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女性健康。新辅助治疗(neoadjuvant
therapy, NAT)在当前乳腺癌综合治疗中承担重要作用,主要用于降期手术、降期保乳、降期保腋窝和观察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对NAT反应的准确评估进一步为乳腺癌后续系统治疗提供重要指导。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 pCR)患者较病理非完全缓解(non-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 non-pCR)患者有更长的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只有不足50%的乳腺癌患者行NAT后能达到pCR,部分患者在治疗期间疾病会出现进展。因此,寻找一种全面、无创、早期预测、准确评估患者对NAT反应的方法,筛选出对NAT敏感的患者,对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乳腺癌NAT疗效评估常用方法包括影像学评估和病理学评价,分别依据实体瘤客观疗效判定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urs, RECIST)和Miller-Payne(MP)系统进行评判。虽然RECIST 1.1广泛用于评估乳腺癌对NAT的反应,但该方法具有一定局限性,如炎性乳腺癌等形状复杂、边缘不规则的肿块,表现为非肿块强化的乳腺癌、多灶性或多中心性癌灶,使用肿瘤径线测量进行评估的准确性将会降低。并且在纤维化或坏死组织存在的情况下,病灶大小测量也会存在偏差。特别是使用二维径线测量时,治疗后持续存在的无活性残余组织可能会低估乳腺癌对NAT反应。因此,这种基于治疗前、后图像的影像学评估有时可能与病理证实的结果存在差异,无法充分满足评估需求。除了术后病理评估外,尚未有一种可靠的方法精准判断乳腺癌患者对NAT敏感性。MP分级标准是一种合适的病理评估方法,它以肿瘤细胞密度和形态为基础,术后乳腺癌肿瘤细胞数量无变化或肿瘤细胞减少小于30%归为MP 1~2级。我们可以将MP
1~2级的肿瘤定义为药物不敏感,长期预后通常较差。但由于病理评估只能在手术后进行,因此对于乳腺癌NAT是否敏感的“早期预测”颇具挑战。
乳腺MRI因其无辐射、高软组织分辨率、多方位、多序列及多功能成像等优势,在临床上广泛用于乳腺癌NAT的反应评估。先前研究表明,影像组学通过提取、分析并量化图像中肿瘤的纹理、强度、形态等肉眼无法识别的特征,从而定量分析乳腺癌肿瘤的异质性,有助于乳腺癌NAT疗效的精准评估及预测。动态对比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 DCE-MRI)在评估及预测乳腺癌对NAT反应方面有较好的效果。一项Meta分析表明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可以提供基于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的早期反应生物标志物,并且在识别乳腺癌NAT后的pCR方面甚至可能优于传统的DCE-MRI。而包括DCE-MRI与DWI在内的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r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pMRI)在预测NAT治疗反应方面优于单独使用任何一种方法。最近发表的一项Meta分析表明,影像组学特征联合临床信息建立的联合模型对NAT的pCR预测会更精确,但对于大部分研究未探讨影像组学与乳腺癌对NAT敏感性的关系,这些研究多将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 PR)、Ki-67增值指数作为二分类变量纳入研究,但有研究表明Ki-67、ER可以作为连续变量影响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及对系统治疗的敏感度,并且分类变量在实践中也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求。
因此,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欧阳祖彬教授团队研究探讨基于mpMRI影像组学特征及临床病理变量构建的影像组学-临床联合模型对乳腺癌NAT敏感性的早期预测价值,以期早期预测及评估乳腺癌对NAT反应,为乳腺癌精准化治疗提供方向。
该项目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YFA0714002)重庆市卫生计生委医学科研项目(2015MSXM011)的资助。
DOI:
10.12015/issn.1674-8034.2024.06.012
】
(作者:赵青,苏桐,代婷,王锐,张硕,陶阳,吕发金,欧阳祖彬)
点击此处
“
阅读原文
”
可查看详细内容;关注“磁共振成像传媒”公众号与《磁共振成像》杂志共同成长!
