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海外币圈
随时把握币圈最新动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巴比特资讯  ·  苹果阿里组CP:从「两只大象不打架」到AI结盟 ·  13 小时前  
巴比特资讯  ·  你还在付费求DeepSeek部署教程?来来来 ... ·  昨天  
巴比特资讯  ·  两极反转,外国人开始在X上卖中国AI的课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海外币圈

投机之王:杰西-利弗莫尔对于今天币圈的启示

海外币圈  · 公众号  · 比特币  · 2018-03-20 16:47

正文

写在前面的话


《股票作手回忆录》这本书读了不知道多少遍了,里面提到技术分析和一些技巧已经很常见了。最重要的是书中描写的利弗莫尔从孩子到投机大亨的心理历程。对于今天做投资区块链的朋友们仍然价值很大。愿你们在追逐币圈财富的时候,看看一百多年前还有一个天才靠投机迅速积累财富又破灭的警示故事。




鑫狮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迈克吴 撰写于2009年07月15日


前几天我在报上看到这个人的讣闻 他走得穷困而且默默无闻 要是他在1896年死掉 纽约每一家报纸都会在头版上 至少刊出一篇专栏 股票作手回忆录 化名为利文斯顿的杰西.利弗莫尔在1922年面对当时著名华尔街记者爱德温拉斐弗的采访时提到了一位曾经不可一世股票作手的往事 从摇篮到坟墓 生命本身就是一场赌博 因为我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 因此我可能承受自己碰到的事情 不觉得困扰


而17年后 这一幕历史被重演 主角是利弗莫尔本人 1940年11月 利弗莫尔在纽约第5大道和中央公园路拐角处 榭丽尼圣酒店 更衣室里开枪自杀身亡 虽然财富上他依然有几百万美元的资产 但在精神上却走得极为困顿 当然这次没有一家报纸对他的自杀保持了 默默无闻 几乎美国和英国所有最有影响的媒体从 时代周刊 金融时报 都报道了这位华尔街有史以来最强大的独立股票投资者兼作手的历史性谢幕 纽约时报 的专栏上这样写道 他的去世为华尔街的一个时代划上了句号 他的功过任由后人评说


六十年过去了 在股市中 绝大多数的投资者或投机者依然都还是始终在为如何买卖股票而烦恼 因为每一个股票交易者在这个市场中只能决定两件事情 那就是您什么时候买入和什么时候卖出 至于您买入了后或者卖出了后 所交易的对象品种的价格往哪个方向波动 那就和您没关系了 事实上您也左右不了波动的方向 对这个问题所带来的困扰 自始至终 一代又一代的投资者都被其所困惑 最终形成了所谓的价值派是根据自己对交易品种的估值来决定买卖 和技术派是按照自己对涨跌时机判断的把握来交易


但是 大多数人发现要自如运用价值和趋势这两种投资方法都是困难重重 当然之所以不成功 以我的看法是他们缺乏认真的耐心 严格的资金管理和先进的风险控制意识 因为从150年的资本市场发展来看 牛市与熊市对市场的控制是来自于人性对市场的信心波动 而估值和涨跌之间并没有绝对的联系 这不管从1915-33年美国金融市场爆炸性的扩张发展来研究 或就1991-2008年中国A股市场的几何级上升来理解 100年中大概率事件在资本市场的推进过程中 我们在研究经验后发现 期间虽然科技和人文在不断地进步 人类在资本市中的本质并没有进化了多少 很多市场的参与者 他们的失败并不是学历低 而是并没有搞清楚资本市场的积累和操作 自始至终其实道理很简单 那就是您有多少资金能够参与每一次的波动 而每一次波动的风险或收益又恰恰是无法预测的


大多数中小投资者 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 资金弱势 资讯弱势 是无法与一个还正在规范中的市场中仅仅依靠信念来参与博弈 事实上 资本市场对您来说 毫无疑问是只提供了一个双向融资的平台和机会 不管是您从市场股市的交易所往自己的资金账户中融入现金 股票盈利 或您被市场融出资金 股票赔钱 而您的子弹总是从有限的起步开始的 如果在打第一场战斗就败下阵来 则基本上也就永无出头之日


