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雪花如糖
大学教师,文字爱好者。喜欢简单的生活,随心所欲的写作。约稿、转载请简信。<br>我已委托“维权骑士”(rightknights.com)进行维权行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物道  ·  玉兰花开,一瞥惊鸿 ·  21 小时前  
商务范  ·  我用过最好的洗发水!洗完再也离不开… ·  3 天前  
潮人  ·  lulu女孩正在集体“跳槽”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雪花如糖

读《今生今世》:胡兰成与他的八个女人(下)

雪花如糖  · 简书  ·  · 2017-11-03 17:41

正文

图片发自简书App

文丨雪花如糖

读《今生今世》:胡兰成与他的八个女人(上)

五、桃叶婀娜

1944年8月,在一个阳光温暖、安静的日子,没有隆重的仪式,仅凭一纸婚约,胡兰成和张爱玲正式确立夫妻关系。她郑重地写下:胡兰成、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他遂提笔加了一句: 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兵荒马乱的年月里,俩人能守在一起过安稳踏实的日子,这既是爱人间的承诺,亦是美好的期许。

谁料,没过多久,胡兰成就亲自打破这个承诺,狭小的感情世界里,挤进来另外一个人-----17岁的护士小周。

同年11月,奉汪精卫之命,胡兰成去汉口接收《大楚报》,任社长一职,因住在汉阳医院楼下,自然结识了产科护士周训德。

小周长身苗条,肩圆圆的,在一字肩与削肩之中,生得瘦不见骨,丰不余肉。

在胡兰成眼里,小周是极美的------尽管同事说周小姐的相貌只能看得过去。

由于常在一起喝茶、聊天,一来二去,俩人熟络起来。胡兰成,禁不住爱上了年轻漂亮又有点调皮的小周。

此时的武汉是沦陷区,警报常鸣,空袭不断,从武昌投下的炸弹,其声音随江水波浪滚到汉阳堤下。可是,胡兰成的世界里,依然岁月悠悠、江河浩荡。他和她经常到江滩上并肩散步、嬉水玩沙、坐看夕阳。

他不停地逗她,先说你做我的学生,又说你做我的女儿,再说你做我的妹妹,最后终于说我想要爱起你来了,你做我的老婆吧。年轻的女孩,那禁得住成熟男人这般的撩拨,尽管嘴上一个劲地拒绝,还是娇嗔地在照片上写下:

竹叶坏水色,郎亦坏人心。

在母亲的允诺下,小周决定以身相许,来报胡兰成的恩情。这种恩情非物质上的馈赠,仅仅是男人对女人的爱意。

胡兰成当然喜不自禁,很快和17岁的女孩有了肌肤之亲,在他眼里,这是和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一样的侠意。

次年春天,胡回上海小住一月,与爱玲一如往常,并当面提起小周,爱玲竟糊涂地不知道嫉妒。

五月,胡兰成归心似箭,匆忙返汉,来寻小周,见心上人脸色腊黄,一阵怜惜。短暂的分离,使二人的感情愈发浓厚,再加上胡又患病,小周悉心服侍,俩人如同夫妇。

八月十五,日本天皇向全世界发布降书。时局逆转,《大楚报》随即注销。大难临头,人心慌慌,唯胡兰成暂时将前程搁置一边,江山美人,先顾念起后者。他对小周说:

我不带你走,是不愿你受苦。此去我要改姓换名,但避过两年,我将从头做事。不出五年,又可用现在的姓名,至那时必来迎你……你要当心身体,不可哭坏。你的笑非常美,要为我保持。待将来再见时,仍像今日的美目流盼……我的薪水尚有余,现在我都给你,约够你添补家用两年……我们为欢方未央,亦且留到将来,我们还有长长的日子。

