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商业洞察
协同16年历史,260万粉丝的“销售与管理”全媒体平台。聚合全球一流商业趋势观察家,以犀利的商业嗅觉,与您一起把脉商业未来趋势,洞见企业未来成功之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商业洞察  ·  广州“20名员工奴性事件”,震碎三观 ·  昨天  
21世纪商业评论  ·  河南酒王,冲刺100亿 ·  2 天前  
FT中文网  ·  DeepSeek的意义不仅止于改变AI游戏规则 ·  2 天前  
哈佛商业评论  ·  DeepSeek的崛起,其实并不意外 ·  2 天前  
21世纪商业评论  ·  东北澡堂,人间天堂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商业洞察

历史性的一刻!建国以来最低,准备进入存款“零利率”时代

商业洞察  · 公众号  · 商业  · 2024-07-23 17:20

正文

作者:海焰 剑书

来源: 智谷趋势(ID:zgtrend)

不想投资,也不想消费?那就把存款利率“打下来”!这操作,全世界都通用。


很多人还没有注意到:


我们如今的存款利率,已经是建国以来的最低水平,而且还在不断下降。



然而,全国人民存在银行里的钱,却还是越来越多。


今年上半年,人民币存款继续增加11.46万亿,其中住户存款增加9.27万亿。住户存款余额再创历史新高——147.48万亿。


平均一下,全国人民人均存款余额,已经超过10万块了。


图源:说财猫


简单算一算,从2020年1月到现在,四年时间里,中国人多存了61.38万亿!


为什么一边是存款利率疯狂下降,另一边人们却还在拼命存钱?


为什么全世界来看,存款都在走向“零利率”,甚至“负利率”?


你准备好,迎接一个存款“零利率”的时代了吗?


01


1996年的夏天,如果你走进银行,会看到五年期整存整取的利息,可能高达14%左右。1万块存上5年,到手利息高达—— 7000元。


今天呢?


同样的存款方式,5年后,你只能拿到1000元利息。


许多主流的银行,就算是五年期整存整取,存款利率也已经下降到2%。 就算你走遍全国几千家银行,也不可能找到在3%以上的五年期存款利率。



今年只要再降一次利率,五年期存款利率就要击穿2%,史无前例地进入「1时代」了。


靠吃利息就能躺平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30年前,我们学着习惯13.86%

10年前,我们学着习惯4.75%

近几年,我们学着习惯2%


利率大步往下降的趋势,不是短时间形成的。


这种势头从十几年前就开始了,一直持续到如今,其间大动作频出,完全没有回头的迹象。


目前,1年期存款利率维持在1.45%左右,3年期和5年期存款利率则维持在2%上下。


存款利率下调,带来的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利息大大减少。


存钱,变成一件越来越不划算的事。


这么多年,利率一直往下降,央行到底是想干什么?


答案很简单,利率下调是央行主动调控市场时最常用的政策工具之一。最近几轮下调,中长期固定存款利率的下调幅度往往是最大的。最直接的目的,就是:


把国民储蓄率打下去,让民众把钱拿出来消费或者投资,以提振经济。


伴随着贷款利率的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也在2023年9月和2024年2月两次下调。


这也是希望企业多从银行借钱,扩大投资,把市场上的水搅活。


02


存款利率不断下降,效果好不好呢?


从目前来看,没有彻底见效。


尤其是2023年,经济在复苏,居民存款竟然还暴增将近20万亿,存款热情不减反增。


说明什么?全民都在去杠杆,减少负债,增加存款。这是一个短期内很强烈的情绪。


想要扭转预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最近,我们又再一次见证了历史。反映企业和个人手头现金、活期存款的指标——狭义货币总量M1的增速,出现了“三连降”:


4月,M1增速同比下降1.4%,创有记录以来第二次负增长

5月,M1增速同比下降4.2%,创有记录以来首次连续2个月负增长

6月,M1增速同比下降5%,创有记录以来首次连续3个月负增长,历史罕见


说明什么?


