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财务与会计
财政部主管、中国财政杂志社主办的综合性财会业务指导刊物——《财务与会计》(刊号CN11-1177/F,邮发代号2-881)官方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刊物信息,开展财会审领域时政宣传、资讯传播、实务交流、理论研究、业务处理、人文分享。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财务与会计

上班摸了一天鱼,为啥还是这么累?

财务与会计  · 公众号  ·  · 2024-07-20 07:00

正文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摸鱼”经历?


明明有堆积如山的工作,却总走神儿,要不刷社交媒体,要不就是发消息和“吐槽搭子”一起闲聊,又或者莫名其妙地开始刷短视频……终于这样扛到下班, 明明没干多少工作,却觉得身心俱疲。



这是因为: 上班“摸鱼”可能比认真工作更累!


1

一边工作,一边“摸鱼”
身体和精神都更紧绷

工作时间“摸鱼”带来的疲惫感,首先来自高度紧张的精神和高负荷的身体状态。

“摸鱼”实际上是一个非常考验“演技”的行为 ,“你必须装作十分努力,摸起鱼来才能不太费力”。对于大多数打工人来说,开放的办公场所意味着在偷偷看小说、打游戏和聊天时必须保持对环境的警惕,以提防老板的突击检查和同事的窥探。 这种“心虚”带来的紧张感很容易令人肌肉紧绷、四肢僵硬。长时间紧盯着电脑屏幕和手机也更容易让人眼睛酸涩、视力模糊。

再多算一笔账:你以为“摸鱼”是偷来了闲暇时间,其实它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摸鱼”会让人感觉时间流逝得更快 ,刷刷网页或是玩上几局消消乐,一上午就过去了; 但工作任务终究还得完成,无奈只好继续加班,牺牲真正的休息时间来弥补。 这样累计算下来,连“摸鱼”带加班,你的眼睛、颈椎、腰椎和全身的肌肉都付出了几乎加倍的劳动,当然会更累。



2

一边工作,一边“摸鱼”
其实会过度自我损耗

工作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挣钱,更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获得事业发展的喜悦和自我效能感的提升。 如果工作总是停滞在“摸鱼”中,自己一边要提心吊胆怕被发现,一边又会为绩效不佳而担心。再看看身边的同事们积极而充实的样子, 内心产生的自责、失落和焦虑都让人感到身心俱疲。

美国心理学家罗伊·F·鲍迈斯特(Roy F. Baumeister)提出的自我损耗理论认为, 每一次选择、纠结、焦虑和分散精力都会损耗心理能量,导致执行能力和意志力下降。 这种损耗状态会影响人们的情绪、动机和认知过程,进而影响后续任务的执行和表现。

也就是说, “摸鱼”时人们可能过度消耗了心理能量 ,例如要不断抵抗工作的召唤和集中注意力的要求,这样的过程消耗了大量意志力, 导致人在后续工作中缺乏足够的精力,更容易觉得累。


3

一边工作,一边“摸鱼”
注意力分散带来认知负荷

从注意分配的角度来说, 当人们“摸鱼”时,注意力往往会不断从一个任务跳转到另一个任务。 这种频繁地切换不仅导致注意力分散,使人们难以专注于当前的工作,并且增加认知负荷。

大脑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处理和整合不同的信息,从而降低了自身工作效率和生产力,甚至让人产生自己能力不足的错觉。

“摸鱼”不仅会影响个人的工作表现,还会扩散这种氛围,最后可能对整个团队的效率产生负面影响,令整体的工作状态更容易陷入恶性循环。


4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