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十点读书会
十点读书会,遇见一群爱读书的人,做一些有趣的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慈怀读书会  ·  未来三年:守住,忍住,挺住! ·  昨天  
疯子与书  ·  #诗生活# ... ·  3 天前  
单向街书店  ·  【单向历】11 月 11 日,宜低欲望生活 ·  6 天前  
十点读书  ·  一个人被困在底层的三大真相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十点读书会

从杜拉拉到罗子君,国产剧对职业女性的误解怎么那么深

十点读书会  · 公众号  · 读书  · 2017-08-04 21:41

正文


  

文 | 温言

来源 | 温言(ID:wenyanhello)

2010年,《杜拉拉升职记》的风头一时无两。


那时候,就算你不在外企工作,如果没有听说过“杜拉拉”三个字,简直就是职场江湖里的原始人。七年后,涌现出更多带职场元素的电视剧:


《欢乐颂》系列、《虎妈猫爸》、《女不强大天不容》……还有《我的前半生》。


遗憾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国产电视剧的造型、带货、植入广告能力虽然有了大幅度提升,对职场女性的误解却还是那么深。

 

有职场无专业

 

职业女性是一个很泛的身份标签:医生、教师、办公室OL都可以叫职业女性,可所在行业不同,就会千差万别;即便行业相同、公司相同,岗位职责不同,也会千差万别。

 

无论是电视剧和小说,总是需要虚构一些场景。为了便于读者理解,有时也需要对过于专业的东西进行模糊处理。


但既然背着职业女性的标签,就不应该只有红唇加高跟鞋,总要有点专业的态度、专业的知识,遵循起码的专业准则吧。

 

咨询公司固然光鲜,也是分三六九等的:是麦肯锡、BCG,Bain,还是埃森哲、Monitor,还是本土的咨询公司,都不是靠半路出家贴标签就可以脱颖而出的。



这些公司秉持的是精英文化。所谓精英文化,可以简单理解为“惟出身论”,就算你是北清交复的,sorry ,那也要看看你当年是本科还是研究生进去的。

 

越高级的写字楼,在格子间里辗转腾挪的女性没有一个不是精英。没有谁不是双Q在线,颜值过关。


可能她们外貌千差万别,年龄有高有低,个人生活有幸与不幸,但不太会有一腔热血、稍有变故就冲动的主;也不存在细心体贴,勤奋努力就能越位的侥幸。

 

再说专业,除了医疗剧真的还有些专业可供吐槽,大多数职场剧只看到背景,看不到专业。


今天说这群人是咨询公司的人OK,但想想他们说的话、做的事,换成广告公司背景行吗?其实也行。


换成搞专利申请的行吗?也行。


换成新媒体公司、分销代理公司、人力资源outsourcing 公司,其实都行吧?

 

因为只有甲方乙方、客户服务这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虚概念,而看不到咨询公司哪怕最底层最有特色的一些东西。


这些东西可能是大众根本不知道的,所以编剧往往觉得没必要交代。


可是,这些视野之外的东西又恰恰是最有趣的,闲来一笔既可以让人物形象更丰满,也可以让人有一种更真实的代入感。

  


细节不够鸡汤凑


编剧们常常对女强人的穿着打扮有根深蒂固的误解。


觉得她们都是一群喜欢穿大牌洋装、系腰带、头发打理的一丝不苟,天天踩恨天高拎prada LV 的主。


实际上工作的心里都清楚:


职场对职场女性的第一要求永远是“耐造”,而不是精致。

 

近年来在职场里背Coach, TB,longchamp, MK这类轻奢的,比例远远超过换着花样换新款奢侈包的比例。因为这些包包更符合年轻人的经济水平,也更“耐造”。

 

至于恨天高,我其实只在很少场合、见过很少的女强人,非执着地蹬着恨天高嗒嗒嗒地从家到办公室,再嗒嗒嗒地从办公室穿回家的。


办公室都不放几双应对不同场合的鞋吗?