对于利弗莫尔 中国勤奋的投资者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对其有所认识 而我对这位大师的研究到今天为止也已经超过了整整20个年头 长久以来 我对有案纪录的关于利弗莫尔的每个阶段所处时代背景 他的足迹 操作的期货品种 他所操作的股票逐一加以细化分类和研究 期间包括收集100年前很多交易品种的价格走势数据 因为我确信资本市场前人足迹的 智慧之火 始终能够点亮我们后人的疑惑之烛


很多年来 我经常独自思考 这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资本作手 他最终留给了我们的到底有什么是能够不断传承的呢 对这位大师的探索 理解和总结 我断断续续笔记了近20年的体会和感想 细细想来 这些笔记 研究和分析 也伴随着我在华尔街近20年的交易成长过程 今天 我想就我对利弗莫尔大师最关键的一战撰写本文 因为我坚信本文中的某些观点将弥补和展现 股票作手回忆录 中的部分缺陷 或许对我们中国资本市场的前18年的幸存者有所启示


利弗莫尔在过去100年中 始终是华尔街上的传奇人物 前无古人 至今也并无来者 这种神秘现象固然是他的个人魅力所在 但他对股市的智勇过人却非是当今很多 浪得虚名 之辈所能比拟 当然从财富的角度来看 利弗莫尔并不比他之前的 杰古德 拥有更多的金钱 从口碑来说 他也不见得比后来的巴菲特更能流芳百世 但从 职业金融交易业的成就 来对比 杰古德 资本到铁路垄断者 詹姆斯吉恩 JP摩根的御用操盘手 美国钢铁公司的总操盘手 和约翰雅各布均无出其右 同期的巴鲁其 老肯尼迪 JFK的父亲 和江恩亦无法与其匹敌 当今 众多大小所谓的 股神 更无此殊荣 利弗莫尔的贡献在于对大小投资者 特别是独立投资者能从其各个时代的交易和自我教育中 学到如何规避风险 怎么把握正确的自我


利弗莫尔的强悍之处并非他拥有强大的集体资源 而恰恰在于他却是华尔街上最大的个人独立投资者 因为至死他都是独立一个人操作 一个人判断 一个人交易 他从来不需要小道消息 股市内幕或者联手坐庄 当代的股票技术法则的流派以我的多年研究发现 均是建立在利弗莫尔的股票操作手法基础上延伸出了的 也就是说他的操作体系是华尔街交易技术的词根并不为过


有史以来华尔街的这位最成功的个人投资者利弗莫尔的故事在人造峡谷的传奇是源远流长 这在 股票作手回忆录 中已经有比较详细的叙述 但对于我来说 关键的就是利弗莫尔在三次破产后第四度崛起的成功一战 伯利恒钢铁 股票的实战交易 90年前的爱德温勒菲佛先生只用了短短一段文字进行叙述 但这对我们这些把自己和资本市场捆在一起的职业股票交易者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这件事就我个人来说 伯利恒钢铁 之战无疑是 股票作手回忆录 中精华的部分 他对资本投资者最终成功失败与否 有着深远的启迪


伯利恒钢铁股 毫无疑问是利弗莫尔在华尔街股票投资交易的经历中 第三次破产后是否能够再次崛起的关键点 对该战役来说 利弗莫尔是成王败寇的选择 而对于我们今天股市的操作者来说是研究最佳交易心理和时间判断的学习经验 因为对当时身无分文的利弗莫尔来说 这是他唯一的机会 这对于我们当今的股市操作者来说 如果理解了这点 那么我们就已经处于不败之地了 接下来只是让时间来证明您的勤奋与天赋是否能在资本市场上大放异彩 而事实上这也是任何实业家和企业家所应该读懂的事实


所谓市场的重心 事实上并非是权重股对市场波动的主导 而是领导股和领导板块对资本市场前瞻性的主导 因为资金趋利总是在资产增值速度最高和最快的企业中先入为主 伯利恒钢铁的背后其内涵是让我们搞清这样一件事情 当您只有很小的一笔钱 只有一次只许成功 不能失败的创业条件下 您怎么才能用摆在面前哪怕是最小的仅有的一次上帝给予我的机会 通过时间的把握 将其放大到对自己最大概率的有利机会下为自己创造成功的可能性 也就是说 一颗子弹 一次板机 您怎么能够保证用99%的概率击倒对手 赢得自己存活的生存之战


