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星移动总裁高东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三星注意到中国手机厂商的进步和出色表现,也愿意向他们学习。
但三星积累的智能手机技术,并非一夜就能迅速发展而成的。
言外之意三星在技术方面的积累,是国产手机短期无法赶上的。
是吗?
不是吧。
很久没跟大家谈过中国厂商引领的手机技术了,来,我来告诉你们“Made in China”有多牛。
这个放在第一,没话说了吧。
支付宝以及微信便利的扫二维码+指纹支付可以说是革新了全球的移动支付体验。
在苹果掏出 Apple Pay 、三星掏出 Samsung Pay 的时候,支付宝以及微信强势稳住场子。
一句无现金化,给全球带来了最新奇的购物体验。
随之而来的是滴滴打车、外卖、共享单车、各种移动支付的盛行。
移动支付带来的便利性,让手机的用途达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现在正影响着
全球的消费方式,用过就没法回头。
想想,到底什么时候我们开始发现移动支付很牛叉?
是乞丐身前放了个二维码的时候?
是我们发现造假币产业链逐渐消散的时候?
是看见菜市场买菜,一斤青菜砍价到一块五毛然后微信支付的时候?
还是,当你发现出门时身上竟然再没有带钱的时候?
反正,移动支付,666!
Hey,星儿,你们的 Pay 可以吗?
魅族的 mBack,有很长一段历史。
但考虑到后面还有两三百个亮点,小安简略说。
第一步, 2009 年的魅族 M8 腰圆键,可能是最和谐的正面实体 HOME 键。
第二步,2014 年 11 月,继 iPhone 垄断指纹识别方案后,魅族以截然不同的方式,推出了首款正面按压式指纹识别安卓手机 MX4 Pro。
(其实,MX4 Pro 甚至能看出一些 mBack 的痕迹)
第三步,2015 年 6 月,魅蓝 Note2 搭载 mBack 首度现身。
轻触返回、按压回到桌面,将安卓“三大金刚”键的核心融入到一枚按键。
尽管不大喜欢,但并不妨碍小安夸魅族。
正如魅友们都认的那句话 —— “
mBack,
就是比你好用,哼”。
听到了吗,某星,Flyme 就是比你好。
先科普一番,VOOC 全名 Voltage Open Loop Multi-step Constant-Current Charging,也就是电压开环多级恒流充电。
主要技术点在于以 5V/4A 的低压大电流充电,实现“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
在 VOOC 发布的时候,快充技术仍然处在第一代,也就是 5V/2A 的 10W 充电。
OPPO 傲然宣布,VOOC 比这些快充,快四倍。
而 OPPO 的 VOOC 诞生后,直到 2016 年,高通 QC 快充标准都没赶上 20W。
国内,魅族的 mCharge、华为 SuperCharge,也都比 VOOC 要晚不少。
而苹果和三星,虽然卖得特贵,但至今还在用 QC2.0 级别的标准。
(尽管三星有特殊原因,但 2.0 就是 2.0,没得洗呀。)
当高通发布 QC4.0 时,OPPO 再一次抢先发布了超级 VOOC 闪充,这套方案 15 分钟能充满一台 2500mAh 电池的手机。
魅族也发布了高达 55W 的 Super mCharge 技术,国产还是走在了快充的前头。
来,掏出你的不爆炸快充技术,我们搞事情?
双卡双待这个本应放在最开始的,被称为“中国的世界标准”的技术,小安往后推了推。
原因是:
“很抱歉地通知您,有记录的双 SIM 卡技术,早在 2000 年已诞生”。
首款双 SIM 卡手机诞生于 2000 年,由芬兰 Benefon 公司发布的 Benefon Twin。
但这不妨碍我们建设一套“中国的世界标准”,几年后,双卡双待走进中国,在国内疯狂生长。
这里,小安提两件事情。
酷派
:“双卡手机,我们是发明者,更是标准的创立者。”,首款双卡双待酷派手机发布于 2005 年底,叫 Coolpad 728。
(酷派主要是双待机技术的引领者,双卡就不是酷派了)
华强北
:大概在 2006 年,华强北基于联发科平台退出了双卡双待手机,那时手机还普遍处于单卡时代。随着联发科在山寨机平台大量铺货,山寨机成了双卡双待的代表。
所以说,华强北也功不可没。
在国产手机全面 “VoLTE+双卡双待全网通 4G+”的时代里,小安只想说一句:苹果垃圾,呸!
这个就不需要说太多了,美颜自拍早已成为中国特色之一。
自拍更早的大概是卡西欧相机,而在手机上...
也就美图、OV 真真正正地在玩美颜自拍的噱头。
你说美颜自拍没用吧,它确实就是消费者的需求。
你说它很有用吧,科技宅又觉得不靠谱,没意义。
不过啊,小安给大家讲一个趣事。
之前,美国的姑姑回来探亲。
她拿到小安的手机,随手试了一下美颜相机,就上瘾了...
她说,国外很少 iPhone 用户玩这个东西,但真的好看,她要回去推广。
(小安感觉做了一件大事,该不该找苹果要钱?)
在小安的印象中,诺基亚做塑料做的最好,HTC 的全金属一体式机身足够经验,苹果的双面玻璃堪称经典。
那接下来呢...
大概就是陶瓷机身了。
2015 年,华为掏出了陶瓷版本的 Ascend P7。
同样是 2015 年,一加手机 X 陶瓷板上市。
再往后,则是小米。
小米 5、小米 MIX 、小米 6 都有陶瓷版本。
为啥非要用陶瓷?
主要还是炫技。
陶瓷在性质上与玻璃接近,但陶瓷硬度更高、耐磨损、手感温润,上手体验更佳。
但是,陶瓷仍然不耐摔,易碎。
加上陶瓷材质本身加工难度过高,为了追求更佳的手感,放弃更容易加工的玻璃,除了炫技,小安想不出太好的理由。
这也是陶瓷机身性质良好,却一直得不到推广的原因。
当然,也可以说是执着那么一点点的用户体验,都没毛病。
而且,陶瓷机身比塑料、玻璃、金属这些更有特色,说创新还是没问题的。
反观国外的品牌,之前还在用的皮革后盖已经没了踪迹,只剩下 iPhone 的金属,S8 的玻璃。
啥时候,iPhone 也做个新材质玩玩?
其实吧,“国产就比国外差”这个概念是真的要丢掉了。
不然,你就有些太 Out 啦!
尽管某些品牌质量仍然不过关,但谈技术累积以及创新,我们还是有的嘛。
除了上面的这些东东,Made in China 特色的还有不少小功能。
锤子的 Bigbang、Onestep、“锤子药丸”、华为的指关节触控、努比亚的 aRC 视觉无边框、FiT 边缘交互技术、金立的轻薄机身超大容量电池
等等等等等等...
尽管有些技术尚未引起巨大的行业变革,但也
不用自卑,Made in China 跟外国货的差距,小了。
----酷酷的结束线-----
关注好机友
更多酷玩意儿等着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