客户数量,所以对于企业服务的创业公司来说,你需要有一定规模的典型目标客户。对于客户来说也完全符合逻辑,因为企业规模越大,你软件IT支出对应产出的效率越高。
在国内中小企业平均生命周期3年,他们的组织结构可能有迅速地变化,包括本身生存也会面临很大的挑战。面对这些创业公司来说,如何基于这样的用户群创造长久持续的商业价值,这有待商榷。过去一年涌现很多服务中小企业的SaaS服务商,在国内这个领域,他们能否长期存在的可能性还是存疑的。
更看好直销为主的软件服务公司
为什么对于SaaS来说,我们更看好企业采用直销模式为主。因为企业需要收集众多的客户需求,把企业整个大平台——基层可配置的技术架构完全搭建起来。另外如果说采用渠道代理商模式,客户本身的需求经过二次的传递,无论是及时性还有准确性都有很大的挑战,对于创业公司的发展来说,我觉得这是很大的一个制约。
考察关键指标的健康度
当然对于企业服务公司还有很多关键性指标,我们最关注客户的生命周期价值、续约率等指标。在美国云端市场,销售管理的Salesforce是比较大企业,谁是国内版Salesforce我们不知道。但是我们很欣喜地看到腾讯投资销售易。包括国外的很多友商来说,销售易最有可能和微信打通的CRM,包括这点我们也很看重。
总结:
从中美互联网发展路径中可以看到,国内2C市场前十几年是在拷贝美国,但是最近三五年是在引领整个2C消费服务市场的创新。2B市场我们觉得也完全一样,我们目前的发展速度应该是比美国快很多。
可能过去的三五年还是七八年中,我们一直在积极学习美国,因为本身2B领域,包括底层技术架构来说是很复杂的系统工程。但在今天的美国,很多企业服务软件还是以PC形式存在的,Salesforce已经移动转型了几年,算是云厂商里做的比较早,但是过程比较艰难,从PC成长起来有很多包袱,做基于移动和社交化的方案会遇到挑战。
我觉得国内市场,云服务的移动化、社交化进展,以及消费者的接受程度,都远远领先于欧美,还有在很多细分领域发展速度比较超前。我们相信在中国本土的创业者,会引领下一代企业服务的多方面创新。
今天这批企业服务公司,没有任何的历史包袱,他们轻装上阵,这是很多美国成熟的企业服务公司不具备的优势。另外欧美市场的经验还有人才可以加速我们的发展过程。我坚信,未来我们比他们跑的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