任何资本市场包括股市 期市和汇市 都是由市场重心决定大波动趋势的方向 而这在利弗莫尔之前是没有人系统化地理解的 我个人认为利弗莫尔对金融市场最伟大的贡献就是他是利用测试市场重心来理解大趋势变化的第一人 正是因为对市场重心计算的形成 才有了 趋势派 最终对 基本面派 的胜算上高出一筹的地位


当我在1993-1994年耗费2年的时间中将伯利恒钢铁股价从1912-1916年的走势数据收集完整后 并且亲自在坐标纸上一根根手绘成K线图后 我终于发现了利弗莫尔亲著的 HOW TO TRADE IN STOCKS 一书中最后8页那难以令人解读的 利弗莫尔亲自笔录的数字变化 开始对我说话了 您会发现这位华尔街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手以其过人聪明之处正是趋势能够横扫一切不确定因素的战略与战术的思想 他从战略上先用强度确认了对手 而在战术上用强势交易锁定了对手 最终博浪一击而成功


他的成功是重在趋势 那才是最终成就财富增长的板机 趋势绝对不是 股神 股王 在电视或杂志上的号召才会出现 趋势恰恰是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结果 在股市上所谓预先布局 然后编造概念和故事赚钱 那些是内幕交易或者作奸犯科者能赚钱的把戏 在三公的规定下 如果资本市场是相对平等的市场 您相信谁能未卜先知吗 既然是人 而不是神 赚钱的大道就只有一条 只有坐上确认趋势的快车 每年存活下来 您就是股神


1914年 利弗莫尔在经历了第三次大破产后 期间又遭遇了美国4年的经济大萧条 资本市场索然无味 也无任何赚钱效应 同时他还欠下百万美元的巨额债务 他似乎再次进入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因为当时只有一家券商能够给他一笔为数500股交易额的信用 也就是说 对他的人生而言 只有一粒子弹 一次扣动板机的机会 非赢即输 如果他不能在这唯一的机会中 第一 看对大盘 第二 选对股票 第三 抓住时机 第四 拿出勇气 无论这四个条件中哪一个出现问题 都会造成永远再无翻身的结果 那么他或许就真的只能永远破产 然后和99.99%的人一样 永远离开资本市场 也就是说利弗莫尔要想继续存活下来 他必须要做一次成功几率高达99.99%的交易 而当时的股市却是处于一个四年经济衰退的行情 这种难度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这和2001-2005年的中国A股市场类似 就我后来的理解 他的这种操作思路为我的对冲基金交易策略奠定了牢不可破的规矩 那就是我把每一笔投入资本市场的资金 都看作了唯一的一次机会 唯一的一颗子弹 您怎么去交易 当然 我为此付出了很多小波动我会错失了赚不到钱的机会 也没有利润的代价 但却为我带来了我从不会错失任何大波动和大走势的行情 而且始终可以让我完好无损存活下来的战术


对于利弗莫尔来说 他的人生最精彩的部分并非是1907年在股市中让JP摩根请求他不要继续做空赚到了超过100万美元 也非他在1910年因为在棉花期货的交易上犯了听信 专家 之言而将之前所赚的100万美元全部赔完 陷入了必须要靠 投机赚钱 来维持生活的财务困境 而恰恰此后美国的经济又陷入了 循环小衰退 那寂寞难耐熬人心智和没有半点赚钱效率的市场情况下 他是怎么仅仅单凭只能交易500股的信用额度东山再起的 我们现在知道从1911-1914年 华尔街在大背景下基本上没有赚钱效应 利弗莫尔是如何在耐心苦苦捱四年后 让耐心和时间之窗给予他那神话般东山再起的机会