 

老喜欢给高大上的公司用格子间是个挺大的漏洞,咨询公司就更不应该了。


但凡这种要charge hourly rate,频繁出差的工种,真没听说公司还傻傻地给每个员工保留一个工位的。

 


记得大四听罗兰贝格的师姐回来宣讲,说自己base 在上海,就在大学里租了个铺位放行李。连房子都不用租,反正老出差。


我的第一份工作,三年里在办公室呆的时间加起来不超过一个月,除了前台有张桌子,HR有张桌子,连行政和市场都是没有固定工位的。因为这样可以帮公司节省大量成本。

 

还有一个细节是:职场里层级越高的女性,往往穿着越随意,而不是越刻意。


我还是小土豆的时候每天只敢穿黑色小西装和最保守的中跟鞋,人家女高管天天穿着红色sweater在办公室里晃也不会有人说。


形象、价值观、周边社会舆论滞后于时代


电视剧里有些元素是进步的。比如主角配角的穿着打扮、她们从事的职业设定、所经历的狗血桥段和故事背景,往往能做到与时俱进。

 

你可以听到那些最流行的词:二次元、直播、微信、多元化……可说出这些词的人物观点还是在炒作那些五六年前的梗,什么小三、处女、剩女、婆媳矛盾……

 

职场女性形象和价值观也和多年前并没有任何进化:

 

那些背景好、智商高、热爱工作的,普遍都是攻气十足的女强人。一个电话就能让对方升职或破产,不分场合摆出一副高高在上、颐指气使的架势;


 生气必须瞪眼大喊,着急必定自乱阵脚——总之,她们是一群外强中干的美丽窝囊废。

 


那些出身惨淡、够勤奋、靠后天努力爬到一定位置的,都必定特别需要男人。


如果她已经有一个男人了,她们就得围着他团团转;如果她还没有男人,就得想着怎么从别人手里抢一个;

 

除了琢磨着男人,她们身边还围绕着很多敌人,包括但不仅限于倒霉闺蜜、贪婪父母、奸诈小三、不成器的兄弟、渣男ex、坏心眼婆婆……


总之无论她们之前多勤奋优秀,你看不到她们流露出任何自我提升、充电成长的愿望。


无论她们已经到了什么位置,那对她们就是一份活,而不是事业,所以总归比不上找男人归宿的吸引力大。


成天看不到她们工作、加班,基本就是和闺蜜、男人、家庭亲友团叨逼叨。劝了这个劝那个,家务事比工作还繁忙。

 

电视剧里的舆论总是特别一边倒:


28岁单着是剩女、10年长跑不结婚是感情有问题、离婚后就要从一棵树换到另一棵树、比较强的人最好让着弱者毕竟你什么都不缺……


五年前这些还能代表一些主流,我只能说五年来这个社会移动互联化地太快、各种裂痕鸿沟差距愈发增加,再把这些作为吸引眼球、引发剧外讨论的普世价值观,本身就是一种平面化的表达,是不爱动脑筋者的落伍。

 


不是女强人,是强女人

 

我工作超过十年,接触的职场女强人很多,并不曾见过有可以一言以蔽之的铠甲面具,她们每一个都立体而复杂:

 

——有的和蔼可亲,却可以眼睛不眨地开掉最心爱的下属;


——有的向来面目狰狞,却能从香港治安最差的地带救回险些入住黑店的同事,还满世界带她找酒店;


——有的和我鲜有交集,却在我离职那一天非要送我圣经,并费了一个小时的口舌布道;


——还有的明明在最时尚光鲜的行业,却总鄙夷着物质的一切,向往着回归最自然纯朴的生活……

 

你无法用简单的言语做成冰冷的模板和框架,去一个一个套在她们身上。


因为每一个都是活生生的人,立体的、复杂的、难以理解并变幻莫测的职业女性。


犹如这立体、复杂、难以理解并变幻莫测的生活。




-作者-

温言,职场写作人,终身学习者。毕业于北京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著有《第2份工作》《你只是还未全力以赴》《世上没有怀才不遇这件事》,豆瓣2016年度畅销书《把小日子收进手帐里》。


实习编辑:小闲



关注公众号 "十点读书会"

160万小伙伴,10天共读1本好书

后台回复关键字“领读包”

查看51本十点共读书目合辑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入共读

明日共读新书《刀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