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洞见
在转型时代的中国,洞察,见解。新鲜独到,犀利理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深夜书屋  ·  这本书能让你彻底搞懂中国政府运作体制~ ·  2 天前  
深夜书屋  ·  今年别的书可以不读,但这本一定要读完! ·  2 天前  
洞见  ·  比猪更怕过年的,是中年人 ·  3 天前  
青年文摘  ·  请积极夺回线下的生活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洞见

中年转运最快的方式:走出去

洞见  · 公众号  · 美文  · 2024-10-27 20:20

正文

洞见 (DJ00123987) ——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作者:洞见yimo

最了不起的外出,是走出自我。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 洞见主播亚楠朗读音频


互联网人 @老喻 讲过一件趣事。

有年夏天,他在上海连续参加了三场饭局,分别是商学院校友圈、金融艺术圈以及生意伙伴圈。

结果每场饭局上,他们这群中年人都在讨论“运势”“八字”。

原因也很简单,这几年很多行业失去红利,大家都在重新出发,寻求好运、祈求转运。

所以这几年很多搞“迷信”的人,赚得盆满钵满。

时来运发,扁担开花。没有人不希望自己有个好运气。

但老喻说: 好运不是玄学,而是可以设计的。

好运的本质是与不确定性共舞。多接触,多链接,才能提高好运的概率。

走出去,以开放的心态面对生活,才能被命运之神垂青。


01

  • 走出家门,多社交。


现在很多人都在讲中年人要学会享受孤独。

但万维钢说: 很多人的孤独其实是中年封闭,它会让一个人僵化。

一个人需要不断和外界接触,才能拥有更多的机会和可能。

作家 @克里斯蒂 讲过一个故事:

做零售的巴格贾想要转型做汽车销售,但是每次去应聘都被拒绝。

很多人劝他说:没有机缘,还是放弃吧。

但是巴格贾却偏偏不信邪,反而用自己的方式来为自己创造契机。

零售工作中,他每天接触的客户五花八门,其中不乏汽车行业的从业者。

他每次都细心留意客户身份,一旦遇到汽车行业的人,就会主动结交,并请教汽车销售的知识。

不到半年时间,他就认识了十几个新朋友。

在日常的相处中,有个奔驰经销公司的经理,对他产生了兴趣,邀请他加入自己的团队。

就这样,他成了对方麾下首位没有经验的销售顾问,实现了自己的职业跃迁。

《破圈》中有这么一句话:

“我们要有一颗好奇心,一种结识不同人的意愿。”

去结识不同的人,去经营新的关系,我们才能获得命运的垂青。

2000年的时候,巴黎大学举办过一场“创业游戏”。

参与游戏的有一千人,每个人的初始资金一致,能使用的赚钱技能也一致。

一周过后,有不到两百人赚得盆满钵满,剩下的八百多人濒临破产。

游戏之后,举办方复盘发现: 失败者大多厌恶社交,他们大多“闭门造车”,而不愿去求助陌生人。

而胜利者恰恰相反,他们擅长借助外力,凭借好的人缘迅速组织好完备的资源,成功达成目标。

人际关系学大师卡耐基说,一个人成功的因素中,知识、经验、技术只占15%,剩下的85%全由人际关系决定。

人际关系单薄,圈子发挥不了作用,我们就失了85%的胜算。

独木不成林,单弦不成音。

人脉的时代里,能胜出的人,往往都是社交高手。人脉越广,朋友越多,人越幸运。


02

  • 走出舒适区,多尝试。


投资人冯仑曾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

“整天待在家里的人,永远碰不到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馅饼就是好运。

一直待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等待好运上门,无异于“守株待兔”。

学会走出去,突破自己熟悉的环境,人生才能遇到新的发展,新的可能。

我自己是传统媒体出身的。

十年前,传统媒体还是香饽饽。

当时我在北京一家知名媒体担任副主编。稳定、体面,收入也算不错。

靠着经验和资历,我也可以躺得很舒服。

但是,13年前后,我敏锐发现很多人开始有了线上阅读的习惯。

我那时感觉,传统纸媒也许会就此衰落。

于是我选择离开北京,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回到合肥创建了洞见自媒体。

凭着多年的纸媒经验,借着风口,短短几年,洞见就成了全国数一数二的大号。

我自己也实现了财务自由。

很多人说我运气好,但是我想如果当时没有勇气脱离安逸,只怕再好的运气,我也抓不住。

美国作家斯宾塞·约翰说:

“生活永远在变化中,而变化就意味着危机。享受惯了舒适,人也就成了呆子,最终将一事无成。”

一直待在舒适区,人也会慢慢变得平庸。

想要有新的突破,好的运气,就必须拒绝安稳,不断迎接新的挑战。

主持人倪萍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山东话剧院工作。

她当时出演了不少电影,很快就被评为国家二级演员。

随着年龄增长,她的演出几乎少了很多。

绝大部分女演员都会在这个时候选择在工作上“躺平”,然后专心相夫教子,安定舒适地过完后半生。

倪萍却做了个大胆的决定。

她放弃了自己的演艺生涯,跑到北京,开启了自己的主持事业。

1988年,倪萍成为央视实习主持人。

两年后,凭着专业能力,她被央视领导看中,成为春晚主持人。

由此开始,倪萍逐渐为全国观众所熟悉,最终成长为连续13年主持春晚的央视一姐。

作家 @木木 说: 一个人总是在原地打转,就隔绝了一切好运降临的可能。

眼前的生活固然稳妥,但是跳出去才能领略命运的波澜壮阔。

去没去过的地方,见没见过的人,做没做过的事,持续地尝试与突破,终将让你和好运撞个满怀。


03

  • 走出固有认知,多思考。


@古典老师 讲过打工人王鹏的故事。

王鹏是一个公司的技术岗,人到中年,体力和脑力大不如前。

他向古典求教,希望知道自己未来的职业之路如何规划。

古典建议他转型做管理。

他听完立马显露出鄙夷的表情,说管理层就知道假大空。

天天拍拍老板马屁,做做PPT,动动嘴皮子,活都分下去,啥也不干。

他觉得管理层一无是处,远不如自己搞技术好。

古典听完之后说:你这是狭隘的专业主义,建议你先了解一下,再做决定。

随后一个月,王鹏开始多方了解管理岗的工作,又和自己的领导谈了谈。

他才知道,管理也是一门学问。

不仅要深谙心理学,平衡利益关系,还要恩威并施,要知人善任。

王鹏感慨:聊完才知道,自己之前有多狭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