虽然很多年来不少人都认为利弗莫尔的这次东山再起有很大部分依靠的是运气 但我确认不这样认为 在任何事业的创业和金融资本市场 特别是股票的二级市场 我认为就运气二字 对每个人都是相对公平的 利弗莫尔当时所处的市场环境 很类似于中国A股的2001-2005年的熊市 而利弗莫尔在1914年因为在这4年期间于错误的时间下交易 最终欠下了超过100万美元的债务 从一个拥有100万美元现金 转为欠下超过100万美元的债务 而最终选择第三次破产的做法 虽然为他暂时摆脱了精神财务压力 但人生对于利弗莫尔来说进入了一个相当严峻的时刻 1914年 他38岁 如果没有一次击中成功的翻身 那么对于他来说 人生很有可能在1914年就已经结束了


伟大的交易者在第三次重大的破产后终于完成了坚决独立研究不听信任何 专家 意见的修炼 而他要在华尔街上再度崛起 缺乏的两件最重要的东西 本金和时机 正如我们现在都知道的 1914年后 全球开始进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热身赛 而利弗莫尔的极度耐心 通过华尔街市场的自身运动为他创造机会 那绝非是所谓的 机会由上帝创造的 华尔街的机会恰恰是用耐心和时间等出来的 利弗莫尔就是依靠这种最终的耐心 得到了机会的形成 和仅能一次操作500股的信用度 成功过的经验下 选择了当时的超级龙头股伯利恒钢铁 博浪一击 再度走向人生的顶峰


对于当年伯利恒钢铁的走势 我认为是每个专心致志的投资者都应该仔细加以研究的 为了复原伯利恒钢铁的股价走势图和理解利弗莫尔是如何把握这唯一的一次能够成功机会的概率 当我完成了伯利恒的股价走势图绘制工作后发现 原来利弗莫尔的关键交易包涵了双重含义 第一是等市场的走势完全符合了牛市初具规模的特征 让股价形成明显的大趋势 这就是时间要素 并非是江恩流派所谓的波浪理论 第二就是怎么研究在大概率上真正把握住股价在开始大幅度波动前的关键时刻


1915-16年三次破产后靠500股伯利恒钢铁东山再起的利弗莫尔摄于他的EVERMORE门前就这个关键的时间点和股价的增值大波动的关系 我用飞机起飞来比喻 当一架飞机在机场跑道的一端开始注速和加速滑行 等到气流和抬升力结合点上的加速度形成了最终托起了飞机重量的动力形成 那就是飞机冲宵而起的时候 而飞机的重量就仓位 引擎的动力就是买盘的资金 气流就是股价上涨中的强度


我经过研究1886-1996年间 美国所有4年涨15倍的大牛股 都是以30度的仰角开始启动 随后以60度的仰角开始上冲 而能够在4年中涨幅高达30倍的股票 其特点就是股价开始腾飞的启动与火箭升空无异 仰角超过80度 当年的利弗莫尔能够在伯利恒钢铁上博浪一击的成功关键无疑就是他在等仰角超过80度的飚升股的凝聚力形成 那就是他要100%精确地把握住了这个让飞机从地面能够腾空而起 并且不断加速上升的临界点


从此以后 我在交易每一个股票和期货品种的时候 都要先找到这个临界点 在没有临界点形成之前 我是不会学中国巴菲特们提早先跳进参与市场那份内心的非人煎熬 而是停留在手上保留足够的现金 我认为再现利弗莫尔和详细解读利弗莫尔操作心理和操作临界点把握 是每一个职业交易者均应该学习的经验之谈 这恰恰就是能够让您抱牢和持有头寸的基础


由于1914年8-12月中 华尔街闭市 在进入1915年2-3月 利弗莫尔当时已经看好因大发战争财的伯利恒钢铁公司 那时候该股股价50美元左右 但对比大盘 道琼斯工业指数当时还没有显示强度 只是领导股出现了牛角尖 利弗莫尔坚持了耐心 期间到了1915年5月下旬 道琼斯的牛市强度开始了 而在伯利恒钢铁股价于6月初开始冲天而起3周内股价到90美元以上进入了利弗莫尔早年多次成功的 过百 经验之中 而他的成功股价过 100就会继续上攻的信心给予了他从98买入 而在145美元卖出 仅仅只要两天的时间就成功的机会 为了两天 他耐心苦候了6周 这是华尔街给予他的耐心和经验的回报 从一个破产的人 到刹那间恢复了所有的成功交易信心和股本 他用超过6周的耐心和等待 而博浪一击的成功操作仅需2天就完成了结果 由此可见 事实上对于职业投资者 心理和经验的配合才能真正找对市场的大波动方向