面对可能的生离死别,胡兰成收起多情文人的肝肠寸断,而是殷殷嘱托,为小周安排好一切生计,并把身上的积蓄留给她。对待周训德,他是真正地把她当作心肝宝贝来疼来爱的。

读到这里,心里隐隐作痛,既为这段忘年恋的炽热,又为张爱玲而鸣不平。几次分别,胡兰成从未对爱玲说起过这样情真意切的话语。


六、十八相送

离开武汉后,胡兰成匆忙回上海和青芸告别。之后又悄然南下,一路逃亡到杭州斯宅。

斯宅,乃他中学好友斯颂德的家。由于诸多不安全的因素,斯伯母只好派姨奶奶范秀美护送胡兰成,去她乡下娘家避祸。

姨奶奶年轻时生得明眸皓齿,雪肤花貌,声音娇亮。虽说现在已过中年,然风韵犹存。在胡兰成眼里,其生相与腰身,只有二十几岁。斯家老爷去逝后,她进桑蚕学校学习养蚕,当养蚕指导员,后又帮着采桑种地,维持一大家人的生计。因做事干净利落,受人敬重,人称范先生。

胡兰成向来喜欢豁达、从容、慷慨、能干的漂亮妇人。逃亡路上能与范秀美作伴,自然无话不谈。他讲他与张爱玲、小周的种种往事,她诉说自己在斯家十几年的光景。在他笔下,范秀美的一切是如此动人:

她说她在斯家及在蚕种场的事,她的少年事与现在事,只觉她的言语即是国色天香; 她的人蕴藉,是明亮无亏蚀,却自然有光阴徘徊。她的含蓄,宁是一种无保留的恣意,却自然不竭不尽。她的身世啊,一似那开不尽春花春柳媚前川,听不尽杜鹃啼红水潺溪。历不尽人语秋千深深院,呀,望不尽的门外天涯道路,倚不尽的楼前十二阑干。

"送郎送到一里亭,一里亭上说私情",戏文里的桥段在胡兰成与范秀美身上变成了现实,本应该危机四伏、惊惶失措的流亡逃窜,却变成了处处青山绿水、欢声笑语的十八相送。

正是这段十八相送,成就了胡范二人的露水姻缘。

到了温州乡下,生活清贫,居住狭促。然而,胡兰成看范秀美,越看越亲,越看越爱。他的世界里,有了秀美,便是一切,俩人同吃同卧,颇有举案齐眉的恩爱。

此时,张爱玲到达温州。

千里迢迢来寻夫,胡兰成见了爱玲,不是感激,而是不喜,说:"你来做什么,还不快回去。"

是怕张爱玲看到他生活的窘迫,还是怕打扰了他此刻安稳美好的生活?或是怕引来别人的注意,自己的处境会变得不安全?

或许,这些因素都存在。

然而,在察觉了胡兰成和范秀美的关系后,爱玲并沒有嫉妒,反而说范先生是美的,与她一起聊天,并为她画像。画着画着,一阵惆怅,不得不搁笔,原来范先生的眉宇神情竟和胡兰成越来越像。

张爱玲内心是矛盾的,自己所爱的男人与另一个女人同床共枕、耳鬓斯磨,任凭谁心里都会不自在;但她又是善良的,懂得患难夫妻的不易,因而又对范秀美有着尊重和感激,所以回上海后才不断地往温州寄钱。

不过,张爱玲此番前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得到一个答案: 自己与小周之间,胡兰成究竟选择谁?

感情中向来摇摆不定的胡兰成,自然不会做出选择。对爱玲的逼问,他觉得难以理解: 高高在上的爱玲,犹如身在仙境,怎会有普通女子的嫉妒?

可是,他忘了: 仙女也是女人。

在温州呆了二十多天,张爱玲被迫离开。船将开时,望着胡兰成远去的背影,她撑着伞,伫立在雨中,对着滔滔江水,哭泣了很久。

一朵开在尘埃里的卑微花朵,因了小周,而变得枯萎凋谢。

几个月后,胡兰成偷偷潜回上海,在爱玲家住一晚。往昔的亲密亦不见,有的只是无端的嗑碰与赌气,于是俩人分房而睡。次日早上,她深情地唤出一声"兰成",也未能挽回他的心。这一次短暂而又不愉快的重逢,竟成了二人的诀别。