欧阳祖彬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导师。
专业方向:
胸部影像学。2016年到匹兹堡大学医学院分子影像中心访学1年,主要进行肿瘤分子影像学实验研究。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4年。擅长乳腺X线、乳腺CBBCT和MRI疾病诊断,胸部疾病影像学诊断;擅长肺结节CT引导精准穿刺定位。
学术兼职:
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乳腺学组青年委员,重庆市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胸部学组副组长,重庆市医学会放射医学分会乳腺专委会副组长,重庆市医学会放射医学分会介入学组委员。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肺结节以及淋巴瘤MDT专家成员。
获得成果、奖项、荣誉等:
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实用乳腺肿瘤学》,参译《乳腺外科学》等专著。
白颖楠
周蓉艳
宁子睿
李卓琳
【磁共振成像
2024
年
06
期】
乳腺癌发病率已跃居全球肿瘤性病变首位,且仍呈上升趋势。新辅助治疗(
neoadjuvant
therapy, NAT
)已被广泛应用于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磁共振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具有良好的软组织
...
出版日期:
2024
年
06
月
2.
Kaiser
评分与表观扩散系数对哺乳期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效能研究
杨喆璇
赵鑫
谭世芳
程美英
沈艳勇
张晓雪
冯占起
王长浩
【磁共振成像
2024
年
06
期】
目的
评估
Kaiser
评分与表观扩散系数(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
)对哺乳期乳腺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效能。
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6
年
10
月至
2023
年
10
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术前乳腺
MRI
检查的
65...
出版日期:
2024
年
06
月
3.
乳腺
X
线及
MRI
特征联合临床病理预测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
周晓平
杨蔚
尹清云
张宁妹
张朝林
刘开惠
吴林桦
【磁共振成像
2024
年
05
期】
目的
探讨基于临床病理、乳腺
X
线(
mammography,
MG
)和
MRI
特征预测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with microinvasion, DCISM
)的价值。
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
2019
年
6
月至
...
出版日期:
2024
年
05
月
4.
基于
DCE-MRI
的
3D-MIP
重建及多参数评估
BI-RADS 4
类乳腺肿瘤
梁泓冰
宁宁
赵思奇
李远飞
武玥琪
宋清伟
杨洁
高雪
张莫云
张丽娜
【磁共振成像
2024
年
05
期】
目的
探讨动态对比增强
MRI
(
dynamic
contrast-enhancement MRI, DCE-MRI
)瘤周血管特征结合瘤内血流动力学参数在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BI-RADS
)
4
类肿瘤中的鉴别诊
...
出版日期:
2024
年
05
月
5.
多模态影像组学列线图术前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张舒妮
赵楠楠
李阳
朱芸
杨静茹
张澳琪
顾一泓
谢宗玉
【磁共振成像
2024
年
04
期】
目的
探讨多模态影像组学列线图术前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腋窝淋巴结(
axillary
lymph node, ALN
)转移的价值。
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1
月至
2023
年
6
月在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
224
例患者的
...
出版日期:
2024
年
04
月
6.
基于两种
Dixon
技术的乳腺磁共振
T2WI
序列图像质量对比研究
蒋平平
陈燕清
黄涛
官晓晖
陆虹宇
邓德茂
【磁共振成像
2024
年
03
期】
目的
对比分析乳腺
MRI
T2WI
序列中双回波快速水脂分离(
Fast
Dixon
)技术与传统两点法水脂分离(
Dixon
)技术图像质量,探讨两种
Dixon
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2
年
6
月至
2023
年
3
月广西壮族自治
...
出版日期:
2024
年
03
月
7.
MRI
影像组学预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分子分型的价值
张丁懿
黄小华
沈梦伊
张丽
何欣
【磁共振成像
2024
年
03
期】
目的
探讨基于
MRI
影像组学预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
Luminal
型和非
Luminal
型的临床价值。
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
2021
年
4
月至
2022
年
12
月经病理证实为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的患者
149
例,均在治疗前两周进行了
MRI...
出版日期:
2024
年
03
月
8.