后来我有些奇怪 为什么他当时不是最看好同样是钢铁股的美国钢铁US Steel呢 因为当时的伯利恒钢铁无论从规模和产能上均无法于美国钢铁公司所比 为此 我找出了美国钢铁公司和伯利恒钢铁公司从1912年三季度至 1914年三季度的纯利润 并用对数坐标加以计算 发现两年中 伯利恒公司的盈利加速度已经从6.5美元一股飞升至28美元 也就是说两年不到 公司的纯利润加速上升400%以上 而股价始终维持在40-50美元未动 其原因不是公司的盈利问题 而是美国在一次大战前夕的4年中处于经济循环的萧条中 是市场低迷的人气大大地压抑了股价应该展开的大牛走势。




而同期的美国钢铁公司虽然盈利也在继续上升 但其加速度和二级市场的供求方面 明显伯利恒钢铁公司是中型成长股 而美国钢铁公司已经是大型企业 利润摊薄后的加速度完全无法和伯利恒钢铁公司比较 这点也是我们在2005年底为什么首选 驰宏锌锗 泸州老窖 而候选中金岭南和贵州茅台的道理所在 我们要的就是最强势的股票 而不是最便宜价格最低的股票


我从复原后的伯利恒钢铁的股价走势图中可以看到 利弗莫尔从看好伯利恒钢铁上涨之时开始选股 在耐心地等待和观察中煎熬等待了超过6周的时间 于自己完全确认该股要继续上涨的时候开始操刀买入 一击成功 通过这个复盘和解盘 在1994-1995年我再次对1895-1902年大大北方铁路股收集了资料进行复盘和解盘 研究了比利弗莫尔更早一辈的JP摩根御用总操盘手詹姆斯吉恩当年为摩根控制该铁路股的操作发现 这两档股票的走势居然有着承上启下的雷同


从那时开始 我明白了在任何大头寸操作之前 必须要先用小资本测试市场的强度到底在哪一边 无所谓是多头或空头 因为这种测试的成本最终会告诉我大方向在哪里 通过对伯利恒钢铁股1912-1916年的走势研究 我们终于后来买到了万科A 该股的走势与伯利恒钢铁如出一辙


对于利弗莫尔来说 只有一颗子弹和一次机会 那就是说他必须在下一个交易中一开始就要对 这无论从信心还是本金的积累上都是沉重的压力 我相信当今国内 99%的私募基金经理人和职业投资者都有这样的精神压力 而我对利弗莫尔大师的理解就是 无论我操作什么品种 无论我的业务是金融投资还是实业投资 我在一进入的开始就一定要正确 什么叫正确 那就是不能赔钱 巴菲特也是精于不要赔钱的高手 如果他是采用我们国内那些半吊子所谓的炒股高手 用越便宜向下平坦越买的方式加码买进 那我们怎么没有看到他在2008年9月底高盛在125美元买入优先股 当1个月后高盛股价跌至48美元的时候 他继续重仓更优先的加码买入呢 而在通用电器GE上也是如此 我们看到所有能够在资本市场上有一席之地的强者都非采用向下平坦买入投资法则 而是向上买入 我相信哪怕是当今巴菲特对于是否能够向下平摊损失来投资二级市场 他必然也是深窥此道的高手


我在交易任何一个品种的时候 我始终坚持所有买入的头寸都必须是红色的 不能出现绿色 而我愿意加码买入的头寸也一定是只把资金洒向盈利中的正确头寸 我们公司的客户都知道 我总是很快把绿色的头寸卖出停损 不会在任何1笔资金上允许出现亏损超过3-5% 这就意味着我必须避免很多条件不够和没有把握的交易 当所有的条件均指向正确 而头也的确出现了盈利 则接下来我就尽可能把红色的头寸盈利扩大化 因为这样的规定 让我在过去16年中 一次次避免了第二天突发事件发生所带来的灾难

