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凤凰网安徽
近日,在蚌埠召开的安徽省食品药品风险分级监管工作现场会透露,全省37万多家食药企业已经完成首次风险等级评定,食品药品生产企业将按照风险等级监管正在加速实施。
风险越高检查越频繁
安徽省食药监局徐恒秋局长介绍,截至7月底,全省371668家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企业(单位)完成了首次分级评定。
根据风险等级分级,我省高风险企业1085家,其中,高风险等级560家,较高风险525家。中等风险企业14766家,一般风险356520家。食药监部门将依据风险等级决定对企业的检查频率,风险越高,检查的次数就越多。即一般风险企业或单位每年监督检查不少于1次;中等风险的不少于2次;较高风险的不少于3次;高风险的不少于4次。
创新智慧监管打造风险分级+
安徽省食药监局于去年在全国率先推行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的全品种、全环节、全过程风险分级监督管理制度,并开发使用了风险分级监督管理信息系统。今年则在此基础上实施“风险分级+”监管新模式。
据悉,“风险分级+四化建设”就是在食品药品监管规范化、信息化、网格化、痕迹化基础上,结合风险分级以及信息平台,使食药监各项任务和要求真正落地。
“风险分级+信息公开”即以监督监管者、警示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进一步公开风险分级监管信息,提升社会共治成效。
“风险分级+双随机”就是在实施分级监管中,融入“双随机”、“四不两直”等检查方法,将监管的精准性和公平性、有效性有机统一,提升风险分级监管的效果。
“风险分级+稽查办案”,构建全省统一、协调、高效的食品药品稽查体系,发挥稽查执法在保障日常监督中的震慑作用,使案件查处成为风险分级监管的重要一环。
开展“风险分级+抽检监测”,就是尝试承检机构风险分级管理,实行优秀等次一次检查全年适用。提高抽检监测的“精准靶向”,使风险分级成为重点抽检方向指引,抽检结果为分级提供质量依据,形成整个监管的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