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场继续强势,最近几日市场轮动到新能源、医药表现,节奏上轮动低位板块符合预期,但强度是超过预期的。
前期医药板块因为美国生物安全法案影响CXO进而影响整个板块短期情绪,经过市场充分消化及近期市场情绪回暖后,医药板块情绪也明显回暖,一方面,部分医药企业业绩超预期封板、眼药阿托品获批冲高回落再冲高、创业板大涨后医药权重表现等等因素都有关系,形成医药板块情绪强正反馈,另一方面,大摩再上调宁德时代目标价之后,也上调了药明康德目标价,宁德时代的表现也拉动了药明康德,进而拉动了CXO。
今天,港股创新药ETF上涨3.61%,A股创新药ETF上涨2.23%
当前创新药估值回落到历史相对较低区域,宏观和产业层面在2024年均有利好预计会推动创新药板块上行。
行业估值上升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美联储本轮加息周期结束,
虽然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幅度有分歧但对美联储降息的方向性判断相对一致。前期因为美债利率走高而压制的创新药板块估值压力逐步缓解,
创新药属于利率高度敏感性行业
,创新药企需要风险投资和融资输血,美债对应的无风险收益率高,创新药企越难融资,同时停止加息或逐步降息将使得
创新药企业融券得以改善
,行业持续资金投入得以保障。
创新药企业研发投入要求较高且持续,未来流动性压力预期减弱,有利于该行业未来的表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要提升宏观政策一致性,医药是过去几年严监管的代表性行业之一,监管政策态度的松动也可能推动板块估值出现修复。
创新药的波动性相比其他医药子行业更大,行业好转的过程中弹性也最大,从历史医药反弹的过程看,
创新药的反弹也处于医药细分行业中反弹最多的水平。
创新药中长期投资价值值得关注,
我国人均医疗支出占比gdp较低
,未来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对于肿瘤、高血压等医疗方向,创新药是可突破的方向,相比美国生物科技的历史经验,创新药前景广阔。
从创新药发展趋势看,近些年行业发展提速,国内创新药相关企业大多数赴港上市,创新药板块逐步壮大,国内政策引导日益规范,研究转换成果时间逐步缩短,
对比美国创新药占比达到近80%,国内仅占10%左右
,未来发展空间可期,有望复制家电、手机以及汽车行业的发展轨迹;
未来两年是创新药产品周期集中兑现收入的阶段
,这一点是相比其他医药细分行业中长期明显的优势。
创新药相比其他细分行业的其他长期优势是可以持续通过产品创新迭代,
长远天花板较高
。
放到长期看,影响医药的【政策周期】和【市场周期】进入到末端共振。2018年以来的“以集采为核心的政策周期”进入到出清后端,对【政策影响的产品类资产】影响弱化;2019年以来的“政策免疫逻辑的市场周期”进入到出清后端,对【政策免疫类及商业模式类资产】影响弱化。
美降息预期逐步明确,或利好24年全球生物医药投融资回暖。
海外宏观指标方面,2023年12月13日,美联储货币政策委员会宣布,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区间维持在5.25%到5.50%不变。截至2024年2月23日,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4.26%,相比10月最高值4.98%已下降72bp。此外,2024年1月美国CPI同比增速为3.1%,增速环比下降0.3pct;美国12月PPI同比增速为0.9%。
左图:
2023.1.3-2024.2.23 美债收益率(%)
右图:2020-2024.1 美国CPI与PPI同比变化(%)
从投融资结构看,2023年创新药BD首付款总额为267.64亿元,首次超过IPO募资总额。创新药BD首付款的融资占比从2020年的3.4%大幅增加至2023年的38.3%
2024年国产创新药上市数量有望创新高,迎新产业周期
2023年首次申报上市的国产创新药数量为65个,
与往年20多个相比,数量大大提高。
根据新药上市审批周期,
这65款国产创新药大部分有望于2024年逐步上市,
越来越多的创新药公司从研发阶段进入到商业化兑现阶段,国产创新药有望迎来新产业周期。
图:2018-2023年国产创新药首次申报上市的数量(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