这是当今世间仅存的 利弗莫尔 素描画像 在棉花期货上他赔掉了几百万美元后三度破产 现在他只有一粒射向市场的子弹 只有一次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机会 他会怎么做 投资或投机 选时或选价


我在1991年刚入华尔街不久 曾经在一档股票上投入了全部的资金 我十分看好这家公司 而且股价的确在慢慢爬升 但突然有几天股价向下波动 让我无法镇定 某一天 股价突然在收盘前跌到我买入价的3%以下 我从原来盈利到出现亏损了 当时我犹豫不决 因为基本面什么都好 股价下跌的成交量也不是很大 我没有及时卖出停损 第二天一早灾难就发生了 一则公司盈利将不达预期5美分 股价以重挫30%开盘 我在开盘后第一时间卖出了结了头寸 承担了亏损 自那天起 我足足半年没有再交易 一直在找寻自己的错误 直到自己能够操控不再去犯同样的错误为止 而这个教训让我明白了就是在任何时候 投资股票都不能在股价下跌的时候持有仓位


利弗莫尔在1915年这个生死存亡的关头 并不是头脑发昏 立刻回到股市去拼杀博弈 他做得是先强调和恢复自己理智成功时候的经验和记忆 当他从新回到正确之路 在运用了绝对收益率的成功概率重要性的同时 他的意志告诉了自己 交易者是完全不能赌不合理或不能驾驭预期尚未发生和展开的事情 无论个人有多么 不理性 的做多信念 个人始终是无法推动或者展开尚未启动的不能预期的事情 而一颗子弹 一次扣动板机就必须要在立马开始就斩获对手 其做法就只能在预测可能性并执著耐心等候可能性成为事实 并在事实进入展开刹那的那个时间开始出手


就我的理解 那就是职业金融操作者在资本市场上混迹多年之后 利用自生的多年操作的经验 持之以恒地对交易目标加以研究 从不间断地记忆自己过去的正确和错误 经验与教训 来得出本次交易能够在判断预料走势启动的刹那 判断自己预料的行情来临了 而自己所要做得就是应该立刻拿出行动和勇气 毫不犹豫地将子弹迅速推上膛 扣动板机 完成博浪一击 而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在耐心等候 始终保持分析自己在过去赔钱错误的交易中所学到的实战知识为基础 那就是自己对自己本次交易的信心来源和支撑 对走势的预估和判断诚然重要 但是其重要性对于职业操作者来说 那只是第二等第二的地技能 而一等一的地却是耐心 学习和研究已经发生过的正确和错误


1929年6月 就在即将进入大崩盘前的4个月 已经身处无限风光在险峰鼎盛时期的利弗莫尔把多头头寸提前完全变现后 踏空了最后4 个月的行情 依然用非凡得冷静态度 在孤独和耐心中等待着市场那最后疯狂多头的结束 因为接下来他要做的就是放空5,000万美元的股票 等着1亿美元的利润自行送上门来 他时年52岁 这是他流芳后市的顶峰之作


就是今天 哪怕我们很多机构投资者或者说公募 基金经理人 都很少能对这些投资理由具备了充分的理解 他们并不清楚推动交易品种价格走势是以品种的基本面和技术面双重叠加的事实为后盾的 利弗莫尔的 伯利恒钢铁股之战 之所以对我是完成作为职业金融操作者的最重要一课 那就是因为从专业的角度来分析 利弗莫尔明白了当时自己的情况万分危急 只能靠着自己多年的实践 思考和观察所得出的经验来为大多数人所不能为的事情 而当今的金融市场则完全就是看不到硝烟的战场


专家 显然在整个金融市场是完全不存在 只有客观面对自己有利的市场 一个具备经验 勇气和理智的投资者才能长期获得成功 延伸到我们今天 那就是真正最终能够在市场上活下来做大 做强 做精 做到专业的 他必定是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那完全不是他有没有资金的问题 而是纪律 我的恩师威廉欧奈尔是从只有500美元开始的华尔街生涯 利弗莫尔大师是从只有几美元开始了他的传奇