基于机器学习的组合模型在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中的价值
岳文怡
张洪涛
高珅
周娟
蔡剑鸣
田宁
董景辉
刘渊
白旭
盛复庚
【磁共振成像
2024
年
03
期】
目的
探究基于机器学习组合模型的影像组学在预测肿块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NAC
)疗效中的价值。
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1
月到
2021
年
10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的
97
例接
...
出版日期:
2024
年
03
月
9.
不同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乳腺癌中的应用进展
冯雯
刘欣然
卢星如
雷军强
【磁共振成像
2024
年
01
期】
乳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充分了解不同功能
MRI
技术在乳腺癌中的应用有利于推进乳腺癌诊疗的发展。本文通过介绍不同功能
MRI
技术在乳腺癌早期诊断和晚期预后评估中展现出的临床科研价值,说明基于灌注、代谢、扩散
...
出版日期:
2024
年
01
月
10.
乳腺癌精准诊疗的重要工具
——MRI
定量分析技术
蔺璐奕
顾雅佳
【磁共振成像
2024
年
01
期】
乳腺癌严重威胁女性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
MRI
是乳腺疾病诊断中重要的工具。随着近年来软硬件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
MRI
定量特征被挖掘出来,并较形态判读等非定量特征展现出来更大的优势。本文简要论述了包括常规
...
出版日期:
2024
年
01
月
《磁共振成像》杂志创刊于2010年1月,为国内第一本医学磁共振专业期刊,为公开获取(OA)期刊,业务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现为月刊,每月20日出版。《磁共振成像》杂志实行同行评议制度(双盲)和三审三校制度,刊发周期约180天。遵循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ICMJE)、世界医学协会(WMA)、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科技部
等国际社会团体、国内政府机构制定的医学伦理和出版伦理。办刊宗旨:坚持党的出版方针,反映磁共振成像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成果,促进我国磁共振成像事业发展,为提高医疗诊断质量、保障人民健康服务。办刊理念:办精品期刊、促学科发展、惠百姓健康,打造世界一流的磁共振媒体。杂志特色:特别注重多学科交叉合作与科研成果转化。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前沿性、实用性和原创性,重点报道磁共振成像相关的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数据库收录:《磁共振成像》杂志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2023年版,被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2013-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2013-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
CSCD
)
核心库来源期刊(2021-2024年度)、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23-2026年)、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
CSCD
)
扩展库来源期刊
(
2013-2018年度
)
。同时,被国内知名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华医学期刊网、中国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国家科技期刊开放平台、重庆维普
等数据库
收录;还被世界六大检索系统之一——美国《化学文摘》(CA
)
以及美国《剑桥科学文摘
(
自然科学)》(CSA)、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波兰《哥白尼索引》(IC
)
等数据库收录。
官方在线投稿/审稿网址:www.cjmri.cn,免费阅读:全文免费阅读网站:www.chinesemri.com和http://med-sci.cn/cgzcx/,免费电子刊订阅网址:http://article.chinesemri.com/Emailalert/。
官方微信公众号:磁共振成像传媒(cjmri-media)。
编辑部电话:010-57155853、010-57155377、010-67113815,编辑部邮箱:[email protected],编辑部微信号:cgzcxbjb。
上下滚动查看更多
近日接到多名作者举报:有人冒充本刊编辑名义以各种理由向作者发邮件、打电话、发快递、加微信好友,目的是让作者相信他/她是编辑部的工作人员,以便今后诈骗作者钱财。更有甚者,有不法之徒私刻我刊编辑部公章向作者发放优秀论文证书等证件。
以上行为已严重影响本刊声誉及作者的工作和生活!我刊编辑部提醒您遇到骗子要不听、不信,及时揭发、举报骗子行为,积极向公安机关、我刊编辑部提供相关证据(如果受到经济损失,请保存并提交往来电话、邮件、微信等录音、录像、汇款单据、截屏等证据)。
我刊银行账号:
开户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劲松支行;
户名:《磁共振成像》杂志社有限公司;
账号:344156659971。
如有向其他账户转账的,与我刊无关,后果自负。
我刊联系方式:
编辑部电话:010-57155853,010-57155377,010-67113815
编辑部E-mail:[email protected]
编辑部办公微信号:cgzcxbj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