从今往后,一别两宽,各自天涯,永不相见。

回温州后不久,胡兰成就接到爱玲的绝交信,还有30万的生活费。她已下定决心,彻底地从这段复杂又纠缠不清的感情中退出。


七、樱花人意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料到时局可能会变,胡兰成离开温州,辗转香港,又远渡日本。

一枝,是他的女房东,一个二十多岁的少妇。丈夫是入赘过来的,窝囊无能,经常出门在外,家里还有一位阿婆。一枝负责每天给胡兰成洗衣煮饭,早起送茶,晚上辅床,再举躬后退,掩门而去,有着日本典型的家庭妇女气质。

仅仅在一枝家住了三天,胡兰成就按捺不住风流的性情,趁看电影时,试探性地将手搭在一枝臂膀上。

丈夫常年冷漠,见这位中国男人对自己流露出爱意,一枝心里是欢喜的。不仅如此,胡兰成外出时还会给她写信,买小物件,闲时又陪她去菜市场、百货商店,再奉上一句赞美: 你生得真好看。这些细微的关照,让一枝很受感动,瞒着众人,与胡兰成偷偷地过起了夫妻一样的生活。

才两年的时光,一枝就对这段违背人伦的感情,生出了无限的忠诚和迷恋,她对胡兰成说:

你是世界上最最好的,你若让我死,我就死。真的,你说一声,我即刻就死。

然而,情意绵绵的话语终究抵不过现实的力量。她不可能离婚,抛夫弃子,嫁一个流浪天涯的异国男人; 而他更不可能冒着风险,公开娶一个离婚的东瀛少妇。

后来,胡兰成搬往别处,与一枝也曾藕断丝连,但另一个极为厉害的女人的出现,使得这段感情迅速熄火,再也没有重新燃起的希望。

一枝,像春天里开在电车线路旁的樱花,曾在胡兰成的心里灿烂过,照亮了他在日本黯淡的生活。但终究和小周、范秀美一样,不过是胡兰成情感世界里的一个匆匆过客。

八、良时燕婉

前文提及的那个厉害角色,名叫佘爱珍。

先来看一段胡兰成与佘爱珍的日常对话:

"爱珍呀,爱珍"

"哎!"

"我的老婆老了,我要找个新鲜的。"

"呵呵,你的良心真坏,自己先招了,你有这个胆吗?"

"我与你既沒登记,又无媒人,想赖掉很容易。"

"你敢再说一遍?"

"爱珍,我要做和尚去。"

"好啊,拣定日子,我送你去寺庙。"

"唉,做人真无趣。还不如死掉算了!"

"兰成,你若有个长短,爱珍我也跟了你去。"

……

夫妻之间,既有顽皮的吵架斗嘴,又有生死相随的赤诚。

1954年3月,48岁的胡兰成与50岁的佘爱珍,在日本结为夫妇,共度晚年。此后,他再也不敢招惹其她女性,这是令人诧异的。

这个佘爱珍,究竟是怎样的一位女人,竟能把胡兰成收拾得如此服服贴贴。

胡兰成的书里,写起佘爱珍,洋洋洒洒四万言。字里行间又爱又敬,足见其在心目中的地位。若细说起这位上海魔女的人生经历,估计得三天三夜。这里,简要提几句:

佘爱珍,本名佘妙珍,上海茶商佘铭三家的三小姐。生得颀长白皙,犹如出水芙蓉,亭亭玉立,却又有着男孩子的调皮与洒脱,仗着父亲的宠爱,愈发刁蛮任性。长至十几岁时,追求者甚多,富家子弟环绕左右,她享受着女王的待遇,便渐渐放松女孩儿的警惕,与他们交往。

有位吴姓少爷,迷上了佘爱珍,知她不同意,便设计将她灌醉,强行占有,并致她怀孕。吴家母子哭哭涕涕,以死相逼。无奈之下,她进了吴家门,尽礼尽孝,像薜宝钗一样慷慨大气,但又比她喜气顽皮,一家人都喜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