我在2006年中看空铜后 真正开始交易的动作则是在2年后的2008年9月 我秉足了耐心等候所有有利于我的交易条件形成开始上手 这个经验后来又给予我看空黄金提供了操作经验 并给我从2008年6月开始看空黄金提供了依据 职业投资者不但必须观察精确 还必须要随时记住和理解所观察到的一切的前后左右 按照经验所示于正确的时间点开始行动 诚然即便如此 您也会偶然出错 但是不去遵照经验来交易 您必然就是市场上的傻瓜 而且结果也就是从胡来的开始之初 您看上去就是个十足的傻瓜


从伯利恒钢铁股票交易战中迅速恢复的利弗莫尔在之后的15年中 叱诧华尔街的资本风云 说他执华尔街的牛熊之耳是毫不为过的 虽然他的投资能力越来越强 但他的有钱并不受社会和媒体的尊重 与他同时代的江恩说他贪婪地追逐金融资本的利润 一旦成功获取了巨额利润又忘乎所以大肆挥霍 虽然我不完全认同江恩的说法 资本市场的自由竞争和弱肉强食对于利弗莫尔是公平的交易 这和当今中国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在不对等的行业与社会的基础上竞争是同理 利弗莫尔显然是比当年大多数上市公司大股东来的干净 金融资本市场的产业博弈最终的财富是相对合法地走向了能高度集中的少数人手中 因为参与市场的每个人均都要先理解其中的风险和博弈的关系


如果说利弗莫尔有失败之处 那是在于作为富人 他只是较少地考虑了自己的社会责任 这与当今我们中国的某些社会问题也是完全吻合 对于利弗莫尔的 我亏钱是因为我错了 而不是因为我放荡不羁或是过度享乐 这句话 我个人的理解他是双面的 如果就职业性本能来说 他从事的是金融交易这个工作 这个工作的性质是利用投机博弈的机制赚取波动中的差价 但对于他这个人来说 这句显得他的生活被社会标准所指责 利弗莫尔缺乏对生活的自省和公众的义务 这点在当时的华尔街和美国这个资本主义金钱横流的超级强国的高速发展初期是可以理解的 犹如我今天看到中国在进入经济高速发展后 有一大批类似利弗莫尔的富人脱颖而出 他们同样缺乏社会的责任感 这是社会中快速过度进入经济超速与人文脱节发展后所必然要支付的人类道德代价


我清楚地记得 2008年9月15日 风雨飘摇中的华尔街在那几天中的黑暗不亚于地震 那天下午3点我让司机开车到了大半年没去的华尔街交易所大厅 我要亲身体会当天最后一小时大单交易的状况 那一小时里面 我再次体会到了8年前 2000年9月15日纳斯达克大股灾开始那天的情景 今天在纽约交易所再次出现了 只是现在是金融股和地产股的大崩盘 很明显 记忆和经验告诉我中型恐慌已经初具展开骨牌效应了 当天 道琼斯指数 标普500指数 已经进入了明显的大空头前期市场的新低点


收盘后 我回到公司看了空头单的交易纪录 然后独自从办公室步行走到利弗莫尔在他生命最后几分钟的 榭丽尼圣 大楼酒吧中独处 感悟和体会着这位68年前的前辈在1929年9月的操作思路 我再一次明白了 股市不存在也不需要所谓的先知 与当前市场上随时都有号称自己是股神者比较 利弗莫尔始终自认为市场的学生 我对他自我定位的解读就是 既然您我不是仙 我们要做得恰恰就是比市场本身慢半拍 然后在确认的基础上紧跟市场一步


今天 我们并不需要刻意模仿巴菲特和索罗斯 只要研究和理解他们过去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 设计出对自己财富稳定增值的好方法就足够了 当几十年后退休的时候 只要我活着走出市场 那我已然就是 股神 至于我们是不是要通过和巴菲特共进午餐才能解开市场疑惑的困扰 我个人的看法是完全不需要的 反过来问 如果要巴菲特来思考 要他花费200万美元给某人做午餐费来提高自己的 投资水准 他会认为有价值吗 大多数人成长的背景和所在国度与市场的情况 与巴菲特成长的基础是差之千里 我们是完全不需要在10年内成为众人注目的巴菲特模仿者或追随者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