扩张欲望并不强烈,大家都不肯加杠杆,大量活期存款转为定期。


代入一下,其实也不难理解。


股市和房市波澜不惊(高情商说法),那就继续存着呗。至少存在银行里的钱,不会突然腰斩吧。


面对节节攀升的存款总额,央行会怎么做?存款利率继续下降,就成了大概率事件。


对于央行来说,什么时候让利率停止下降乃至回升,取决于政策效果是否显著。


什么时候症状好转,就什么时候减少药量。 这是在全世界央行都通行的调控逻辑。


比如,2001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破裂,纳斯达克指数暴跌75%时,美联储就果断出手降息。在短短一年内,就将联邦基金利率从6.5%的水平,急速降至不到2%,以挽救危局。


到2004年,市场回暖,联邦基金利率再次回升,完成一次闭环操作。


图源:美国联邦储备局


可见,央行结束利率下降的前提,是积极且持续的市场反馈。


既然如此,那么是否意味着,我们的存款利率,也有可能降到“零利率”的水平呢?


从全球各国的操作来看,并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03


毕竟,世界上不少主要经济体,都已经出现了“零利率”现象。


2008年,美国陷入次贷危机时,美联储就曾让联邦基金利率无限逼近零利率,在0.25%的利率水平上维持了大约7年,直到2015年才逐渐上调利率。


无独有偶,欧洲央行在应对欧债危机时,也曾让欧元区国家齐齐迈入零利率时代,并停留了很长时间。


2014年6月,欧洲央行甚至宣布实施负利率政策,将存款利率下调至-0.1%,成为最早吃「负利率」这个螃蟹的主要经济体。


这种操作让全球经济观察者惊呼:欧洲央行要带领所有欧元区国家,先一步进入深水区了。


所以,负利率到底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普通人在银行存钱,不但拿不到利息,甚至要支付给银行利息——相当于“保管费”。


你存1000欧元进去,取出来可能就只剩下999欧元了。

不过,银行也不会感谢你交了一笔钱,因为银行可能要给央行更多钱。


为了避免支付利息,各家银行都会倾向于将资金借出去,企业和个人也会倾向于把钱取出来。


更进一步地说,负利率政策意味着本币贬值。


简单来说,负利率会导致在本国存款或持有本币资产的成本提高,从而促使投资者在海外寻求收益更高的投资机会,进而导致资本外流。


于是,对外币的需求增加,外币相对本币升值,也即本币贬值。


在亚洲国家,对“零利率”甚至“负利率”的体会,没有比我们的邻国日本更深的了。


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的经济泡沫破裂,就此走入「失去的三十年」。通货紧缩时代很快在日本降临,紧随其后的,就是负利率时代。


1995年,日本施行了力度空前的低利率政策,基准利率下调至0.5%。



但效果并不显著。到1997年,多家日本银行宣告破产,日本走出泥潭的希望直接被浇灭。


“零利率”政策,就在1999年出台,不久后日本又首创量化宽松政策,日本央行直接下场买入国债。再然后,次贷危机和福岛事故让日本经济元气大伤。


2016年,日本央行宣布进入“负利率”时代。


这些让旁观者捏一把汗的大胆政策,日本是一个又一个地往外抛,但最后基本都 收效甚微。


日本央行都狠下心开闸,进行了举世罕见的大放水,钱却在资本市场里打转,没有流入实体经济的口袋。


日本「失去的三十年」,就是一个信心不足的漩涡。


04


不过,中国的情况又有很大的不同。我国央行向来以稳健著称。


即使不断下调利率,我国央行也会把时间周期拉长,并通过各种途径向市场放出信号,稳定市场预期。


毕竟,央行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市场的广泛关注,对市场预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现在,中国的存款利率大体上还在「1时代」,零利率、负利率为时尚早。


只不过,从未雨绸缪的角度来考虑,面对不断下降的存款利率,个人依然还是可以早做准备。


摸着日本的石头过河,有什么启发呢?


日本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的零利率,负利率时代也持续了8年。


虽然日本央行设计了一套复杂的利率规则,让储户不至于亏到一分钱也不愿意存,但各家银行也确实都被逼着拼命往外放贷。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日本的企业和个人是怎么做的?


先看企业。 当时许多日本企业都放弃了扩张,转而用借来的低息贷款还债。


同时,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出海。


此外,由于负利率政策导致日元进一步贬值,日本企业开始 大规模投资外币和外国资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21世纪商业评论  ·  河南酒王,冲刺100亿
2 天前
哈佛商业评论  ·  DeepSeek的崛起,其实并不意外
2 天前
21世纪商业评论  ·  东北澡堂,人间天堂
4 天前
读书小分队  ·  这应该就是男人想要的低成本女人
7 年前
YHOUSE测评小分队  ·  布达佩斯咖啡馆
7 年前